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捡了一个奇怪服 > 第一百四十章 好执着的念(继续大章 )

第一百四十章 好执着的念(继续大章 )

小说:捡了一个奇怪服作者:鱼璞字数:0更新时间 : 2019-07-04 01:03:49
捡了一个奇怪服第一百四十章  好执着的念(继续大章,求订阅)有声小说在线收听


        紧接着,视线一转。


        万般繁华宫中,一将士急报而来宫外,太监传至宫内:“报!~~”


        “陛下!!急报。”太监手持白色拂尘,匆匆滚地推门。


        卧龙书房内,一龙袍加身的男子傲然持笔而立,在他手中,写有两枚字,划上一叉:“泾河。”


        龙眼一抬,便有睥睨天下之势。沉稳应对:“何事?”


        “急禀陛下,长安西北方向,突将一道金光,苍甲军首前往巡察,发现里为一龙头。龙首独眼,落地成坑,怨气四发,所入将士尽皆被泼洒龙血燃尽。”


        那太监又颤颤巍巍说:“龙血泼洒处,还有四字?写的是,写的是。”不敢再说下去。


        “说!身为大内监管,为何如此啰嗦?”龙袍男子放笔一怒。


        “报恩索秦!”太监说完,即刻俯首:“陛下恕罪,这是苍甲军以报四字,非小人所说。”


        龙袍男子神色猛地一闪,眼中厉色闪耀,他李姓世民,自起兵之后,封号秦王,普天之下,何人敢提此名?


        索秦,当然直指于他!


        “宣魏征!”龙袍男子大声说。


        不时后,太宰魏征入内,龙袍男子极告:“魏相,我曾令你放过那头龙,最后落至何处?”


        魏征将醒未醒地抱手说:“吾皇恕罪,圣旨到时,臣有一梦,梦见剐龙台,龙头斩。我身作斩龙监察史,那龙触犯天条,犯下死罪。我挥命斩其头。”


        “斩下龙头后,一龙眼喷发而去,龙头落地砸下凡间。吾本以为是梦。可,可可可,长安西北命将传来时,臣!”魏征没再说下去。


        龙袍男子双眼一眯,对外面说:“请袁天师!”


        袁天师是当朝钦天监台正先生袁天罡,袁天罡至,秦王当即问:“袁天监,汝所言之计,如今虽那泾河龙王已斩龙头台,龙头却入我长安,如何是好?”


        那卦师袁守城,乃是袁天罡的叔父。


        袁守城自然也知晓龙头砸落到西北成坑之事,他解释说:“回禀陛下,当日陛下曾言,崔官曾托梦于君,又告知陛下那泾河龙王好赌之事。遂与算计。”


        “吾实乃现在都未曾知晓,为何那泾河龙王,会因区区几条金色鲤鱼,便愿违抗天命!不过,如今龙头已斩,恐怕只能请凌渊阁诸将以驱逐方罢。吾叔父强说天命,如今已修为尽散,免去卦师之名。”袁天罡回说。


        秦王点了点头:“爱卿辛苦,朕将亲自谢恩。”说完欲走。


        “陛下不必劳辞,叔父来于山中,已然归去山中!不愿再理凡尘中事,愿陛下恕罪!”袁天罡道。


        ……


        半夜,秦王入梦,龙头托梦再至,欲要索命于秦王,吓得秦王不得安睡,神魂不欲,大汗湿透全身,如何也不得挣脱。


        一连数日,幸得程咬金与秦叔宝二人亲守门外,将魂以待,在宫门中,竟能将那龙头顶住,不可入内。


        龙头再回怨龙坑,一日日狂哮,久而久之,竟怨气四放,四周居客,全都退去!


        ……


        神魂不欲,疯魔必有所寄。


        秦王病榻于床,似有行将就木。在最后一刻,他终于对袁天罡说出事情来龙去脉。


        原来,曾有一次,他被兄弟陷害追杀,差点丧命,幸得一女子相救,并赠与蓑衣以逃。而后,其逃得性命,恢复正身被贬。


        辖区所在,正离那农家女子不远,便欲前去还恩,日日喝酒。


        不经意间,秦王听闻那女子家世,竟来历不凡,其兄竟有逆天改命,移星点紫薇之功,女子虽是不经意一提,但秦王却记在心上。


        出征前最后一刻,他终于找上了他。


        后来,他再次遭到迫害,她有身孕在身,他与她说起自身遭遇,谈天下抱负。当时情义有在。


        那傻女人以待孕之身离去,半月方才回来,带回其兄长,苦苦哀求。那人不忍,才应了妹妹的要求,出手篡改祖坟,移了紫微星。


        后来,他越发被重视,终于发军玄武门,紫微星照,登得大位!


