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大督军 > 第二十章 汉家兵马 两世仇雠

第二十章 汉家兵马 两世仇雠

小说:大督军作者:海令君字数:2543更新时间 : 2020-04-23 12:00:00
  幽静的小院子里,徐广陵在教碧桃下棋。

  徐广陵一手执酒壶,一手指着十九道围棋棋盘,道:

  “这围棋十九道,暗喻浩荡乾坤,自成一片小天地;黑白棋手,便是这这天地中人,要在对手的逼迫下逐鹿争鼎。围棋素有‘金角银边草肚皮’之谓,越是靠近边角之地,就越是珍贵!

  “正因为从边角、到棋盘中心的价值递减,所以高明棋手在布局之时,也往往起势于边角逼仄之地,直到最后才争雄于中原腹心。当年诸葛丞相建议昭烈皇帝入蜀,也正是考虑到偏远蜀地易守难攻,远比居于中原百战之地更为安全。”

  小丫鬟碧桃愁眉苦脸地望着少爷:

  碧桃原本就是想跟少爷学一学围棋,谁知少爷讲棋没讲几句,就又说起了什么天下局势之类的大道理。

  不过碧桃其实并不太在意这些:对于小丫鬟来说,围棋也好,天下也罢,只要能看着少爷、听少爷慢条斯理地说话,那不管少爷说的是什么,碧桃都是乐意听的。

  小丫鬟未尝没有些小心思:那个叶家二小姐,名门豪族出身、才名满金陵,可终究看不到少爷的脸庞、听不见少爷的话语;如今和少爷一起坐在院子里、听少爷将心中所想娓娓道来的,还不是自己这个小小的徐家丫鬟?

  每念及此,碧桃就会笑得很幸福。

  徐广陵不知小丫头心中所想,眼望着头顶的杨树,继续缓缓道:

  “天下用兵之人,善于因循地势、调兵遣将,乃至奇谋鬼算、绕路设伏者,不计其数,但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只能顾虑一地得失、而不能着眼于大局的军师而非将帅之才。就好比一个围棋棋手,打劫算子精妙百出,定式行棋毫无疏漏,却偏偏没有规划布局的眼力,最终只能沦为庸手。”

  碧桃点点头,拄着腮帮子想了想,笑道:

  “少爷你说的煞有介事,可世上真有既能着眼于细处、又能顾及大局的名将吗?”

  徐广陵不太好意思说,前世的某个幽州道大督军就是,尴尬笑笑,道:

  “虽然少,但总归还是有的。嗯……有一个叫呼延楼兰的,虽然现在没什么人知道,但将来……大概会是你说的那种名将。”

  他默默在心中补了一句:可惜,不是大汉的名将。

  碧桃将这个名字念叨了几遍,猛然惊觉:

  “这个呼延楼兰的名字,和少爷你杀的……那个呼延轮台公子好像啊!”

  徐广陵翻了个白眼:亲兄弟俩,能不像吗?

  碧桃小心翼翼地看看徐广陵,嗫嚅片刻,小声道:

  “少爷……奴婢能不能问您一句,当初为什么要杀呼延公子啊?”

  徐广陵笑容苦涩:这个问题,相当难以回答啊!

  他说:

  “我看他不顺眼——这个理由行不行?”

  这句话,倘使某位女真天才地下有知,大抵会一口老血喷出来。

  碧桃却是一脸理所当然,娇憨笑道:

  “既然少爷看他不顺眼,那他想必是坏人!少爷杀得好!”

  徐广陵哈哈一笑,有些惋惜地道:

  “本来算起天下名将的能耐,那个呼延轮台,本该排在呼延楼兰之前的;可是呼延轮台这个人,若是仅仅局限于沙场领兵,只能算大材小用;他真正如鱼得水的地方,乃是庙堂之上啊……”

  面对自家的小丫鬟碧桃,徐广陵没有那么拘谨,说了许多本不该对别人说的话。

  或许曾经的幽州道大督军心底里,还是希望这世间多几个人知道,那个默默死去的黑衣少年,其实腹中藏着经天纬地之才;希望呼延轮台这个在另一个时空惊天动地的名字,不要彻底消散在历史的烟尘之中。

