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三国之星命 > 第三百一十七章丶公孙败亡

第三百一十七章丶公孙败亡

小说:三国之星命作者:柠檬咘酸字数:0更新时间 : 2020-01-13 14:56:55
。。。

        关羽,曹操,张辽,这三个人刘毅是集不齐的,只能把关羽调过来,其实在打败颜良文丑的战斗中,关羽才是起最大的作用,而曹老板也比较幸运,曹操在一月先后击败了刘备和关羽,刘备败归袁绍,而关羽则被迫投降曹操。“降”字这个字眼仅仅在叙述此事时轻描淡写地带过,而在其他记载中完全没有出现“降”字,可见关羽之“降”不是一般的降。他的投降是带有条件的。当时曹操给了关羽一个偏将军职位。当时偏将军对于一个曹操的降将来说已经是一个较高的官职,张辽自吕布失败后跟随曹操,当初只被封为中郎将,后来数战有功,才升至与偏将军差不多级别的裨将军。从曹操对关羽的奖赏可以看出曹操没有把关羽当作普通的降将看待。虽然曹操待关羽甚厚,但是他也看得出关羽不会长久为自己效力。当初,曹公看关羽的为人,就察觉其心神无久留之意,对张辽曰:“你试试试以情问之。”因为当时张辽和关羽的感情还是不错的,既而张辽以问关羽,关羽叹曰:“我知道曹公待我很好,然而我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张辽把关羽的话报曹老板,曹老板觉得关羽很讲义气。此事应该发生于关羽被封为偏将军,关羽已经知道曹操对自己的态度之后。曹操对关羽是否长久留下的态度完全不是强硬的,“试以情问之”可以看出曹操对关羽的去留并不强求。而曹操可能没有预料到的是关羽虽然迟早要走,但是却愿意“立效以报曹公”之后再走。关羽是个言而有信的人,这点应该没有什么疑问,所以他一定会“立效以报曹公”,履行自己的诺言之后再走。而从最后曹操对关羽的义气很欣赏,可以看出曹操对关羽的做法是赞扬并且不反对的。而归心似箭的关羽,作为一个暂时投降的将军怎样为曹操立功呢?这是关羽必需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对于一个将军,立功的方式莫过于指挥军队,斩敌首级。而对于关羽来说,他只是一个暂时的降将,没有属于自己的军队,自己能够调配的军队多数也只是曹操暂时派给他的,指挥别人的士兵杀敌,这未见得是自己的功劳,而且曹操众将多数对关羽是不服的,这从关羽离开曹操时众将欲追之可以猜测,曹操的士兵情况也差不多。对于这种处境的关羽来说,临阵亲自斩杀敌将完全符合关羽的需求。不妨分析三国时期其他的临阵亲自斩杀敌将作参考。再三国中一方的将士临阵亲自斩杀敌方主将的事件一共有六次,先从低位最卑微的冯则开始分析。斩黄祖时,冯则只是骑士,没有兵权。然而,冯则仅仅依靠斩杀敌方主将就使自己的名字进入史册,足以显示出孙权对这类勇士及其事迹的重视。留赞斩吴桓时地位也十分低微,仅仅是会稽的当地官员,斩吴桓不久之后被凌统推荐,得以试用。留赞的仕官之途可以说是从他斩吴桓开始的。再说庞德、吕蒙、董袭三人。临阵斩将之后,庞德从校尉升至中郎将,封爵都亭侯,吕蒙从平北都尉升至横野中郎将,董袭从署门下贼曹升至别部司马、扬武都尉。由此可见,汉末时期,君主们对临阵斩将都非常重视,只要关羽能够临阵亲自斩杀敌将,就绝对配得上“立效以报曹公”,履行了自己的诺言,这样关羽就可以离开曹操,回到刘备身边。所以,临阵斩将是完全符合关羽当时的利益的。另外,关羽对自己武力的自信也是很重要的。如果关羽对自己的武力也没有自信,即使曹操及魏众谋士怎样看重他,关羽出于自身安全考虑,他也不会去斩敌主将。然而,毫无疑问,关羽对自己的武力是很有自信的。从陈寿、廖立、吕蒙、陆逊的话都可以看出关羽对自己的武力是相当自信的,另外,从关羽在打猎时劝刘备杀曹操和诸葛亮写给关羽的信一定程度上也能说明问题。不难得出,关羽认为自己完全有能力完成斩敌主将的任务。对于关羽来说,现在有一个很好的机会在他面前,就是斩杀“性促狭”、只有“一夫之勇”的颜良。在白马之战之前,关羽肯定已经知道荀攸的声东击西之策,既然曹操已经有了这么精妙的部署,斩颜良的风险就降低了一分,这样的好机会以后未必会再有;而且关羽归心似箭,他绝对不会放弃现有的机会而等待以后的机会,使回到刘备身边的时间一拖再拖。综上所述,斩颜良完全符合关羽当时的利益,即使荀攸不提出让关羽斩颜良,关羽也很可能会主动申请做突袭白马的先锋,并且先登伺机斩颜良。