        可玄武门一事,就足以让他声名万劫不复,自那日起,他爱民如子,惜名如命。


        偶然祭祖之时,有人发现祖坟被改,便牵涉及篡逆之事,当即!传入秦王耳中,他深知此事不得外传,便亲令击杀宣妃兄长满门灭口!以私自篡改祖位的罪名,诛灭九族!


        夜告其子,引子杀妻。再以子杀母的罪名,盖以谋逆罪名诛杀!


        秦王与宣妃相居多年,从未知道那宣妃竟然也是修行中人,实力颇强,竟从深宫中逃脱。不过,以秦王对宣妃的了解,必知她的去向。


        令军前往,果然发现宣妃投江。


        秦王早就知晓当年那白衣秀士是从水中而来,必是一方龙王,忌惮之极,但身为凡人君王,却无奈于神。


        再则,其下有地府崔判官托梦以告,说是泾河龙王,状告秦王,欲要报恩索命,天命将告状下放地府清查,全都被崔判官以留。


        一连十三封,五年不改,崔判官站稳脚跟后,查得泾河龙王好赌之事,托梦于秦王。


        秦王遂与天师袁天罡合计,只是尚缺一人泄露天命以赌!


        便有了袁守城与泾河龙王之赌。


        秦王说完一切,满泪纵横,涕下如雨:“宣妃,朕此生,皆是无奈啊!”


        宣妃曾与秦王说起红鲤之事,自然就成了引那泾河龙王下凡的办法。


        “可是,朕布局多年,逃脱多年,雄图未霸,尚不能死!吾必将成万古一皇,千秋一帝,引万民离水火,度世间万千冤魂,必然!”


        飒然落手,一命呜呼,下了地府,又待说阳寿未尽,又有崔判官以领,告得阎罗,再得还阳。


        从地狱一遭后,许是看过生死,看透生前身后,太宗性情大变。


        传旨赦天下罪人,又查狱中重犯。


        时有审官将刑部绞斩罪人,查有四百余名呈上。太宗放赦回家,拜辞父母兄弟,托产与亲戚子侄,明年今日赴曹,仍领应得之罪。众犯谢恩而退。


        出恤孤榜文,查宫中老幼宫女共有三千人,出旨配军。自此,内外俱善。


        放宫女,出死囚后,又出御制榜文:


        乾坤浩大,日月照鉴分明;宇宙宽洪,天地不容奸党。使心用术,果报只在今生;善布浅求,获福休言后世。千般巧计,不如本分为人;万种强徒,怎似随缘节俭。心行慈善,何须努力看经?意欲损人,空读如来一藏!


        自此时,天下无一人不行善者。


        因一生遭遇,道家皆无从解,信了佛门轮回今生。从里礼佛,派遣玄奘西去求经,御封成弟,佛门观音亲下以送行,可谓是使得大唐大放异彩……


        画面到了这里,陆成发现,那堕龙坑内,龙眼瞠目欲裂,几乎要爆开。


        似有阵阵龙吟不停破开,虽听不懂其在说什么,但阵阵不甘愤懑,却是不需要语言,便可通晓。


        而后,陆成发现,若非这是在游戏里面的缘故,恐怕自己的神识,早就被这怨气给冲散,自己的神魂,早就湮灭在不尽知处。


        不过,陆成看到这些画面,虽然很多细节记不清,不过,有一经典,却浮现于其脑海中。


        西游!


        大圣西游。


        只是,这是被填充,或是被解读过的西游,更加真实,而非是妄加猜测。陆成从未想到,那西游记中,寥寥数语所提及的泾河龙王之事,其后竟有如此恩怨念及。


        如今再算春秋,离那时已经过了七百年!


