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帝国行 > 第1208章 诸侯大会(2)

第1208章 诸侯大会(2)

小说:帝国行作者:督金卫字数:0更新时间 : 2019-10-08 23:03:29
接下来歧国没有开口,因为百里燕就坐在歧国特使身边,就是想开口,只要百里燕脸一黑,马上也得改口。


        宋国有晋国的压制,都推给了王砺,赵国远在西海边陲,哪怕他说举全国之力出兵一百万,百里燕肯定信,因为是步兵,走也得走一年,等到了咸国开始整训,黄花菜都凉了。


        诸侯特使都在自说自话,但调门都很一致,打可以,但国情不容许,所以可以象征性的出兵。


        卫国方面更直接,楚业干脆闭口不谈,因为百里燕许诺过,卫国第一轮出兵结束后修整两到三年,这才过去三个多月,咸国此时若要他表态,他大可直接拒绝,如此咸国脸上会很没面子。


        取得了“多数”诸侯的一致意见,贾宙走近天子跟前俯身说了几句,天子随后令人传话给薛钟,薛钟又原话带给咸王:


        “大王,天子传话问大王,对诸侯所议有何见解。”


        “传话给天子,寡人赞同诸侯所议。”


        “诺。”


        薛钟将咸王话原封不动转述天子,随后天子侧脸看向咸王,咸王也侧面而视之,竟然还“善意”的笑了,天子很是尴尬的点头会意。


        下刻咸王坐直了腰板,咳嗽了两声,身后待命准备的内府总管严聪,拿着麦克风和一台音箱置于咸王跟前,此时众人皆不明咸王此举何意,待咸王开口时,只觉得声似洪钟高亢有力,众人无不吃惊。


        “诸公所议,寡人以为,方才诸公所言颇有道理。毕竟嘛,诸侯国小民寡,不能与寡人咸国相提并论,寡人都能谅解,想必天子陛下也能谅解诸公良苦用心。”


        此言一出,众人脸上一片火辣,一旁平坐的天子虽然声色全无,但脸皮子感到了明显的酸辣,甚至隐隐看到一阵抽搐。


        咸王一席话,无疑是结结实实给了诸侯一人一个耳光,也给天子一个掴。


        按咸王这意思,诸侯都不出兵他能理解,换而言之咸国不出兵,那大家也该理解喽。但这还没完,姜蛰还接着说:


        “寡人以为,既然诸侯无力北伐,不妨与那畜生好好谈谈,或许还有一两分余地也未可知。”


        这时长孙特使张酥起身向咸王略施一礼说:


        “咸王这是要陷我长孙于万劫不复之地呀,而今那畜生占我国土六成之多,几乎打到我国都城下,与之说和,其非与虎谋皮,他们岂能善罢甘休,还请咸王尽速出兵,救我万民于水火呀。”


        “张使何必心急呢,寡人何曾说过见死不救,是诸侯已不堪再战。既如此,我国空凭几十万人马独自北伐百万虎狼,如此岂非是自寻死路。


        寡人之意欲行缓兵之计,先令诸侯修生养息,争取时日恢复国力,而后再北伐收复贵国土地,岂不把握更大。


        且据我国判断,腋目同样元气大伤,其从万里之遥渡海而来,所能供给兵士只有那些,短时内再无继续扩大之可能。


        而今联军三战三捷,加之过去七年重创数次,腋目损兵折将不在少数,其若有胆量,我诸侯联军亦能征善战,每年歼击其二三十万,三四十万人人马还是颇为从容。待诸侯养足了力气,再北伐也不迟嘛,呵呵……”


        咸王侃侃而谈,显得很是从容,唯有诸侯脸上是一阵红一阵白,心里酸辣无比。


        姜蛰此言看似是对长孙所言,实则是说给所有诸侯听,今天长孙是这个下场,日后你们自己也掂量掂量。


        反正腋目南下的兵力短期内就那么多,现在既然知道局势可控,日后再入侵其他诸侯,也可以不急于收复,先拖着再说,等咸国卯足了力气再打也不迟。


        此时公良修王砺二人目光都齐刷刷看向了百里燕,心里都在吐血,前几天还在信誓旦旦要北伐,今天咸王开口就和谈,你这又是做局呢。


        公良修王砺其实都很明白,谈判是要筹码的,拳头不硬,人家根本不鸟你,反显得你心虚,中其下怀,所以现在和谈根本谈不出有利的局面。


        但显然现在没人敢于提议北伐,谁提议北伐,谁出兵出钱出装备,天子也不敢,只能干看着咸王一人在唱戏,咸王都提议不北伐,天子提议北伐那就是接了咸王的烙铁,还往自己头上扣屎盆子。


