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韩四当官 > 第五百九十三章 办不办看情形

第五百九十三章 办不办看情形

小说:韩四当官作者:卓牧闲字数:0更新时间 : 2020-04-14 16:34:41
韩秀峰拜见完道台,便去隔壁府衙拜会府台。

        坐下聊了一会儿,说的是跟拜见道台时的同一套说辞,尽管说的全是大实话,重庆知府杜兴远却跟川东道曹澍钟一样一句也不相信。

        韩秀峰懒得解释太多,陪着他见完陈虎等武官,再次以丁忧守制不宜饮宴为由婉拒了他的好意,领着陈虎等人回到离道署府衙不远的家。

        可能是琴儿和娃们都在慈云没一起来,也可能这个家是新家,反正是一点回家的感觉也没有,刚在二哥二嫂的带领下里里外外上上下下转了一圈,临时充任门房的葛二小跑来说县太爷求见。

        老家的父母官不能不见,把已经做了好几年巴县正堂的‘红带子’知县祥庆请进客厅,坐下来喝了一会儿茶,聊了一会儿京城的事儿,葛二小又跑拿着一张名帖跑了进来。

        禀韩老爷,湖广客长江宗海求见。

        不见,没见我正在陪县尊吗?

        遵命,卑职这就去回他。

        韩老爷,据下官所知江先生曾做过段大人的幕友,下官还听说江先生在给段大人做幕友时的一位同僚,后来也曾做过韩老爷您的幕友。何况湖广会馆就在前头,他跟您也算邻居,见见也无妨。

        邻居?韩秀峰明知故问道。

        祥庆虽然是宗室,却不敢在韩秀峰面前摆红带子的架子,连忙拱手道:韩老爷您一定是离家太久了,出了门便是湖广会馆,您跟他真是邻居!

        哎呦,我还真没在意。韩秀峰故作权衡了一番,勉为其难地说:既然是邻居,那就有请。

        遵命!葛二小躬身行了一礼,旋即像依然在军营般地手扶腰刀大步流星地走出了正厅。

        祥庆偷看了一眼正在院子里说话的陈虎等人,再想到韩秀峰刚才对待江宗海的态度,暗想真是来者不善,连忙又套起近乎:韩老爷,听说下官要来拜见,贱内还拉着下官问夫人和小公子回来了没有,她们关系好着呢,之前没少走动。

        贱内也没少跟我提嫂夫人,今儿个真是不巧,等贱内带着俩娃从乡下回来,我一定让她带着娃去拜见嫂夫人。

        韩老爷真会说笑,应该是下官让贱内来拜见才是。

        正说着,湖广客长江宗海微笑着走了进来,一进门就躬身道:在下江宗海拜见韩老爷和县尊。

        江先生无需多礼,韩秀峰起身将他扶起,一边招呼他坐,一边笑道:江先生,你我虽是头一次见,但在京城时王乃增没少跟我提起过你。只是没想到王先生竟随段大人来了巴县,还成了我的邻居。

        没想到韩老爷还听说过在下,在下三生有幸。

        韩秀峰很清楚他跟祥庆是穿一条裤子的,不想绕圈子,意味深长地说:江先生,明人不说暗话,我大概能猜出你的来意。现而今天下不太平,不但各行的买卖不好做,你这个湖广客长一样不好做啊!

        江宗海急忙道:韩老爷明鉴,不怕韩老爷笑话,在下真有些后悔做这个客长。

        本客之争,争了上百年,长毛都杀到了湖北,南边的贵州也有贼匪犯上作乱,周围全在闹匪患,本地士绅和八省商人还在窝里斗,想想真令人痛心啊。

        韩秀峰轻叹了一口气,接着道:在京城,我和韩老爷编修吉云飞翰林院检讨敖彤臣等同乡,从未把湖广道御史黄钟音黄老爷当外人。回来之后同样跟那几位找到慈云老家的士绅说,只要生活在我巴县,在我巴县缴纳税赋的都是巴县人!真要是非得刨根问底,别说他们,恐怕连我韩秀峰祖上也是从别的地方迁来的,一切应以大局为重,不应该再有土客之分,更别说土客之争了!

        韩老爷所言极是,下官也是这么以为的。祥庆点点头,一脸深以为然。

        江宗海更是起身道:韩老爷通情达理,容在下代八省客商一拜。

        别别别,别这样。韩秀峰示意他坐下,随即话锋一转:但不管咋说八省商人也要多多少少顾及下本地士绅的感受,你敬我一尺,我才能敬你一丈是不是?要是事事都斤斤计较,事事都针锋相对,只会地方不宁。

        韩老爷说得是,在下在下也觉得八省行帮过去那些年,这一些事情上做得是有些过。

        其实我也没别的意思,就是希望大家能各退一步,毕竟巴县就这么大,抬头不见低头见,为何要搞得像是仇人般横眉冷对?

        韩秀峰说了很多,可祥庆和江宗海听着听着突然发现像是啥也没说,或者说像是在做和事老,在和稀泥。

        正不晓得该如何接着往下说,韩秀峰端起了茶杯。

        祥庆和江宗海没办法,只能起身告退。

        送走二人,天色也暗了,闭门谢客,不管谁来都不再见了。

        再次回到正厅,二哥二嫂已经帮着张罗好一桌酒席,刚才一直没露面的杜三和潘二从内宅走了出来,看着他笑问道:二弟,不会再有客了吧?

