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三国之华夏大召唤 > 第36章 蒙君恩太尉得大权 知上意司徒乞骸骨

第36章 蒙君恩太尉得大权 知上意司徒乞骸骨

小说:三国之华夏大召唤作者:太极三少爷字数:0更新时间 : 2019-05-22 02:27:51
刘协的问题让杨彪愣住,好半天才回复道:“这个,这个……老臣不知陛下所言何意啊!”刘协打趣道:“太尉大人,你就不想让宫里的风,把那片云吹到你的头上一次吗?”看着杨彪不知所云,刘协道:“太尉大人,朕召你先陪朕回宫,就是想看看你的态度,可否做好成为这大汉新的一片云?”杨彪脸皮抖了抖,心中反复考量利弊,最后躬身道:“雷霆雨露,具是君恩,老臣听从陛下吩咐。”

        “好,那太尉先去忙吧,可不要辜负朕的厚望啊!”

        杨彪告辞离开,转身走出养心殿,只见高力士和杨延昭迎面走来,高力士笑道:“太尉大人这是去哪?老奴还要多谢太尉大人救命之恩呢!”杨彪抚须笑道:“中常侍不必客气,你我都是为了陛下而已,审完黄宪了?”高力士点点头道:“不错,老奴已经将这个吃里扒外的东西正法,现在正要去回禀陛下。”杨彪听着阵阵心惊,但是仍笑道:“那好,那老夫就不耽误中常侍了,先行告退。”

        “太尉大人慢走!”“伯父慢走!”

        高力士和杨延昭辞别杨彪,进殿面见刘协,高力士跪拜道:“皇上,老奴已经将黄宪就地正法,还请皇上恕老奴擅权之罪。”听到黄宪已经被处斩,刘协愣了一下,随后挥袖示意高力士起来道:“罢了,你也是要替朕出口恶气,起来吧!延昭,你去传旨尚书台,相国身染重病不能理政,朕心甚痛。但国事不可废,仍保留相国爵位官职,朝中军政大权暂时交由太尉杨彪负责,待相国痊愈在另行商议。”杨延昭大喜道:“小将替伯父谢陛下恩典,小将这就去尚书台。”

        看着杨延昭离去,高力士才委婉劝道:“陛下,太尉大人毕竟年事已高,这般重任对太尉大人来说是不是太吃力一些?”刘协意味深长道:“不是朕想如此,而是这长安城还远远没到歌舞升平的地步,且不说长安城外还有两条草原饿狼虎视眈眈,就说这长安城内,也是暗流汹涌,危机四伏!这城里的世家大族名门望族何其多也,虽然他们现在尽数被董卓下狱,但是朕也只能拖延释放他们的时间,不能不放他们出来!一但他们从大理寺被放出来,那就是群犬吠日的局面!朕必须找只猛虎压住局面,杨太尉正是合适人选。”高力士道:“那陛下不怕有一日猛虎反饲或者猛虎镇不住豺犬吗?”刘协自信笑道:“放心,朕会给杨太尉请一个臂助,既能助他镇住局面,又可以防止杨太尉坐大。”

        司徒府,王允失魂落魄的被士兵送回府邸后,宣召家人正堂议事。看着王允端坐主座却郁郁寡欢,长子王盖问道:“父亲,孩儿已经听说陛下夺取大权,汉室当兴有望,父亲乃是三朝元老,见此情形不喜为何依旧闷闷不乐?”王允叹道:“唉,老夫当然替大汉复兴有望感到高兴,但是也为咱们王家未来感到悲哀啊!陛下,怕是要罢免老夫司徒一职了!”王允次子王景道:“父亲乃是三朝元老,又有功于社稷,为何陛下要罢免父亲司徒一职?”

        王允叹息道:“是为父低估了陛下,谁能相信陛下才十岁竟然就能从董卓等人手里夺回大权呢?为父被杨彪拽到不其侯府知道真相后,才明白杨彪那老东西用心!他嫌自己在这次倒董事件中功劳太大,怕百官眼红所以拉为父去给他顶缸,为父被逼无奈只能选择不配合陛下,让陛下对为父深感厌烦罢免了为父司徒一职,为父才能跳出这个漩涡,但是为父不甘心啊!”王盖语气不善道:“真没看出来,杨太尉竟然如此居心险恶,咱们王家如何能比得了他们弘农杨家底蕴深厚,可是父亲虽然以辞职躲开百官事后攻击,但是如何再起复?父亲还没有给陛下留下好印象啊!”

        王允懊恼道:“这就是老夫无奈之处,天子毕竟才十岁,就算能看在老夫在此次倒董中出过力,也不会有什么大加赞赏,反而会引起百官嫉妒攻讦,所以老夫不得不以司徒一职换咱们王府平安,但是老夫又没有好的起复办法,你们兄弟几人虽然已经入朝为官,但是根基尚浅,又很难帮到老夫,唉!”