        再说说曹操,刘毅认为曹老板有的可不仅仅是运气,曹操对关羽的投降是看得十分透彻的,仅仅通过“察其心神”就知道关羽“无久留之意”,派张辽“试以情问之”,第一是要确认关羽的想法,第二是要告诉关羽自己并无强迫他投降之意。张辽把关羽所想告诉曹操之后,曹操“义之”。关羽斩颜良之后,曹操“知其必去”,曹操左右随从将领说要追关羽,但被曹操阻止。可见,从关羽投降曹操到离曹操而去在这段期间,曹操对关羽的思想或者行动基本没有强迫之举,而且对关羽的所作,斩颜良后大加封赏及关羽离去不加阻拦,知道关羽想法后,都倍加赞扬,不难看出曹操还有成全关羽忠义之心。所以,很可能的是关羽首先向曹操请缨,荀攸首先向曹操提出派关羽斩颜良,曹操再派人试探关羽想法也是一种可能,而这样的结果也应该是关羽很愿意为曹操出战,从结果上说,与主动请缨差别不大,曹操不想违背他的意愿,派遣他前登。从情理上说,先有荀攸献策,再有关羽请缨,最后曹操派他出战的可能颇大。现在不妨再从曹操的利益上分析。派遣关羽为先锋出战斩颜良,最可能的结果有三个。第一,关羽斩颜良立功,报效曹操后离曹操而去。斩颜良基本可以确保白马之围可解,帮曹操解除困扰他两个月的忧虑,这样的状况曹操是很愿意看到的。当然,斩颜良后关羽必定会离开,但关羽会离开是曹操和关羽一开始就默认的结果,只是迟早的问题罢了。第二,关羽斩颜良失败,命丧沙场。这个概率虽然比较小,但斩敌将毕竟是一件危险的事,曹操不能不考虑,而这点毫无疑问是曹操不愿意看到的。但从长远考虑,曹操后来真正的敌人是刘备,曹操在白马之战时就知道这点,程昱、郭嘉等谋士也早就屡加提醒,所以才不惜放下白马之围而先击刘备。如果关羽因此阵亡,无疑等于砍了刘备一只臂膀,对于曹操的长远目标来看,这样的结果并不是不能接受。第三,关羽斩颜良失败,但保住性命。这点不需多分析,以关羽的为人一定会继续留在曹操身边直到立功为止。综上所述,无论出现什么偶然因素,派遣关羽斩颜良的结果对曹操来说都不算太坏,很大程度上符合曹操的利益,可以说是算盘打的啪啪响啊,让人钦佩。