        不会再有了,就算有也不会再见。韩秀峰坐下笑道。

        久别重逢,杜三回想起当年一起去京城投供时的情景,一边帮坐在主位的韩秀峰斟酒,一边感叹道:就缺大头,要是大头跟你一起回来,咱们兄弟就能凑齐。

        是啊,就缺大头。韩秀峰接过酒杯,笑道:他龟儿子的日子过得不晓得有多滋润,不但娶上了媳妇,有了个闺女,还攀上了荣昌敖家的高枝,甚至做上了三等侍卫,真是傻人有傻福。

        还不是你提携的,要不是你,他龟儿子能过上现而今这好日子。

        不只是大头,你我还不是一样。潘二举起杯子,很认真很诚恳地说:四哥,我敬你一杯。

        行,先干一杯!

        当年连路费都得省着花的难兄难弟,现而今都混出了人样,韩秀峰同样感慨万千,酒过三巡,菜过五味,禁不住问:大哥,你真打算等我把枪卖了,帮‘卖鸡爽’收回枪款就回江苏?

        杜三放下筷子,一脸无奈地说:二弟,你是人在官场身不由己,我又何尝不是!

        你又不用领兵打仗,连现而今这都司都是记名的,不回去谁也不会说啥。

        不回去是没事,至于银子,这两年也赚了不少。可真要是不回去,江南大营的那些跑腿打杂采买的事就没人干了。我杜三能有今日,一是靠二弟你提携,二是靠江南大营的那些同乡关照,所以想想还是得回去,不能让人家觉得我杜三只认银子不讲义气,不念同乡之谊。

        回去的这一路上不太平,你得小心点。

        没事的,我可以绕着长毛占的那些地方走,再说我有向帅给的关防。杜三笑了笑,随即好奇地问:二弟,别光顾着说我,你接下来有何打算,这团练究竟办还是不办?

        韩秀峰沉吟道:这得看情形,要是贵州那边的贼匪闹得不是很凶,波及的地方不是很多,那这个团练自然也就不用办。要是贵州的贼匪越闹越凶,跟长毛一样越做越大,我就不能坐视不理,毕竟这儿是我们的老家,可不能任由其做大之后窜入川东祸害家乡父老。

        潘二禁不住问:四哥,曹澍钟会让你办吗?

        祥庆懒得管贵州的贼匪闹多凶,但曹澍钟一定不敢就这么冷眼旁观,我估摸着他应该会让办。

        那我们啥时候办,打算咋办?

        等曹澍钟求咱们办,韩秀峰想了想,又说道:再就是就算办这团练,我也不打算率团勇出省帮同贵州的官军攻剿,只会帮着练几营乡勇,顶多帮着驻守通往贵州的几处隘口。

        四哥,你要是不领兵,那让谁领兵?

        长生,你真以为我精通兵法,真以为我是百战百胜的常胜将军?韩秀峰反问了一句,若有所思地说:贵州不但全是大山,而且我从未去过,人生地不熟,这仗咋打?所以不如练几营乡勇,交给洞悉民情素谙地势的贵州官员去攻剿。

        张瑛?潘二下意识问。

        从你打听到的那些消息上看,署理川东道张瑛倒是个会领兵的。总之,贵州的贼匪要是越闹越凶越做越大,到时候我就想办法招募编练两三千乡勇,让高云峰带着去贵州平乱,到了贵州之后一切听张瑛调遣。

        这不便宜张瑛了吗?

        咱们现在首先想的是保老家平安,不是建功立业,也就谈不上便不便宜谁的。

        把自个儿编练的乡勇交给贵州的官调遣,甚至要倒贴粮饷,曹澍钟能同意吗?

        唇亡齿寒的道理他应该懂,应该会同意的。至于粮饷,可能需要川东道各州府垫一点,但只要派乡勇出省帮同贵州平乱,那先垫的粮饷早晚能赚回来。

        咋赚?

        我打听过,张锳曾在威宁做过一任知州,而威宁不但产铜,并且所产之铜为贵州之最!他在威宁知州任上为了把铜销往中原,为了让威宁的百姓多一条生计,曾倡修过云南寻甸州至贵州威宁州的条道路,据说那条道路经过的偏僻小村都有客栈,都设有铜店。

        韩秀峰顿了顿,接着道:铅贵州产得更多,有铜有铅便能铸钱,而我们四川跟别的地方一样缺钱,据说甚至打算跟京城一样开铸大钱。我敢断定,只要贵州愿意给铜给铅,曹澍钟一定愿意派乡勇去帮贵州平乱。这买卖不但不会亏,说不定还有得赚。更何况领兵的是贵州官员,不管这仗将来打赢了还是打输了,都少不了他曹澍钟的功劳。

        潘二没想到打仗也是一笔买卖,禁不住问:这事你跟曹澍钟说了没?

        没呢,这件事不急,我得先瞧瞧曹澍钟这人好不好相处,能不能深交。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iquge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