        陆成不知道这是不是西游记,不过,那行人,西游了七百年,如今依旧妖魔不尽,那么,他们到底去了何方?


        不是说,大乘佛法,可度万千众生的么?


        陆成的疑虑,无人解答。


        那眼,又带陆成到了一幽暗之地。这里比怨龙坑更加暗,比怨龙之力更加暗黄的地方。


        时间,陆成无法确定,也不能确定,只能被动着看。


        一道熟悉孤魂,从阴司道,踏了来,她苦脸闭目,双脚蹒跚。


        陆成记得这女子,她叫宣。


        没有姓,至少,在怨龙的眼里,在它所知的世界中,就知道她叫宣姑娘,在泾河之旁卖汤。


        直到看到秦王诉说之时,才知道她也修行!


        在渡苦海。


        ……


        “快走,快走。”牛头马面,锁魂无常催促。


        她似无魂,或是魂魄已丢,在魂魄群中,毫不起眼!


        只是,路过阴台里一座桥时,那光亮一闪……


        桥身极险光滑,有日夜游神把守,桥身之下,隐隐有波涛传上,云雾缭绕,幽幽远远,不知深有几何。


        除了波涛声外,另有嘶嘶声响夹杂,悉悉索索,似有爬虫满布。腥风扑面,不可尽闻。


        前后阴魂相继走过,或过而回望,望不尽,或跌下深渊,挣扎拖拽。


        不过,此刻,那桥身突然散出明亮之光,似有永恒定住!


        日夜游神被明光照耀,身形定格,前后桥头,阴司獠牙显露,以手遮面,颤颤巍巍,似有恐惧之意,不停倒退而去。


        桥上游魂,尽皆惊恐大叫,仿若看到最恐之事。


        一切定格,无常不敢近,游神不敢动,阴司不敢前。


        桥下云雾渐渐散开,对岸可见一石头昏暗而立,石头不知和材质,看似一体,却分成三层,又似不止三层,无穷无尽。


        玲珑似镜,环形转动,光芒顷刻间照射桥上亡魂,千般画面汇杂而来,多为恐惧之数,或有温馨日常,或有悔恨之举止,一幕幕,一没没。


        此下,唯有一人,失神看向那石碑,双目中似有淡淡精光回应。


        光芒相照,那镜中画面加速,一瞬间皆是归于鸿蒙混沌,再无改变。


        稍许后,似有一石碑从水中冒起,上可见一字,为奈。半碑石隐于水面,被蛇虫爬上,恐怖万分。


        石碑蒸腾后。


        点点黄色雾气升腾,在桥上凝集,随着那冒着精光双眼之魂身周,而后化作有形,在桥身上雕琢成大字:“奈何。”


        紧随金色小点般字体闪在其下。


        归兮去兮奈何?


        过兮来兮忘川。


        今兮去兮难忘,


        梦兮破兮来往。


        紧接着,那素衣亡魂竟然渐渐开始动了,似乎唯有她才能动,她俯身下手,并不刻意抓向何处,桥下竟有无数稀见草木飞上,慢慢涌入一处。


        那处无火却自成滚滚热水,将草木浸泡,落于桥旁一台,台上天生一石锅。


        锅中草木翻滚,水不知源于何处,桥下忘川未曾少,对门怪石缺一角,扑飞而来。落入锅中。


        那阴魂手中一举,便生成一碗,从中取水一饮,目中渐渐露起苦色,放下手中碗,四处相看,似觉差了一物。


        上下四望,都无处可得,而后剪下花丝一缕抛下,翻滚两圈再喝,眉头稍淡。


        再下一缕。


        如此无尽,后青丝三千尽下,她才稍许眉头,只觉时间还不够,看着锅中水渐渐蒸煮。


        桥上阴魂不可动,后方阴魂不敢前,阴司似就此断掉。


        不知何时,突然,阴府外传来一声巨吼龙吟,龙吟声带怨,一怒炸裂阴魂七窍,头痛欲裂。


        龙吟声自龙神,阴司小差岂敢相靠?