  这大概是与呼延轮台惺惺相惜的徐广陵,能为多年好友做的最后一点事。

  心思简单的碧桃,自然想不到少爷杀掉“呼延公子”,是为了拯救未来的大汉河山;小丫鬟只是困惑地眨眨眼:

  “奴婢看不出来,那个呼延公子这么厉害呀……”

  徐广陵笑着拍拍碧桃脑袋:

  “看不出来就对了。”

  世上奇才千千万,可能将锋芒彻底藏于腹中丝毫不露的,也许就只那么一二人罢了。

  徐广陵将手中酒壶在花梨木棋盘上磕了一磕,叹道:

  “我做梦也想有呼延轮台那般的本事——不要其他的,只要能像他那样轻而易举地赚银子就够了……”

  某位幽州道大督军,表情十分忧郁。

  碧桃笑道:“少爷你也真是的,整天琢磨着赚钱干嘛……老爷给咱们留了不少银子,老王伯伯帮人运货跑跑腿,奴婢绣绣花拿出去卖,总也供得起少爷你吃喝的呀!”

  徐广陵摇头道:

  “供我自然供得起,可人再多,便要供不起了啊……”

  小丫鬟茫然眨了眨眼:人再多?

  她偷偷低下头,掰着手指头数了数:少爷,奴婢,老王伯伯,这院子里住的就三个人啊,哪还有别人?

  碧桃突然警觉起来,她盯着徐广陵,怀疑道:

  “少爷,你是不是想把青楼里哪位姑娘赎了身、接过来住?”

  徐广陵差点将嘴里的酒喷出来。他笑骂道:

  “去你的,不是!”

  碧桃委屈地哦了一声,但眼里的怀疑丝毫未减。

  小丫头自然不知,徐广陵正在心里暗自算计:编制一队私兵,到底要多少钱?

  甲胄、兵刃、粮食……这可都是白花花的银子!

  可徐广陵不能不做好准备:女真南侵的计划,不会因为呼延轮台之死就无疾而终;虽说没有了这位天才的谋划,这次大汉应当能轻松取胜,但徐广陵还是希望为将来那场两族之战做好准备。

  再不济,也要有足够的人手,护住徐家周全。

  更何况,还有一个天机藏在暗处,时刻想着给死去的呼延轮台报仇雪恨……

  要解决这种种麻烦,编制私兵就是最好的策略。

  按照大汉兵制,朝廷直属的兵力,其实就只有长安附近的禁军,而各地的驻军,则由各都护府的最高长官——都护大人自行组建管理。

  除此以外,像是世家大族、巨贾门阀、府县官僚,也都会编制属于自己的私兵,用来震慑宵小或彰显实力——以洛阳赵家为例,其麾下私兵就高达三千人,常年派遣到边关协助边防,算是赵家给朝廷的投名状。

  对于国内大家小族保有私兵的现状,大汉朝廷却并无担忧。

  一来,每日供养士兵的花费甚巨,民间私兵注定规模不会太大;二来,最精锐的禁军始终保持在朝廷手中,足以震慑一切心怀不轨的私兵首领;三来,都护府兵力的粮饷,有一半出自朝廷府库,相当于是朝廷扼住了地方兵力的咽喉。

  既然没有危险,那民间私兵的存在就好处多多:通过让持有私兵者自负粮饷,大汉可以以很低的成本维持一支民间常备军;一旦那些北方夷狄入侵,大汉就会发下征召令,命令民间私兵北上抗敌,成为禁军、都护府军队以外的预备队。

  前世的徐广陵,面对女真南侵,正是率领手下的三百私兵走上征战之路;日后令女真人闻风丧胆的幽州徐家军,其实也算是一支规模格外巨大的私兵。

  想着关于私兵的事情,徐广陵站起身,走到杨树荫下,抽出袖中一张纸看了看。

  那是他出狱后不久,金陵知府亲自送到他手上的。

  金丝薄纸上,是当朝天子给徐广陵一个人的手谕密旨。手谕只有简简单单八个字,却是那个他在这一世中未曾谋面的大汉皇帝,给这个犯下杀人重罪的年轻探花郎,留下的谆谆告诫:

  莫失莫忘,厚积薄发。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iquge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