        还值得一提的就是张辽。张辽在关羽投降期间一直都作为曹操与关羽之间的传话者出现,从关羽投降到关羽平安离开曹营,张辽可谓一直尽心尽力,甚至把关羽视作自己的兄长。当关羽需要立功,然后离开曹操,张辽也必定会尽力协助,更不会做出与关羽争功的举动,这点应该是毫无疑问的。白马之战,张辽与关羽一起被派遣先登。虽然曹操派遣关羽、张辽同时作为先锋,且张辽是裨将军,关羽是偏将军,地位相若,但指挥军队作战的任务张辽要重些。上文已经提过,关羽离开曹操的时候,曹操的左右将领都说要追关羽,可见曹操的将领们普遍不服关羽,曹操的士兵情况也差不多。而张辽跟随曹操已有两年,士兵都应该颇信任他,至少相比关羽,士兵更信任张辽。而且张辽必定会在此战中尽力协助关羽立功,这也为关羽斩颜良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关于曹军在黄河一线的部署和荀攸的声东击西之策已经说得比较清晰,不再重复。还要说明一个重要问题,斩颜良并不是关羽“望见良麾盖”的时候才开始有的,从各方面史料来看,关羽斩颜良是有预谋、有动机的,首先荀彧在官渡之战开始之前就提出了颜良“可一战而禽”的观点。然后荀攸在白马之战之前提出了一条足以禽颜良的计策,其中很可能已经包括派遣关羽亲斩颜良的思想,很多记载都说明了荀攸之策不仅仅是可解白马之围的计策,还能确保斩颜良,而且派遣关羽亲斩颜良符合军事理论,也符合当时曹军以寡敌众的不利状况。同时在关羽急需立功报效曹操之恩,从而回到刘备身边。由他亲自斩颜良符合他身在曹营,缺乏能为自己征战的亲兵的状况,何况武力也是他的长处。关羽斩颜良的动机十分明确,符合他自身的利益。最后无论结果如何,派遣关羽斩颜良都不会违背曹操的根本利益,何况曹操还有成全关羽忠义之心。