        神龙摆首而来,怒吼阵阵,直到那桥前,忽然一顿而下。


        看向那石锅中,雾气蒸腾而上,熟悉味道传来,便看向她手中碗。这时,那素衣女子动了,一步走来,发丝长迈,俏脸生纹。


        再做一步,黑丝成线,麻白相间,身短一寸。


        奈何桥,黄泉路,只有回望,没有回头。


        龙魂大镇,欲要上前,却无法进入光幕中。眼睁睁看着她一步一踏。


        直到走到他前,满头白发,身材佝偻,双手纹深,荣华不再!


        她伸手,破出光幕,递来手中石碗。


        “是你该先喝。”他似能听出她的熟悉声音,其实已然老妪。


        他一饮而尽。


        而后,那阴魂脸上,终于落下愁色,满是笑容,而后伸手接碗,自她转身,似有什么东西被抽出,印入那石锅中,滚滚热汤终于起。


        一道光芒作下,石锅前神台一升。


        上刻有二字:“望乡。”


        随之,光幕落下,牛头马面上前,黑白无常索命,阴司驻守前押。


        她手持石碗,牛头斩、马面刀、无常尘,阴司戟皆飘空而落,根本不沾,她身影破开,走到那石锅前。伸出一碗,不上望乡台,却递碗伸向一桥上幽魂。


        “人世如舟行仓仓,过路如往。望乡台上,喝杯忘川河水煮,滚滚红尘一望人间,酸甜苦辣都在肚中。奈河桥头,一碗梦破七情烧,赤赤青心再走来生,爱恨情仇全在脚后。”


        那阴魂迟疑,但看那汤水诱人,却是忍不得上了望乡台。


        一望,瞬间满目疮痍,或哭或笑或悲或喜,缓缓一举手中碗,一生一梦皆破。


        转身,瞬间全神涤净,或呆或迷或痴或傻,款款迈动脚下步,一路一脚来生。


        含泪而下,泪滴未干,人影便已蹒跚不见。


        一人人相继而去。阴司牛头亦无法。


        望乡台上,似有神座加持,唯她永痕。


        最终,到了他时,她再递来一碗,笑说:“喝下它,找前尘去吧!”


        他接过,双手在颤抖,一望满是悔恨,恨不得早日现身。


        “喝下它,前处去吧。”她又在说。


        他缓缓举起手中碗,泪下,一丝丝减少。


        他每喝下一许,她眼中笑意更浓一分,本色更下一成。神威渐渐巩固。


        只是,到了半途!


        汤还剩九滴!


        忽然他猛一泼洒,碗落水抛。落入桥下,引来桥下无尽虫蛇相弑,搅动他的魂魄,下了桥,入了忘川,烟波迷茫,再也不见。


        她神色渐凝却未净,似忘了发生何事,只一举手,那碗再来,石锅之中,汤水从不见少。


        后来人举碗,回头,前行,似乎就成无尽循环而永恒。


        魂魄不尽,地府不空。


        一路路行人,不断来去。


        一碗碗滚烫,煮断红尘。


        也不知过了多久,突然,忘川喝下,一阵阵龙鳞飘起,贴于那对岸的石碑上,凝成三字。字形不可辨,但一字如一生。


        龙血喷洒而出,到了岸旁,生有一神花。璀璨绽放,缥缈无踪,可见其形,却始终不见花落何处,花香何处寻。


        又不知过了多久,河下阵阵蛇虫渐渐跳出河面,喝了汤水,渡桥而去。唯独剩下一条金鲤,奋力跳起,跃上空中。


        到了桥头却猛一甩身,再落入河下。


        慢慢游爬,而后再奋力跃起,似要喝下那最后一口汤,不过却又半途而止,再落入上游,如此不知疲惫尽头。忘川河中,正有水被其尾甩入锅中,填满锅中水。


        再多几时,她也记得伸出捏物,缓缓抛下,金鱼跃起时,单口一张,便吞入腹中。


        后来,有人说那石头是三生石,一字一生。


        后来,有人说那朵花在彼岸,即便到了何处,它依旧还在彼岸。


        后来,有人不知其命其姓,叫她的汤为梦破汤,叫她梦破,后见起苍老,便称之为孟婆。


        而那金色鲤鱼,则叫作忘川鲤,鱼鳞四散,几乎全无,若是有人细看,又识得字的话,恐怕就能知,那腹底和都上都有一细蚊大的宣。


        不过,就算看到,也无人知晓。


        ……


        视线渐渐穿过。


        “吼吼吼!”陆成听到一阵阵怨力四盛的龙鸣盛开,似能冲天,又似能拔地。


        而后,过了许久,龙鸣渐渐散去。


        那双眼,竟口吐人言:“我一直以为,你弃我而离!要知当初看人的是你,而不是我,我只是看人,你才是辩人。”


        “为何独独将我挖掉,多年从未来找我!我到底犯了何罪?”


