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叶香君宁逸 > 第四百七十八章 当年祸事

第四百七十八章 当年祸事

小说:叶香君宁逸作者:红白莲字数:0更新时间 : 2021-03-02 20:09:34
金銮殿内,皇上目光冷凝,盯着眼前的一封蜡黄的书信。他的眼睛像是凝聚了一层千年不化的霜,冰封着无数怒火,只需一丝丝的惊动那怒火便会奔涌而出。

        总管太监脸色发白,站在一侧大气也不敢出。这封信是金龙暗卫送来的,他们都是皇上最信任的心腹,所送的情报定是证据确凿,甚至不会有分毫误差。

        他抬眸偷偷瞧了一眼,只见那落款的年月正是淑妃亡故的一年。那蜡黄的纸也充分说明这纸张有一定年头,没有人会藏着十几年前的信纸来伪造一封信。不用说,这信是真的,这上面所写的定然也不假。

        “来人,将太子传来。”皇上冷冷说道,似一座冰山雕塑在沉肃的低语,令人不禁激起了一身寒意。

        总管太监颔首领命,这走出殿外便沉沉松了口气,他正要传话给小太监去宣太子觐见。这还没开口便见一个小太监连滚带爬的跑来,在他面前是跌了一个大跤。

        “公公!不好了!”小太监挣扎着起身,额头上已满是热汗,“王家小侯爷擅自出宫,金龙暗卫是都跟丢了!”

        总管太监面色一白,身上的冷汗猛然渗出,他牙关打颤说不出话来,只是瞪着两只眼睛。皇上千叮万嘱一定要紧盯王家的动向,这小侯爷擅自离宫消失,这可是触了皇上的疑心了!

        金龙暗卫的眼睛就是天罗地网,王安武是借着万通当铺的势力才勉强脱身。他这一走也就是告诉皇上,我们王家确实有鬼,那与他们关系匪浅的太子也并不干净。

        总管太监将一切都回报给了皇上,一个字都不敢隐瞒。

        “好!好一个太常王家!在朕的眼皮子底下都敢公然作祟!”皇上怒而扬眉,抬手狠狠拍在案上,将那金丝楠木是震得裂出了几道白色的深痕。

        总管太监低头不语,叩头只说皇上息怒。

        不多时,太子得到宣召而来,面色是略有哀戚,似是带着一股愧疚之意。但在叩头行礼一瞬,他的眼神又是倏而冰冷无比。他知道父皇两番宣召不是什么好事,不是为了母后之事,就是为了前日那没有说清楚的事。

        “父皇,儿臣未亲自为母后守灵是儿臣不孝。但东宫内人人素服束额,儿臣日日是沐浴斋戒,在东宫内为母后诵经祈福,并无对母后不敬之意。安贵妃是深宫后妃,儿臣与她素不相识,只在宫宴上才得见几面。那宫车太监的话就是子虚乌有,二皇弟听信谗言误会了儿臣,望父皇明鉴。”太子深深又是磕了一个头。

        只听殿上寂静一片,那殿上的人是死一般的沉默。太子登时愣住了,不知自己是该抬头,还是该等候指令。

        “朕也没说是为了什么事召见你,你倒急着给自己辩解。”皇上嗓音如冰魄般划过人的心尖,他冷哼一声,似是嘲讽也似是在无所谓的笑。

        太子心里咯噔一下,还是直起了身子:“儿臣所言句句属实,若有半句虚言便叫我不得好死!”他比出了三指,朝天发誓。

        “你的意思是说宁崇所言不属实了?”皇上冷道。

        太子蹙了蹙眉,提到宁崇他就来气,他被禁足是因为他,被父皇怀疑也是因为他!听得父皇质问,他是无奈苦笑:“二皇弟与三皇弟都是重武轻文,心中难免警惕得多一些。这一月来宫中频频生乱,德妃娘娘也险些遭歹人迫害。二皇弟或是成了惊弓之鸟,有些过于紧张了。”

        皇上冷眸微微凝聚,他这一席话没有责怪任何人,反而是在为宁崇开脱。若是换了先前在殿上,太子早就怒不可遏的攀咬了,怎会这般冷静。可见在他回东宫后,还是受了高人指点。

        “城西张家府上下已被大理寺缉拿,他们口口声声说不认识东宫太子,也不知为何那账本会在他们府上。张家早年与王家就已断了交情,朕也丝毫查不到他们两家有往来的消息,太子可觉得这其中甚是古怪?”皇上问道。

        太子心头一梗,张家府三字似是握住了他的命门。张王两家在三代前是亲如一家,就算子孙这辈交情淡了,这逢年过节也不可能不互相送礼。这没有一点往来,才是最蹊跷的地方。

        “儿臣常在东宫,对外头的事不大清楚。”他垂眸低语,想要尽量伪装出一副无辜无知的假面。

        “好,你不知宫外事,那宫内事总知道吧。你的母妃在十余年前与淑妃交好。在她病重前是五天四探,待淑妃如亲生姐妹,那时你已十二三岁,入朝参政。朕问你,那逆贼曾命人送信入宫,据说那人被禁军统领是领着途径了泰合殿,之后便不见了踪影。那时你虽在东宫内,但也常在泰合殿内与皇后相坐,想来你也是知道的了?”皇上说道。

        太子眉心一紧,胸膛是渐渐燥热起来:“儿臣确是听说过。”

        皇上的嗓音是倏而冷沉:“那你就应该也知道,那领人的禁军是钱孟!为何传给朕的信要途径泰合殿,你身为东宫太子,武将急报该及时告知朕,为什么你当时没有提及?”

        太子口干舌燥,当即是说不出话来。

        见太子犹豫,皇上的目色忽而清朗起来,透着一丝火光:“你没有提及,只因你知道大将军无丝毫叛逆之心,而你要将那逆贼的罪名冠在他头上。因为淑妃没了外戚,她便丧失了夺嫡的机会,而你母后的地位便会越坐越稳!”

        太子惊慌抬眸,咬牙道:“儿臣冤枉!那逆贼领兵城下,分明就是要造反!而那钱孟是母后的人,他为何将人领到泰合殿,儿臣是半分不知啊!”

        钱孟已被发配边境,在途中他已布下人手将其刺死。母后也已归天,如今是死无对证,谁也不能说他知情当年的事。

        “你半分不知?那为何是你领着禁军杀出城外,朕虽下旨要你平乱,但可没说让你斩尽杀绝!”皇上冷道,镇国将军功高震主,他恨不得除之而后快。但毕竟对方是战功赫赫的大将,当着城中百姓的面将他诛杀,那他便背上了一个昏君的污名。

        他让太子领兵出宫是为了劝降,若是规劝不得,那至少也在百姓面前做足了样子,罪不及君。可太子却逞了自己的威风,以多袭少将把来军都斩杀殆尽。他眼见无法挽回,才故意说太子将人逮捕入大理寺,演出了那畏罪自尽的把戏,保全君威。

        事情平息后,他也不能责怪太子,不然就是又当又立。既让太子平乱,又责怪他处事不当。之后,他让人在城中散布舆论说镇国大将军意图谋反,一来是保自己,二来也是保太子。

        至此,镇国将军便成了逆国叛贼。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iquge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