        其实事实也是一切均如荀攸之策中所料,袁绍中计,派兵西救延津。曹操知道袁绍中计后,就立刻改变行军方向以及行军速度,“引军兼行趣白马”,虽然没有史料显示曹操真的到达延津,但把曹军开始改变行军方向及行军速度的地点看作延津误差应该不大。再说说袁绍方面的情况。“绍闻兵渡,立即分兵西应之”,可以看出袁绍对曹军的行动是高度关注的。不难得出,曹操行军路线突然转变,颜良也是在较快时间内知道的。但是侦查部队的努力不能弥补袁绍在战术上的失误。袁绍派颜良孤军渡河,本身就是失误。即使袁绍在黎阳有充足的军队支援颜良,但是调度军队,派遣军队渡过黄河所需要的时间足以让曹操重击颜良。从曹军斩颜良,解白马围后还有足够的时间在袁军渡河追击之前“徙其民,循河而西”可以看出袁绍难以在短时间内给予颜良及时的支援,有学者提出当曹军离白马十余里时,颜良才知道曹军声东击西之计,于是大惊,甚至直到曹操兵临白马,颜良还在调集攻城士兵,准备迎战。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这样实际情况就更清楚了,当曹军离白马十余里时带着十分惊慌的心情来迎战。“逆”是迎击的意思,可见颜良是主动迎战,所以某些学者提出的颜良还在调集士兵,准备迎战,这更说不通了,再从陈寿的角度思考。如果颜良在曹军在白马十余里外时才知道曹军将至,那么可以说明陈寿特意记载颜良侦查部队的回报,但武帝纪是描写曹操的事迹,如果载入颜良侦查部队的回报就显得十分诡异了;如果陈寿能够搜集这么多诡异信息,更不如记载曹军前锋与颜良交战的地点。最后陈寿也明确表示“使张辽、关羽前登”是颜良迎战之后曹操才下的命令。再从袁军侦查部队的能力和曹军行军速度分析。袁军侦查部队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荀攸之策正是利用袁军侦查部队敏锐的触觉,才把袁绍的注意力集中在延津上,把颜良的注意力继续留在攻白马上。延津离白马约有50公里,曹军离白马十余里时,也就是只剩下几千米了。对于时刻注意曹军动向的袁军侦查部队来说,是不太可能出现这样的重大失误的。曹操的军队是全军转向白马,其中必定包括骑兵和步兵,即使“引军兼行趣白马”,骑步结合的军队,“兼行”的速度都只能在10千米每小时左右,而袁绍的侦查部队速度应该在40千米每小时左右,遇上曹军突然变向加速的军情可能可以更快,假设侦查部队在离白马40千米外发现曹军,那么颜良得知曹军向白马进军的消息是在曹军离白马30千米的时候。颜良用2小时调度正在围攻白马军队,再进军迎战曹操,恰好在离白马几千米处与曹军相遇,在曹操看来,这就是“未至十余里,良大惊,来逆战”。上述数据均属估计猜测,但不难看出颜良不至于知道曹军离白马几千米才发现曹军将至。综上所述“未至十余里”,是指曹操在离白马十余里处遇到颜良迎击的军队。有学者提出,颜良不应该主动出战,应该稳守一阵,直至袁绍援军来到。这种说法是颇有道理的。假如颜良只剩下一个时辰左右的备战时间,可以说荀攸的声东击西之策已经是完全成功了,专心于攻城的颜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在战术上做好迎战的准备,攻城已有两个月的士兵们难以在思想上、士气上做好迎战的准备,更不用指望相隔大河的袁绍大军的及时支援,攻城之法,为不得已。