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帝国行 > 第1111章 新君风暴(2)

第1111章 新君风暴(2)

小说:帝国行作者:督金卫字数:0更新时间 : 2019-09-06 21:25:46
翌日,二月初七,太子经由妙天山前往永兴西城,在此之前二月初六百里燕软禁的当日下令,要求周空大军调防至岁当郡,意在利用岁当地方势力,慢慢消化掉百里燕的嫡系。因此途径周空大营时,其正在组织转移,但蒋杰并未将消息通报于她。


        于是在太子经过防区时,周空误以为百里燕在队列中遂是前去寻找探望,而此时通行的卢皋还不知百里燕遭软禁,于是告诉周空百里燕还在陵寝善后,周空信以为真,只好返回军中继续整理行装。


        抵达永兴西城外时,城内高炉巨大建筑喷吐的灰色白烟震惊众人,此前路过铁路桥远观尚且不觉雄壮,然近至城下近观时,方觉何等雄壮。


        在此之前,永兴城轩云瑞田麟城沭阳六地从未对外开放,即便是太子,在咸王约束下二十四年间也被要求不得进入,因此从未踏足过永兴城,西寰季锦昇方伯等人更是如此。


        于是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永兴城当之无愧是天下第一大绝密禁地,只可远观不可近看,然今天所有的秘密都将公之于众。


        在卢皋引路下,太子一行人等率禁军五千人登上了西门城墙,面对城中蔚为壮观之场景,众人无不叹为观止。当然,他们也不清楚这些巨大的建筑物倒底是做什么。


        太子心中大奇,遂即问到卢皋:


        “卢司马,孤眼前这片烟雾聊聊的高塔可知是作何用啊。”


        “启禀大王,这些高塔多数是炼炉,但也有他用。”


        这时季锦昇大吃了一惊:


        “卢将军说,这些都是炼炉!”


        “不错,都是炼炉。”卢皋非常肯定,没有保留的意思。


        季锦昇眉头骤然紧锁,心中的震惊无以复加,他相信卢皋不会撒谎,但他无法相信眼前的实施。季锦昇虽然行伍出身,但他对冶炼还是知道不少的,尤其是在咸国多年,他也不可能不打听不钻研。


        此时众人窃窃私语议论纷纷,无不是为卢皋所言所震惊。太子对冶金当然没有什么兴趣,但此时也能意识到,这与他此前看到的内阁数据完全对不上。


        下刻他又问卢皋:


        “卢司马,永兴城中一年可炼多少精铁。”


        “回大王,此事应询问大司农,并不归臣分管。”


        “眼下永兴侯身在陵寝为先王善后,多有不便,卢司马知道多少就说多少吧。”


        “这……”卢皋犹豫,此刻西寰等晋国人聚集于此,当着西寰等人的面说,十分不合适,也不合规矩。


        此时太子瞧出卢皋端倪,遂是严令道:


        “卢司马大可不必如此谨小慎微,说吧,永兴一年能产多少精铁。”


        “既然大王如此说,臣说便是。据臣所知,去年全年产精钢五万万斤,产……”


        卢皋刚说五万万斤,众人无不惊得咋舌,那方伯破口大骂:


        “胡说,咸国每年产铁怎能有五万万斤!”


        “商营使大人不见咸国每年兴修铁路上千里,铺在地上的好钢难不成假的。”卢皋反问质疑,方伯哑口无言,众人一片沉默,季锦昇西寰等人无不是面如死灰心惊肉跳。


        这时太子缓过神来又问:


        “卢司马当真,精铁真能产五万万斤!”


        “回大王,在此之前,永兴一应生产物料最终结果只给大王与赵帅二人阅览,臣也是在出任大司马后看到的内参。五万万斤仅仅只是钢铁的产量,此外年产生铁约一万万两千六百万斤,铜八千万斤,锡九千万斤,还有其他臣也不懂的金铁约一万万四千万斤,总计一年能炼约十万万斤各种金铁成品,若换算城矿石,应该增加六至七倍重量。”


        “这……”太子瞪目无语,众人无不大惊失色。


        咸王虽然没有留给自己儿子财富和宝藏,但是留给了另一笔比黄金白银更为珍贵的财富,那就是现代工业和整个国家。但这笔财富,已经远远超出了姜蛰,超出了西寰的想想,远比一个内府所创造的财富更多。


        在姜蛰要求下,由砡工派掌门段颂之带路,一行人等耗时三天,逐一参观了西城工业区,所见之一切无不对西寰季锦昇带来巨大大震撼。丝毫不用怀疑,此时此刻的他们更像是时代的穿越者。


        永兴城是电力发展的优先城市,西城正在逐步改造,部分地区已经用上行车起重机等早期电力设备,电灯更是已经普及。


        而城东的情况要更加复杂,各种机械工厂鳞次栉比井然有序,所有的商品从第一道工序到最后成品历历在目,当永兴城秘密彻底展露无意时,所有人不禁开始怀疑,怀疑自己,怀疑人生,西寰甚至有一种嫁错郎的感觉。


        想当初公叔阔制定的对歧战略,从根本上就是错误,如果她嫁的是百里燕,是未来的岐王,这一切不仅是她的,还是她儿子的。


        二月初九,姜乾火急赶回广信,姜闵得知百里燕被软禁,情急之下中风复发,并引发脑溢血,于翌日病猝,享年七十三,罗松亭亦于数日后气病生亡,广信双星就此谢幕。


        太子在永兴逗留了五日,原计划只打算用一天看完了事,直到五天后依然意犹未尽,没有走的打算。然而登基大殿在即,太子不情愿的坐着火车回了陔陵。临走时,卢皋问他:


        “大王,为何这五日迟迟不见司农大人,不知大王可是另有安排。”


        太子此时心情好到爆棚,卢皋突然提及百里燕,不免大为扫兴,他冠冕堂皇说:


        “孤念司农操劳国务多年身心俱疲,而父王对永兴侯信赖有加,故特准其在父王陵寝代孤守孝,卢大人莫非有更好安排吗。”


        “臣以为,此事恐怕不妥。司农大人身兼重任,咸国离不开司农大人,还望大王早日府复其实位,以定人心。”


        “我咸国不止有永兴侯一人堪当重任,也不止只有他一人能委以重托,有朝一日永兴侯随父王而去,那时怎办,莫非要寡人赐永兴侯长命百岁吗。”


        “臣不敢,但永兴侯关乎国脉,大王切不可怠慢之。”


        “孤人只是令其安心将息调理身体,哪里怠慢了他。”


        太子其实打心底也是这么想的,他并没有杀死百里燕,除之而后快的打算,只是想着先一步攫取百里燕利益,然后杀杀他的气焰,所以理直气壮振振有词,愣是卢皋硬着头皮也难以动摇。


        当下有臣子代新君守陵的官吏,且一向被视为最高的礼遇,这说明你很被先王所器重。百里燕既是咸王亲信,又负责陵寝督造,最后还负责了治丧,所以于情于理百里燕守孝是何乎惯例的。


        但那是从前,生产力低下生活节奏慢,行政效率低,十天半个月事,大臣守孝没什么问题,哪怕是托孤重臣守孝也可以。但随着时代发展,越来越多的权贵集团利用君主驾崩,大臣守孝的政治惯例,进行****达到目的。


        而在忠君尊王思想熏陶下,做臣子的往往只能无奈的遵循既有的规则,永远无法逃脱这个宿命,百里燕亦是如此。纵然他做了大量改革措施,但涉及到根本核心的敏感问题,他仍然只能迂回绕过,丝毫不敢妄动。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iquge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