        “哪里知,你肉身早已不在,魂魄忘了九千九百九十九分。”


        “现在你该知道,你差了一眼,有多重要了吧?”


        “哈哈哈哈哈!”


        声音,苍凉之至!


        “五百年,五百年前,你便已陪在她的身周,你好舍得!我倒要看看,你到底有多舍得?”怨声四起,使得身周尽皆成冰,从陆成的头颅而下,透破全身,连衣服都不放过。


        接着,那双眼,再次看破一切虚妄,朝某处而望。


        一滚滚红尘四落。


        循环无尽,龙躯无麟,全身枯骨,龙血无存。


        仅仅只有一龙躯横架留在原地,被人砍了四肢,缩了龙骨,无半点生气,无丝毫龙魂。


        龙头之上,有人踩过,龙身之上,有人架锅。


        蓦然间,这些人全身全身冒出暗黄色液体,化作一团气,喷发消失。


        龙骨再立而起,成金黄。龙躯无麟甲,却成暗水,服饰一切。唯龙头无眼!


        “哼!蝼蚁之身,也敢踏龙而卧,找死!”


        接着,他再看向皇宫,那旧颜还在,使其怨力再次震震:“你为何还未死?”


        ……


        而后,龙眼弃身而去,再看向下。


        忽然,他目中精光一闪,竟看到有金黄冒出,欲要将眼睛都燃烧了一般。使得龙眼都开始崩溃!


        不过,其修为端的还是深厚,竟然是看破了。


        看到一身镶金甲,脚踏万古的猴子,却是打翻了无常,勾掉了生死,醉酒而去。


        那一回眸,似能将天地震散。


        它的目光,再也不敢跟去。


        而后地底怨声狂揍:“原来是它,所以你还未死!为何!~~~~~”


        不甘,含恨,无尽的怨,使得四周粘稠的液体炸了开。


        再看。


        时间不止,忘川不尽,望乡回头,红尘滚滚不息,或怒或喜或难舍,或悲或恨或不甘。


        忆起红尘俗事,他人怎可去看?面表喜怒哀乐,过客匆匆皆知。


        一川奈何,去也奈何,不去也奈何!


        金鲤添水,老妪熬汤。


        它虽有独自记忆,但本命中,似乎最为牵扯不尽的,还是那副画面。一错错落,一错错起。


        岁月早已不见行踪,陆成都忘记了自己看了多久。


        只不时,忽然,那奈何之上,光阵大作!


        地府之内,竟然开始剧烈晃动起来。晃动之势,竟然连三生石都在动,忘川河都在拍向岸上,河水溅在路过幽魂上,一阵阵恐惧不尽。


        金鲤奔腾之势被断,落下忘川河中,再也逆游不上,跃起的画面,越来越远。在那无尽迷雾中,渐渐消失。


        陆成发觉,头顶的瞳孔猛地一缩,一股骤然森寒飘出。


        过处尽皆结冰,似乎连他的神识都要冻结。不过陆成都咬牙坚持了下去,他的肉身,已然成了冰柱,冰柱四散而开,泡着的怨水,也逐渐凝固,咯吱咯吱地作响!


        而后,晃动之势更大!


        桥身不停摇曳,汤水四洒!


        老妪也是步履蹒跚,进退不得!


        怨龙之眼中,利光越发盛起。


        终于!


        “轰隆隆!”


        噼啪一声。


        奈何桥断,落入忘川,三生石没,目光不可见,唯有那彼岸花,依旧绽放,似乎不受任何影响!