所以说攻城其实是很无可奈何的战争方式,准备器具攻打城池还要面临粮食的危机,当时颜良围攻白马,虽然离袁绍驻军的黎阳不远,但之间隔了黄河,袁绍难以在短时间给予颜良支援,颜良可以说是孤军深入曹操的势力范围了。然而,深入敌后,颜良既没有给予士兵适当的整顿,也没有采取计谋破敌,而是一味攻城。攻城,这是孙武最不提倡的战斗方式,而颜良却连续攻城两个月,可见,颜良的军队的锐气已经远不及当初渡河之时。另外,还值得一提的是颜良的士兵。颜良所带领的军队基本是步兵,而且是主要用于攻城的步兵,骑兵是绝少数甚至没有。骑兵擅长平原战而不擅长攻城战,从“良大惊”可以看出颜良基本没有与曹军进行野战的准备,可见当时颜良军队中为野战准备的骑兵不多。后来骑将文丑和刘备追击曹操时,带了超过5000骑兵,实际上很可能超出5000不少,而袁军骑兵总共只有一万,可见袁军骑兵主要由文丑带领。曹操和袁绍在官渡对峙的时候,张郃曾经提出派遣轻骑包抄曹操后路,张郃认为在文丑所率领的骑兵战败后,袁军所剩的骑兵还能够完成这样的任务,可以估计袁绍身边还有二、三千骑兵。据此估计,文丑和袁绍所率领的骑兵就接近袁军的骑兵总数一万,而颜良基本没有骑兵。除此以外,颜良的主要任务是攻城,他带领的步兵野不见得擅长野战,毕竟攻城战和野战在士兵的训练、武器装备上都有很大差别。这也为关羽“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提供了一定的客观条件。而现在曹军突然袭击,颜良在士兵“力屈”的情况下却主动迎战,实为不智。也许这就是荀彧所说的“一夫之勇”,沮授所说的“性促狭,虽骁勇,不可独任”,其实,颜良如果不是被迫战斗,不妨退至较安全的地方,死守一段时间,等待黎阳的袁绍大军渡江支援,损失不至于那么严重,他自己也未必会战死。无论如何,颜良仓促迎战已经是不可改变的事实,接下来分析颜良是怎样被斩的。曹军在离白马十余里处遇到前来迎战的颜良军队,于是派张辽和关羽先登迎击,根据上文所分析的“二荀之策”和“关羽、曹操、张辽”之间的利益关系不难推出派张辽和关羽先登是很早之前已有的计划,不是颜良在白马以外十余里突然出现才有的临时决定。张辽和关羽所带领的先锋部队可能不多,但必定都是精锐,先锋部队是骑兵为主,骑步结合的,从曹操后来依靠五六百骑兵破文丑超过五千骑兵来看,曹军中的精锐骑兵不少。两军相遇后,摆开阵势是难免的,这也需要这一段时间,而颜良匆忙迎战的劣势就首先体现于此。相比曹军之下:第一,颜良的军队以攻城为主要任务,不见得擅长野战,未见得能在短时间内摆出严谨的阵型;第二,颜良军队连续攻城两个月,没有的到适当的整顿,士气上存在问题;第三,颜良的指挥能力值得质疑,至少从战绩上比,他远不及敌军的张辽;第四,颜良带领的军队绝不是少数,估计不下五千,而张辽和关羽所带的只是曹军前锋,数量估计不过一千,从军队规模上说曹军前锋摆开阵型要比颜良军队快不少。曹军在士兵布阵方面存在优势,如果趁颜良布阵期间率领前锋冲阵,就能够收到很好的效果。利用布阵的时间差冲阵只是个人猜测,但单从战前猜测,胜利的天平已经向曹军倾斜。