        此时坐于宗门一席的陌舂子看在眼里,心里同样气的吐血。


        原本只要咬定了咸国北伐,梁国就能全身而退,然后推咸国与诸侯北伐,无论成败对梁国皆有利,而今咸王干脆顺势而为做赖皮,不免让他此前的计划落空。


        咸王一席话引得殿内议论纷纷,唯有晋志国仍然沉得住气,这时百里燕突然起身,向咸王与天子行礼:


        “大王,臣有话说。”


        “永兴侯有何高见,但说无妨。”


        咸王悻然允诺,百里燕上前一步离开坐席,面向众人说:


        “本侯以为,燕国之战,虽取得三次胜利,然不能压服腋目,但诸侯皆已疲倦,再战势必举步维艰,诸位多有忧虑,亦情有可原。然诸公可曾想过,腋目侵吞长孙国土过半数,伤亡数十万,而我中原取胜之道在于人众,当此情况下,腋目仍未伤筋动骨,他们岂能与我等说和。


        更何况其占了方圆数千里之地,要其吐出来,可能吗!”


        话音落下,百里燕话锋一转看向王砺突问他:


        “王司马,晋国可愿将江东东郡归还我国否。”


        王砺本来心中很是不爽,百里燕没来由的重提旧事揭伤疤,不免令他恼火,其果断黑下脸道:


        “永兴侯,你这何意呀。”


        百里燕趁机拿捏王砺的态度继续说道:


        “看吧,晋国尚且不愿将一郡之地归还,那腋目又岂能将二十余郡归还我中原。更何况其为此伤亡数十万人,焉能善罢甘休。”


        这时王砺真有些怒了,他说:


        “永兴侯,你将我晋国与那牲畜相提并论,合适吗!”


        百里燕却是付之一笑说:


        “呵呵,王司马请息怒,本侯别无此意。方才若有得罪之处,还请兄海涵。”


        言毕,百里燕躬身行了一礼,王砺又气又恼,却也只能作罢。


        这时百里燕继续又说:


        “本侯很能理解诸公此刻之难处,但诸公可有想过,腋目一日不除,便如一把利剑临顶,时刻可能落下。今日是伤了长孙,明日或许是他国。若是我咸国不幸亡国,诸公恐怕也没有机会在此评头论足诉说苦衷了吧。”


        “言之有理,永兴侯言之有理呀……”那张酥一面大呼有理,一面痛哭流涕很是敢动,想必是觉得百里燕是在替长孙说情。


        这时贾宙在天子授意下起身问道:


        “那依永兴侯之见,又该施展何种方略拒敌。”


        “本侯以为,既然诸侯无力北伐,那就只有尽可能将战线往北推,至少将围困在长孙中北部的数郡百姓解救出来,然后再谈说和,否则腋目不知厉害,焉能甘心坐下来谈。


        退一步而言,若是我中原默认了他们盘踞长孙北地,那也意味着这场战争最终以我中原认输而告终。他们届时必然会漫天要价,胁迫我中原签下丧权辱国之协议,届时这协议是签,还是不签。反正本侯与我王是不会签的,谁签谁就是历史的罪人。


        因而必须压服他们,打出一个最有利益我中原的条件,诸君意下如何呀。”


        座下众人议论纷纷,贾宙与天子交换意见后又问:


        “那究竟如何出兵,各国又出少为合适。”


        “出兵之事各国自做决断,我咸国绝不强迫,但本侯把话放这里,最终打出什么局面,在于诸公,不在我咸国。仅凭我咸国一家诸侯,恐怕难以北伐。”


        言毕,百里燕坐回席上,给公良修递去了眼色,公良修却是根本不搭理他,继续正襟危坐也不说话。


        此时殿中议论迭起,百里燕的话虽然不重,却让众人心惊胆战,名曰自作决断不强迫,实为“看着办”,要是不识相,咸王之前的话就撂那里,你掂量,心里明白。


        萧公毅坐在宗门间与各派往来密切,其实他根本不关心诸侯最终做出什么决断,他现在抓紧一切时间向各派“化缘”(敲诈勒索),这才一会儿工夫,就从十多个门派手中认捐了四十多万寸银,两百多万的新币,其中有一半都是砡工派认的账。


        “诶,段掌门,萧某怎见你气色红润,似乎比几年前更加年轻了一些呀。”


        萧公毅惊讶的发现,段颂之比几年前见到时年轻了不少,而且还不是一星半点,甚至比他还看年轻。


        “是嘛,老夫倒是觉得没什么变化呀,兴许是近些年不管世事,养尊处优惯了吧。”


        “是嘛……”萧公毅不明所以。


        段颂之今年七十有四,但看起来只有五十多岁,萧公毅今年六十一,常年忙于战事,按说看老一些很是正常,但七十多岁比六十多岁还看年轻,显然是不正常的。但以萧公毅的见识和阅历(脑洞),显然想不出是什么原因。


        诸侯还在议论纷纷,始终没个表态,志国和晋国同样没有表示,公良修王砺坚信,现在谁出头谁傻帽。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iquge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