        就待怨龙之眼正要缩成一点,爆炸而开时。


        画面突然一转,一阵青袍落下,递来一颗古丸,与那老妪喂下。


        瞬间光芒四射,那白发结青丝,皱纹填血肉,宽松素衣渐渐充斥。


        再一阵光芒移开视线后,那妙曼身影,竟然再次重现而来。


        怨龙之眼瞳孔渐渐放大,轰轰轰地在摆动。


        “宣妃,事已功成,且带回阳时日。再常伴侍君。”崔判官一跪而下。


        那素衣女子转动几眼,看了看那断了地奈何,再也渡不过去的忘川,再也看不到的三生,遥遥彼岸,如此难及。


        她目光闪烁,似有带着回忆,而后神色渐渐坚硬:“崔官,你觉我还且有还阳之日么?”


        “宣妃放心,不日之后,君王密语,无一不现,只可惜逆怨三王未曾渡去忘川,重新为人,否则,此事不必如此纠葛!”崔判官岿然一叹说。


        “早有所料。祛忘过来,若有执念加身,神龙且不欲,更何况于人?”宣妃回说。


        就在崔判官与那宣妃翘盼以待时,忽然远处飞来一群魂身。


        宣妃惊喜交加以去:“哥哥!”


        “阿爹阿妈!”


        接着她眼眶一红,魂魄之身,无泪下来:“女儿害你们受苦了。”


        “待看接下如何行事!希望君无戏言。”宣妃身旁一男子说。


        堕龙坑下,龙眼见到此人,瞬间怒色大放:“是他!?”


        震耳欲聋,那庞大的镇妖石都被震得飞动些许,差点喷出坑外!


        话毕,忽然,地府之中彻底大乱,似乎有一阵阵天地规则被断,四处幽魂竟然开始脱离游神的控制,一道道白光泼洒,四处地狱之魂,皆有还阳上空的架势!


        见此,宣妃之旁的男子大喊一声:“正是此时!”


        崔判官领一群人向上跃去,全数消失不见,其余幽魂,脱了日夜游神的押捕也是纷纷逃了出去,反身不过忘川。


        一瞬间,地府大乱,十方阎罗吓得帽斜魂散。


        怨龙之眼的视线即刻一转,并未再看地下,再次随着那素衣身影,一飞还阳。


        人间。


        宫殿之内。


        一素衣女子渐渐醒转,身旁,龙袍握手以待。


        她一睁眼,龙袍人便问:“爱妃且回,孤已待四十年!爱妃尚且雍容华美,孤却已不朽老矣。”


        素衣的宣妃看到那苍老的龙颜,不禁神色大惊:“我去了四十年?”


        “是的!爱妃走了四十年,朕也等了你四十年。”龙袍之人回说,捂住她的手,一阵爱惜。


        片刻后,一年轻人闯进。


        “娘!父皇!”


        瞬间,一家之人,其乐融融。


        后来,宣妃见得自己哥哥及家人,才喜出望外,只是黛眉渐渐皱起。


        如今宫中,正宫大位,已然是长孙为后,唐皇呼其观音婢。


        父母家人,欲要被接入宫中,不过却巧辞归山,入一密地封锁,发誓再也不出世。


        站在送行之路上,帝王携宣妃远送。


        宣妃眼红不舍,帝王轻语安慰。


        “陛下,妾身以后可就只剩下陛下一人了!”宣妃低声说。


        “爱妃于寡人,便是整个江山。”龙袍男子拥着她说,她点点头,脸色方才好转。


        日色落幕,斜阳当归!


        胡公秦琼卢公程知节见拜。


        “启禀陛下,龙头怨起,息王齐王墓为无灵龙首镇压,已渐至于平歇!苍甲军伤亡明显削减!国泰民安,万福无疆!陛下抱负,必将扬传四方,天下百姓齐安。”二人说。


        “恩,吾费四十年方求得天下泰安,怎可负这天下?我必要这大唐,名扬四海,盛世长安。”龙颜大悦,哈哈大笑,踏步而去,笑声雄浑。


        而后,唐皇亲自召见崔官家属,予以厚物馈赠,大立庙祀于人间祭拜,声名大盛。


        直到息王齐王墓终于在龙头怨力镇压之下,渐渐枯竭消没,苍甲军也撤出守卫,唐王才和宣妃夜谈此事。


        玄武门事变之后,息王齐王被害,一直冤魂饶于地府,且席王虽被移位紫薇,但也是华胄之身,不愿走入轮回台,日夜憎恨诅咒,怨力大作,谁也无奈!地府十方阎罗,也拿之无法。


        渐渐之下,其坟墓之中。升起怨力,幽风阵阵,似有百鬼夜行,怨力散开之地,民怨四起,妖魔丛生,镇压不尽。


        后国师袁天罡起卦一枚,得一解法,人间紫薇,唯有天神首级以压,可平镇天下,怨消人散!