        “麾”是古代用以指挥军队的旗帜,“麾”在通讯条件极差古代战争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是将领向士兵下达命令的重要媒介。而关羽望见了颜良的“麾”,为关羽斩杀颜良提供了重要且必要的信息。胡三省所说的“幢麾”是指经过装饰的战旗,装饰的作用除了美观,更重要的是与其他的“麾”区别开来,否则就会战旗混乱,士兵无所适从。所以关羽一看见主将的“麾”,就能够确定那是主将颜良的。也正因为颜良要依靠“麾”传达命令,所以可以判断颜良离“麾”必定不远,也可以判断颜良处于指挥状态。说颜良坐在战车上,“麾”并不是主要依据,相比之下“盖”更能说明问题。“盖”字作为名词在前四史中出现的时候,意思基本上是车盖,王或皇帝的御盖以及盖不在平地上的情况暂不讨论。现在先撇开“盖”,而对汉末时期主将所乘坐的战车的存在性进行分析。官渡之战之前和之后的东汉和魏的事情可以证明胡三省所说的“戎车”在当时是存在的。戎车也被列入使用中,与皇帝所乘的各种车辆并列出现,可见戎车与轻车是有区别的,是统率军队之人所乘的车辆。再回到“盖”上。华盖,黄帝所作也。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常有五色云气,金枝玉叶,因而作华盖。这是“华盖”的最早出处,这段文字表面上不能显示“盖”和车有必然关系。记载中王莽乃造华盖九重,高八丈一尸,金瑵羽葆,载以秘机四轮车,驾六马,力士三百人黄衣帻,车上人击鼓,挽者皆呼“登仙”。虽然“华盖”的故事中并没有显示“华盖”是安在车上的,在前四史中也没有任何文字可以证明这一点,但王莽效仿黄帝的时候却毫无争议地一起制造“华盖”和“四轮车”,可见当时人们的观念是盖和车通常是在一起的,一般时候不会分开,也就是说“羽望见良麾盖”中的“麾盖”很可能也是陈寿默认颜良作在车上为前提的用词。虽然表达有所不同,但同样说明了盖是车的一部分这个事实。在特殊情况下,盖可以从车上解下来,例如遇到大风,但即使出现这类特殊情况,有两点仍然是不变的:第一,乘车者还是坐在车上的;第二,盖还是在车附近。“上奇其材力,迁未央厩令”,手持车盖是对持盖者“材力”的考验,这样也说明了颜良骑在马上而后面有人持车盖是很难成立的,以马匹的速度撑着受到空气阻力严重阻碍的车盖跑完十余里绝非常人能够完成。“策马刺良於万众之中,斩其首还”,关羽斩颜良一事的描写非常详细,可以说是声动传神。“策马”直接说明了两个问题:首先,关羽是骑在马上的,而且,关羽处于较高速的移动状态。“策马”又间接引申出了另一个问题:关羽为什么能够“策马”?关羽之所以能够在战场上奔驰,是因为敌军士兵的密度足够低。假如关羽是在颜良军队阵型十分齐整且密集的时候冲入“万众之中”,就会陷入包围而陷于苦战,敌方的士兵不会轻易让开而且因为阵型密集而不能让开,关羽就不存在策马前行的可能。因此,关羽“策马”应该是在敌军阵型已经不十分严谨齐整的时候。关于这个问题还可以从另一个方面分析。假如关羽冲入严谨密集的敌阵,相信他自己也未必有信心全身而退,更不用说伺机斩颜良了,况且关羽只是为了报恩暂时为曹操效力,之后还要回到刘备身边,一旦因为陷入死战有所不测,甚至为了帮助曹操丢掉性命,这绝对是不值的,有违他本人的价值观。因此对于关羽本人来说也会选择适当的时机冲阵。那么什么原因可以使敌军阵型疏散而符合“策马”的要求呢?原因可能有二。客观原因是颜良带领相对大规模的军队匆忙迎战,阵型本身未必严谨;主观原因是张辽首先带兵冲阵,冲散敌军阵型后关羽再“策马”冲阵。之前已经提及的颜良所率领的士兵是以攻城的步兵为主的结论以及关羽早就“望见良麾盖”作为目标,可以看出关羽“策马”过程的难度是相对较小的。相对较小是相对曹仁、张辽、文鸯等几次惊险的冲阵难度而言的,关羽的“策马”一举相信也不是常人能够完成,但对关羽的能力来说,不能说是很大的挑战。再来说说那一“刺”。关羽“策马”,处于高速移动的状态,而颜良则坐在战车上,因为他附近还有“幢麾”,所以他只能处于相对静止状态,而且即使颜良及时发现关羽高速冲向自己,他也不能在短时间内启动战车,避开关羽这一“刺”了,况且处于指挥状态的颜良身边未必有格斗兵器进行挡格,因此颜良此时基本上是坐以待毙。虽说如此,这一“刺”还是体现了关羽过人的格斗技巧和对自己武力的高度自信。关羽在高速移动中将颜良一击致命绝非常人可做到的,即使颜良已经基本没有反击能力。关羽“刺”颜良之后,由于之前的“策马”,因此不能在短时间和短距离内停下来,形成的后果是过于深入敌阵,陷入重围,一旦一“刺”不足以致颜良于死地,那么颜良再指挥军队围剿关羽,后果不堪设想,因此这也体现了关羽对自己武力的高度自信,当然,关羽刺死颜良后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了。“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诸将”可能是指郭图、淳于琼之辈或者更低级的将领,但上文已经说明了郭图、淳于琼之辈也只是从属于颜良,颜良一死,即主将已亡,战斗基本结束,最后关羽在“绍诸将莫能当”的情况下斩颜良首级而还,也因此解了白马之围。此战之后,关羽再也没有为曹操出战记录,并且于曹操斩文丑后回归刘备。鉴于刘备也在文丑被斩一战中才为袁绍出战,所以说关羽是在此战得知刘备下落后才回归刘备也不无道理。