        “叔父,侄儿倒是有一方法!”堂下传来一个青涩声音,王允望去,正是长兄之子王凌,王允愁眉不展道:“侄儿,你有何法?”王凌道:“叔父可主动乞骸骨,先向陛下表明态度,博取陛下同情,也不至于显得陛下苛待老臣,顾忌陛下颜面1随后向陛下表示董卓迁都长安后,史书损毁严重,资料不全,愿意去东观修书,为大汉尽绵薄之力!这样叔父既能脱离朝堂凶险局面,又并没有完全脱离朝堂,要是咱们家再能和天子攀上亲戚,那叔父大人就可坐观朝堂变化,再寻良机起复!”

        王允听后大喜过望道:“吾侄言之有理!老夫这就进宫,侄儿,老夫辞职前会向陛下举荐你为尚书郎,咱们王家兴盛不在老夫,就在你身上了!”王凌惶恐道:“叔父,侄儿年方十八,还未及冠,若何当得了尚书郎?”王允笑道:“那杨家小儿十六就为尚书郎,侄儿还长他两岁,如何不能为尚书郎?侄儿,你父早逝,临终前将你与你兄王晨托付与我照看,老夫会提前给你行及冠礼,咱们王家未来,托付给你了!”

        很快,王允进宫面见刘协,第一句就是请求乞骸骨,告老还乡,刘协也是反应不过来道:“司徒大人,你这是?”王允道:“老臣虽然蒙受皇恩荣幸为司徒一职,但是才疏学浅,不堪大任,昔日董……董旻等人在朝霍乱朝纲,老臣为了汉室江山不得已和那些奸臣虚已委蛇,如今汉室江山复兴有望,老臣自然可以告老还乡了,还请陛下恩准!”

        刘协被王允这一下弄得措手不及,自己本想着一点点把王允踢出朝堂,也省的百官议论自己苛责前朝老臣,没想到这老家伙竟然直接主动请辞,到弄得刘协不太好在处置!想想这位老臣也是一心忠于大汉,只是能力不够又和刘协在处置西凉问题上意见不同,再加上刘协知道历史上生过什么事所以不重用王允。若大汉现在太平天下也就任他当着司徒无甚大碍,但如今大汉江山风雨飘扬,必须需要一群能臣干臣来拯救危局,王允这个司徒位置,还是换上更有能力的人为好!

        刘协道:“司徒非要辞职,朕也不好强加阻拦。但司徒毕竟对大汉忠心耿耿,有功于社稷,司徒还是在为大汉奉献几年如何?”说完冲着王允眨眨眼,王允心里松口气,从刘协话语里听出来转机,忙道:“老臣这个司徒之职,还是由陛下选出更加合适人选为好,陛下若是挂念老臣,那老臣也可以去东观修书,为大汉挥一些余热!自从国家迁到长安,史书资料都不曾整理,恐有遗失,请陛下恩准老臣前往东观修书,保护经史子集。”

        刘协想了想这也是一个好办法,笑道:“那朕就依司徒,司徒家中可有子侄,朕也一并封赏如何?”王允躬身道:“老臣长子王盖、次子王景也都在朝为官,二子才疏学浅,还是不要封赏免得辜负陛下厚恩,但臣有一侄,甚是聪慧,老臣想着如今尚书台皆是国之栋梁,想让臣侄进尚书台学习学习,日后好报答陛下!”刘协点头道:“好,令侄何名?”“臣侄名凌,还请陛下恩准!”刘协愣住,这个王凌还真是个人物,历史本位面上也是一方能臣!李傕郭汜杀入长安城中翻墙逃跑,免遭毒手,回乡后得曹操征辟仕官,文武双全,每治理一方百姓无不称赞,又数次打败东吴侵犯之军,为当世名臣,后见司马懿窃取国家大权,动政变把持朝政不忿欲起兵除贼,但抵不过司马懿老谋深算终究被擒,惨遭夷三族!

        刘协道:“好,朕会征辟令侄为尚书郎,参政理事!”

        王允拜谢道:“老臣,拜谢陛下!”

        “陛下,大事不好了!”刘协刚扶起王允,一名小黄门急匆匆跑进来,高力士脸色骤变怒喝道:“放肆,没有点规矩,陛下面前也敢大呼小叫!”小黄门跪地磕头请罪道:“陛下恕罪,陛下恕罪!”刘协面色不豫道:“好了,快说怎么回事!”小黄门忙道:“车骑将军派人传来话,大理寺百官因久久得不到释放旨意,群情激愤,正在大闹大理寺,车骑将军安抚不住,也不敢对百官动手,求陛下做主!”

        (本章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iquge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