        可人间帝王,毕竟只是凡俗之身,哪里来得天神首级?


        唐皇这才想起与宣妃相识之日,有一人甚是怪异,起步成水,再与国师相问,便知其必非凡人。


        再与宣妃提及此人,问到过往,方才知晓宣妃曾救下一条金鲤,金鲤有灵,日日相伴半年不去,后来与他相遇,方才冷落,不知行踪,后那神秘壮士出现。


        唐皇便定下以前的猜测,此人必是龙王,是最好的瓦匠。不过他不盖瓦,只是洗瓦,于是便又问良计。


        国师袁天罡再算一卦,知晓来年不知时,地府错乱,逆转阴阳,生死簿改!后宫宣妃,当有一劫要渡,一举两得。


        遂下令让人提及当初宣妃家人篡改祖坟一事,事实确凿,无人可疑,与宣妃谈家国抱负,谈天下大势。


        宣妃心善,便应下此劫。


        提前炼及解忧丹,身死之后,带下地府,交于崔判官,崔判官则留其魂魄于地府,以国妃相待。


        后唐王探得泾河内金鲤无数,却无渔人能得,便知那龙王还在念及当初与宣妃相遇,遂追逐宣妃于泾河,后有让其兄后至,告知宣妃一切,再被追杀抛尸泾河!


        此乃第一怨,怨不情。


        龙王大怒,但毕竟为天神,唐王不敢立马动用棋子,直到五年后,崔判官于地府五年内接到天宫十三封状告,皆书秦王之名,便知时机已到。


        率先以袁守诚指点渔夫打得无数龙王最爱金鲤以诱,龙王果然化身前来,宣妃又告之龙王好赌,便请袁守诚算得天将雨数,尽数以报。


        因要取龙头,故而唐王假装答应相救,却在龙王托梦之时,直接监斩。


        此第二怨,怨不信。


        入得地府,龙魂大作,直到看到宣妃过奈何时,渡劫成孟婆,司一碗汤,度无尽魂魄。此乃宣妃劫数。


        她递汤过手时,他果然未喝尽。化作金鲤,跃下忘川,龙鳞刻三生,龙血养彼岸花!


        孟婆汤,又名为梦破汤,望乡台,日日幽魂过,一望望乡,二望忘尘,三望前尘。功德无量,自可度过劫数。


        本来唐王是打算,梦破汤中,息王齐王皆喝下,忘却前尘了去,不料二人却一直怨恨未消减,故而一来去四十年。


        功德圆满,恰好那时逆转阴阳时,天机不可查,法则皆乱,崔判官私下将所有人尽皆还原,唯独剩下那无桥的忘川,破麟抽血的金鲤,在无尽的忘川。


        没了三生!


        此乃第三怨,怨相欺!是最大之怨。


        可他服下孟婆汤,无解忧丹,怨生无灵,可以为他人挪用。


        天神首级,三怨齐下,息王齐王墓中怨,皆是散去,从此国泰!


        自那时后,五百年匆匆而过,唐王生死逆改,觉得信道不能消怨,礼佛方有轮回,便遣人西去,求得真经以度,愿保大唐,万事永康!


        如今又是两百年过,那西行之人,从未归来。


        不过,龙首之怨,七百载春秋。


        早就慢慢消散,那忘川河底的金鲤,也不见行踪,唯有蛇虫四布,再次爬满。


        好潇洒的帝王!


        ……


        陆成双目微微一紧,正待长叹一声时,那怨龙眼内,一道狂吼喷出。


        似无奈,似回忆,似愤怒,似憧憬。


        而后,所有声音,喟然一叹,化作枉然!