        关羽的强大让曹操在官渡之战之前的形式不算太差,事实也证明,颜良文丑虽然很强,但是比关羽还是差了一些,刘毅对于调过来关羽战斗的信心,又增强了一些。

        时间回溯到一天前,袁绍等人得到消息,刘子昂带领着兵马,已经占领了广平,下一个目标就是邺城。

        “沮公,我们还在这耗着吗?刘子昂那家伙,都已经打到广平了,还放下话来,下一站就是邺城。”

        袁绍面色很着急,看着沮授的眼神里,充满了希翼,之前沮授说过,有计策能灭掉公孙瓒。

        虽然袁绍不是很懂战争,但是也清楚,如果自己就这么掉头回邺城,公孙瓒那家伙肯定会带兵下来搅乱的,不可能这么轻易的放自己离开。

        沮授笑着说道:“时机成熟了,那就开始实施吧。”

        说完,嘴角上扬,刘子昂啊刘子昂,你也太相信公孙瓒了吧,就这么一个没有脑子的家伙,居然还把后面的期望交给他,真的是太瞧不起他们这些人了啊。

        刘毅的计划沮授看的差不多,的确值得冒险,刘毅也做到了他应该做的部分,但是却忽略了公孙瓒的能力。

        “主公,在地上撒上谷物,命令将士们不要出来,咱们好好跟他玩一玩。”

        沮授笑着说道,公孙瓒的实力的确可以,但是最大的缺点就是没有脑子,而且他手下还没有几个谋士,也就适合打一打胡人,并不适合交战和各路诸侯,不然真的能被算计死。

        袁绍有些疑惑,不明白沮授要干什么,不过还是听从了沮授的建议,打算让将士们进去营帐不出来,

        一切安排妥当,沮授笑着也跟着走进去了,看着这地上的谷物,知道用不了多久,就会有鱼儿上钩了,或者说,是鸟儿。

        “颜良文丑二位将军,等听到敌人动静的时候,你们带领着将士们冲出去,杀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沮授站在袁绍的旁边,对着身前那两个五大三粗的汉子说道。

        这两个人形影不离,情谊深厚,也算是袁绍手下最厉害的将领了,上一次公孙瓒被吓的都不敢出来,有他们在,当做先头部队,相信肯定能给公孙瓒一个惊喜。

        “好,看俺们让公孙瓒有来无回。”

        颜良嘿嘿一笑,然后说道,握紧拳头,眼露凶光,看上去很兴奋。

        与此同时,在界桥上面,公孙瓒此时有些郁闷,不对,他一直很郁闷,从袁绍来打他之后。

        刘毅这家伙潇洒了,在广平郡,吃的好喝的好,还放言要攻破邺城,而他公孙瓒呢,被袁绍围着打,一天天的叫战不敢出去,憋屈的要死啊。

        之前的时候公孙瓒还想着反抗一下,现在完全就咸鱼了,怎么反抗,斗将又斗不过人家,打也没法打,万一这边打输了,刘毅的谋划也就全部失败了,这让公孙瓒更憋屈了。

        “我白马将军公孙瓒,什么时候受过这种侮辱。”

        内心不由得生出来这种想法,同时也有些委屈,戾气在累计,等待着爆发的机会。

        突然,公孙瓒面色一紧,他看到了一些奇怪的东西。

        “鸟儿怎么会落在袁绍得营地里,这怎么可能。”

        公孙瓒皱着眉头,一脸思索,他记得当初卢值教导过他们,这种现象,是代表着,敌人已经离开了,告诉他们要学会辨别。

        “来人,袁绍的人今天有来叫阵吗?”

        公孙瓒急忙问道,他突然有种不好的预感,袁绍这家伙,不会偷偷跑了吧,这可不行啊,欺负了我这么久,就这么偷偷离开了,让我老脸往哪隔。

        “回将军,今天一天没有动静。”

        公孙瓒一拍城墙,眼看着就要黄昏了,狠狠的骂了一句:“狡猾的狗贼,来人,集合兵马,准备随我出征。”

        公孙瓒说完就匆匆忙忙的去找田豫了,这几天多亏了田豫,他守城守的有惊无险,现在公孙瓒终于明白,一个好辅助是多么的重要了,这就是一个爸爸啊,公孙瓒决定这一次出征带上他。

        嗯,没错,公孙瓒断定,袁绍已经跑了,再不追,计划就失败了,这一次就是要让田豫跟着行军打仗的,没有别的意思,当然出征的想法,田豫也改变不了。

        “国让,快收拾一下东西,咱们出城,袁绍跑了,可能回老家去找刘子昂的麻烦了,我们快追上去,骚扰他们。”

        田豫皱起眉头,看着气喘吁吁的公孙瓒,问道:“可曾亲眼看到?”

