顶点小说网 > 科学的做个枭雄 > 第五十五章 清仁兵变

第五十五章 清仁兵变

小说:科学的做个枭雄作者:村头蹭树字数:2238更新时间 : 2021-04-10 00:14:00
刘开自幼便不被赵太后施舍一丝怜爱,虽为王朝储君但没有一点王者之气,陪伴的只有充当太后的耳线的太监宫女。可怜的刘开也不知道他的生母是被太后私下里谋害的,他无依无靠,每天甚至还奢望着太后能看望他,让他感受到爱,可太后除了早朝与其一块,其它时间并不愿见他。

        皇太后年纪也不大,曾经作为王朝的实际领导者的她敏锐的察觉到赵太后的野心,于是她动用了着自己的关系扶植了一位宰相,名叫高丘梁,此人颇有治世之才,但性格倔强,容易认死理。

        赵太后见皇太后扶植了宰相,自己也不明确表达自己的意见,默认了此事,毕竟高丘梁这种人是不会为皇太后服务的,皇太后此意也不过是警告自己不要乱来而已。

        但赵皇后还是将皇太后列为了威胁。

        皇太后从身边的宫女太监听说了皇帝的遭遇,便心疼起他的皇帝孙子来,时常去看望刘开,这种正常不过的事在渴望权力的赵皇后看来是想夺走皇帝及其背后的权力。

        于是赵皇后准备与皇太后开战。

        可是满朝文武,不是皇太后的人便是先帝旧臣,自己在百官中可以说是一穷二白。即便如此,她还是发现了几个可以利用的人,其中便有日后的兵部尚书鲜于曲,此时的鲜于曲不过是个小官。

        赵太后十分清楚,高官们早已经站好了队,如果贸然换人,恐怕会打草惊蛇。

        就这样,赵太后在中低级官员中扶植自己的势力,但她看中了更为强大的一点,军队。

        西边的张汉英是先帝扶植的,北边的成俊是皇太后的人,而东北方的马冠玉与南边的蒋刚虽可以争取却离京城过于遥远。

        但赵太后还是用钱财美女拉拢了他们。

        皇太后还是从太监那得到了消息,从刘新荣时期开始,太监们就作为皇帝的耳目监视着百官及后宫。

        皇太后知道,自己的儿媳要和自己抢权力了,同时她开始担忧这位赵太后恐怕要弄权,于是她也做了些极端的举动,刺杀赵太后,只要赵太后死了,自己摄政,抚育幼帝,可使大鲁王朝安稳无事。

        但赵太后同样从太监中获得了消息躲开了刺杀,于是赵太后开始想着法子的排挤调皇太后,可是朝廷百官中皇太后根深蒂固,无论太后冠以何等罪名要治皇太后的罪都会被百官引经据典的驳回,而皇太后也不断反击,差使百官上书弹劾赵太后乱政,要求还政皇帝。

        就这样,两个女人争了个七八年。

        平安八年,戍边大将军张汉英回京,太后欲抓住此机会拉拢,但上朝面圣后便前往京城四大营看望樊斌去了,通过各种途径知晓此事的太后大惊,京城守军早已是各种势力。

        为了讨好张汉英以拉拢京城守军,授予张汉英之子张三中书舍人一职,这让皇太后警惕起来。

        知道京城四营守军中存在各方势力后,赵太后开始将军中所属于皇太后及先帝旧部的人员以各种手段解职调任,同时安插自己的人。

        平安十年,狄轲五万人马绕过屹门关,伐十城,大将张汉英率军追赶,中埋伏,死伤数万,待援军至,击退狄轲,集援兵以合围,未果,狄轲乃遁逃,太后知晓,欲纠其罪,乃召回京。

        宰相高丘梁于朝堂之上弹劾张汉英玩忽职守,应召回京问罪,收回兵权,中书舍人张三大怒与高丘梁在朝堂上互骂,惹怒太后,太后欲斩张三,高丘梁制止,回应道:“若是杀镇国将军之子,恐逼兵变。”太后这才罢免张三官职欲投监牢,高丘梁又阻止说:“不如安张汉英之心,改调恩城,品阶降级任知县。”太后准许,于是张三便调往恩城,随行者樊斌。

        平安八年,拜访完樊斌后的张汉英应太后邀请前往赴宴。

        宴会上,张汉英环顾后发现未见幼帝,乃问:“为什么没有看到皇上呢?”

        太后回道:“皇帝早已歇息。”

        可是张汉英却见到皇太后正挽着皇帝散步,好一对祖孙。张汉英便知道,眼前的太后和先帝完全是两种人,享受过权力便不再愿意放开的女人,恐怕会把王朝拖进深渊。

        宴席完毕后,太后才说出她的真实打算:“将军可知,天下是谁的?”

        “回太后,是皇上的。”

        “皇上是谁的?”

        张汉英大惊,皇上是个人,乃一国之君,怎会属于任何一个人?

        “现在他是本宫的,但很快也许就是皇太后的。”

        “臣不知太后所言何意。”

        “你可以选择为本宫效力或者不作为。”

        “这……”

        “你好好考虑吧。”

        张汉英深弯腰,行礼告退。

        次日,张三便被任命为中书舍人。

        但同日晚,皇太后与皇帝刘开及高丘梁等人便与张汉英于宫外相国寺密谋兵变。

        所商量的计划大致为张汉英假意溃败,高丘梁上书弹劾,调张汉英回京,张汉英率亲军回京与京中守军一同夺取皇宫,诛杀赵太后。

        平安十年,清仁兵变前,张汉英距离东京不足一日路程,突然收到两封信,一是恩城樊斌,二是宰相高丘梁。

        高丘梁言:“未保诸将军无后顾之忧,我已自作主张,欲在行事前送诸位之妻小出城,以保诸位安心,宫中御林军,殿前司皆以就绪,大鲁之未来,已交于诸位,但请晚至一日,待皇宫换防事闭,乃进京。”

        张汉英原地休息一日,期间写好了遗书。

        清仁兵变。

        大军很快夺取了皇宫,但赵太后却不知所踪。

        告密者,鲜于曲。

        鲜于曲自受提拔后一直跟随于高丘梁身旁,以监视高丘梁。

        行事前高丘梁会见枢密使,兵部尚书宁敏才,御林军统领,殿前司指挥使,而城外张汉英所率精兵之多,让鲜于曲怀疑,张汉英意图谋反,而高丘梁却不报于太后,意图自行解决。

        为确保太后安全,鲜于曲建议太后秘密前往宫外相国寺避难,召集京畿禁军备战,四大营待命。

        清仁兵变失败,张汉英斩首示众,鲁哀帝战死,皇太后被毒杀,宁敏才逃亡,高丘梁却因为多次弹劾张氏父子而被太后视为忠心以躲过一劫。

        皇帝已死,太后立九岁的裕王刘阳为新帝,改年号为德武。

        同年,因戍边大将已死,新任将军吴弘未及时到任,狄轲破屹门关,鲁朝大片国土沦陷,晋王刘振在吴弘军队拖延下战死。

        年末,庄超率大军反扑,收复失地,在宰相高丘梁的建议下,招安天下起义军以赴前线为国效力。

        张汉英之子张三亦在宁敏才等人劝说下决意出兵。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iquge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