        只是不知何时,另一缺了眼的金鲤,不知从何处冒头,从不知名处,开始慢慢浮起,它似看到了什么,似看破了什么,似回忆起了什么。


        纵身一跳,跳破了法则,跳破了时空,独眼一看那青袍头上眼,精光一闪,浑浊泪下,滴答一声,落下散开后,再次扑通一声入了水。


        再一跃起,它再看向那只眼,越发觉得熟悉……


        猴子半醉非醉,被勾入阴司后,欲要勾其转世,勃然大怒!掏出铁棒,棒打十殿阎罗。


        而后,阎罗摆下台次,下殿求饶,亲自为他翻找生死簿。


        他提笔便叉,只要是猴属类,也不理会勾没勾错,十殿阎罗一边苦闷,一边干着急,猴子醉酒出去时候,十殿阎罗尽皆相陪伴,生怕他再生事端。扰乱阴司。


        一阎罗吩咐:“崔判,你且留在此处,整理籍案!”


        崔判官当然应是。


        生死簿上,一薄改生死,天命所刻,可勾不可添。十殿阎罗走后,崔判连忙提笔再乱画几圈,一边低声道是那猴儿不识字,多刻了几道勾!


        宣妃命画,神邸遂消,生死簿改,法则大扰。


        规则本是一体,哪能随意更改?


        起先忘川河规则四乱,奈何桥断。


        孟婆退桥,言功德圆满,重返人间!再有人查,尽可推诿于那只泼猴,万事俱成。


        十殿阎罗亲迎亲送,入时且看到有一桥临岸边,他还回头看了一眼,出时桥身便断,瞬间兴致大起。


        上仙不入轮回,没有三生后世,一世逍遥不尽,不看红尘。


        他躺上忘川河问:“这河通向何处?水清明亮,可能酿酒?”


        十殿阎罗看到他醉意又起,连忙大骇:“上仙不可,此为忘川河,又称生死度,过之重生,河这头为死!上仙切不可亲碰!”


        猴子大怒:“你是说我死了?我偏不信。”


        他一眼看到忘川河内,不停逆流又不停被水喷打而下,通向无尽的金鲤。


        大喊有意思有意思,一道金棒伸出,挑起金鲤,暗道:“今日老孙命龄不尽,地府称仙,也是一大幸事,便送你一遭!而后提起一扔,金鲤消失不见,也不知去了何处。”


        十殿阎罗见醉酒孙猴子只是挑了一鱼,大口呼气,暗道还好,遂送他出地府,而后上报天宫,扬长而去……


        孙圣齐天,此等醉酒梦里小事,如何记得?


        不过,那条金鲤,却是身破虚空,划过宇宙,竟以身过了七百年,来到怨龙坑底,看到一只眼怨力滚滚,浸泡害人!


        他喝下孟婆汤,汤未饮尽,却一生事,九成都忘。


        记忆留下七秒。


        它忘了,它却没忘,待到金鲤到前,怨龙之眼瞬间破出陆成身子,回归本位。不过,或许是冥冥中相连,陆成竟然也能看到那金鲤中的记忆。


        一窗,一手,一跃,一崩,一看,一落,一起。


        六秒挣扎,为那一看!


        一生记忆,唯此七秒。


        即便喝下梦破,即便深陷忘川,血干,鳞断,这一秒,这一看,永远都不忘。


        一眼迷离寻找,一眼泪流满面,暗黄色怨泪泼洒!


        两只眼,不同经历,却如此大相径庭。


        它从来不知,那剩下的执念,竟然如此之强。


        或者说,它的肉身,也不知,它一抛弃之眼,竟然有如此机遇,能够看到一切过往!


        神魂渐渐。


        七秒的记忆,开始不断地回溯,金鲤的储存虽然有限,但那怨龙之眼,却能看到本体的一切过往!


        忘川河下,彼岸在前,花为其开,为其浇,为其生,却始终不采。


        奈何桥前,三生石碑,字为其鳞,为其刻,为其摆,却始终不看。


        一眼三生,前恩后报,皆在其中。


        可它却似乎抽不出来这时间。


        无数幽魂,望乡台上,一杯梦破,往红尘滚滚涩苦,走奈何桥头才摸索来生,赤条条来去,就为回看一眼过去,求一世来生!


        可它,本就能够看透三生,也能选择三生,却始终不去看。


        真是好执着的念……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iquge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