        公孙瓒无所谓的说道:“未曾,不过袁绍得营地里,鸟儿都去觅食了,这还能有人,赶紧出发,别磨蹭了。”

        说完公孙瓒就离开了,这时候他急需发泄的途径,袁绍围着他打了这么多天,好不容易找到机会了,当然要去算算账。

        袁绍的骑兵不多,而公孙瓒的几乎全都是骑兵,机动性特别强,他早就想好了,等追上袁绍之后,打的过就打,打不过就跑,反正机动性强,就能一直骚扰他,只要拖住,不让他回去,就行,公孙瓒还能撒撒气。

        田豫皱着眉头,总觉得有点不对劲,昨天还在打,今天就离开了。刘毅要打邺城的消息的确传过来了,但是还没有到那种地步吧。

        再说了,袁绍的大军这么多人,离开的动静怎么可能小,为什么这边一点都没有听到,要知道他们可都是日夜盯着的。

        总之,各处都透露着怪异,然而,他却没有办法阻止公孙瓒,因为公孙瓒想打啊,谁能说服的了他。

        一切准备就绪,公孙瓒带着人冲了出去,白马是他的象征,手下的白马义从当做先锋。

        公孙瓒意气风发,憋了这么久,终于能透透气了。

        等路过袁绍营地的时候,公孙瓒正要派人去烧一把火,突然里面冲出来一支军队。

        颜良文丑在前打头,骑在马上,闪电一般的速度,在公孙瓒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就冲到了公孙瓒脸上。

        三回合,公孙瓒落马。生死不明。

        然后颜良文丑就带着他们的骑兵精锐,开始了屠杀,从头穿到尾,把公孙瓒得军队穿的阵型骚乱。

        与此同时,在袁绍的阵营里,一批一批得弓箭手也跟着出来了,放箭再放箭。

        公孙瓒的军队死伤惨重,看的田豫触目惊心。

        “撤退撤退。”

        这时候,还有人想去把公孙瓒拉起来,可惜袁绍派人盯着公孙瓒呢,只要有人去拉公孙瓒,就会射箭,箭雨的覆盖,让很多想要救出来公孙瓒的将士都死在了哪里。

        田豫绝望的看了一眼战场,然后掉头逃走,他和公孙瓒离得很近,但是由于公孙瓒特别容易辨认,没有人辨认出来他,所以相对而言比较安全。

        但是这个时候,逃生的希望很渺茫啊,毕竟,在战场的最前面。

        袁绍的将士有人看到一个谋士在掉头逃跑,没有丝毫的犹豫,拉弓射箭,直接穿透了田豫的胸膛。

        田豫被射下马了,一声的哀嚎,代表着他生命的终结,眼中有些悔恨,不应该来投奔公孙瓒啊,这家伙当初就这么没有脑子,现在还是这样,害人不浅啊。

        一场屠杀,血腥无比,看的袁绍都有些不忍心啊。

        终于,一切都结束了,公孙瓒的手下,除了极少数人逃离了,大多数的人都死在了袁绍的弓箭手的手里,沮授的策略成功了,消灭了公孙瓒,他们的邺城就算有危险,也可以拿回来了。

        “主公,不辱使命。”

        沮授抱拳躬身行礼,没有一点居功自傲,看的鞠义眉头直挑,觉得有些不如他。

        袁绍大笑着扶起来沮授,说道:“沮公果然是当时英才,大功,大功啊。”

        袁绍很开心,消灭了他的老对手公孙瓒,很开心的那种感觉,一直以来,公孙瓒都骚扰他,打的袁绍很憋屈,渤海都让他了,还不行,这一次终于扬眉吐气了。

        “主公,现在不是庆功的时候,回邺城吧,那里还有一摊子事呢。”

        袁绍点了点头,战争还没有结束呢。

        (本章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iquge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