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宋韵梅花 > 第二百六十五节:大军压境

第二百六十五节:大军压境

小说:宋韵梅花作者:萧岿字数:0更新时间 : 2019-05-15 01:50:51
“娘,你就别喝了,好吗?”

        “你这个小丫头,就不能让娘放松一下吗?”

        赵珍珠端起酒杯,将杯中的烈酒一饮而尽……在她身旁,看着她脸颊通红的样子,她的女儿杨思妍不禁大为着急,只得不断地扯着她的衣袖,说道:

        “娘,爹爹说了,要是你再喝下去……他就要把你……”

        “把我怎样?他倒是做啊?”

        赵珍珠冷冷地瞥了她一眼,补充了句:

        “我是大宋公主,难道,他一个驸马还想搅得天翻地覆不成?”

        杨思妍愣了一下,而后,努努嘴,故作随意地说了句:

        “爹说了,倘若你再不听话,仍旧不守妇道,他就要休了你,将你送到庙里做尼姑!”

        “那倒好,我也落得个清净!”

        赵珍珠连续喝了几杯酒,之后,用无比眷恋的眼光打量了女儿一眼,故作随意地问道:

        “思妍,如果哪天娘不再是公主了,你会怎么办呢?”

        “呵呵,娘,这是不可能的!”

        赵珍珠倒满酒之后,看着她,眨了眨眼睛,依旧是不依不饶:

        “我是说假如,你就说说吧,即使不好听,娘也不会怪你的!”

        杨思妍抬起头,盯着赵珍珠的双眸,沉默许久,这才抿了抿嘴唇,小心翼翼地说了句:

        “娘,只要我和弟弟能够这样无忧无虑地生活下去,我才不在乎呢!”

        听了她说的话,赵珍珠呆住了,良久,她才叹了口气,摸了摸杨思妍的额头,说道:

        “你呀,可真是悠然自得……而我只觉得,大宋灭亡,我等也不能独善其身,不是吗?”

        咸淳十年初,春节刚过,忽必烈就向大宋布了诏书,以讨伐贾似道为名,正式宣战:

        “爰自太祖皇帝以来,与宋使介交通。宪宗之世,朕以藩职奉命南伐,彼贾似道复遣宋京诣我,请罢兵息民。朕即位之后,追忆是言,命郝经等奉书往聘,盖为生灵计也。而乃执之,以致师出连年,死伤相藉,系累相属,皆彼宋自祸其民也。

        襄阳既降之后,冀宋悔祸,或起令图,而乃执迷,罔有悛心,所以问罪之师,有不能已者。今遣汝等,水6并进,布告遐迩,使咸知之。无辜之民,初无预焉,将士毋得妄加杀掠。有去逆效顺,别立奇功者,验等第迁赏。其或固拒不从及逆敌者,俘戮何疑。”

        在诏书中,忽必烈虚伪地表示,平定江南,全军务必做到“不杀”,然而,谁都知道,“不杀”仅仅限于不抵抗就投降的城池,至于那些拼死抵御的城市,元军依旧是大开杀戒,直至将城中杀得鸡犬不留。

        对于那些早已经想饱饮鲜血的恶魔来说,忽必烈的这道旨意,无异于是宋人的催命符,也是他们可以大开杀戒的凭据。在这道旨意布之后不久,元军细作对于边境和两军对峙地区的袭扰增加了,并且,还有一些细作甚至潜入宋军之中,煽动宋军将士背叛朝廷,做“识时务者”。

        而在此时,面对大军压境,宋廷上下的反应却是极其迟钝,赵禥病倒、贾似道母亲病重,极大地延误了宋廷的军事部署……更为糟糕的是,襄阳失守之后,京湖制置司下属兵员折损过半,曾经强大的京湖制置司只剩下七万军队,不仅无法独立守住京湖北路,还需要依靠四川、两淮的支援。

        元军南下在即,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一架飞机悄悄地离开了临安府,飞向四川,而当飞机返回之时,机上除了飞行员之外,则多了一个神秘兮兮的乘客。

        “易大人,公主殿下召你前去!”

        “知道了!”

        来人应了一声,和车夫一起匆忙登上了一辆马车,趁着夜色,向着皇城的方向而去。

        “易士英,你还记得我吗?”

        “你是……你是萧媞?”

        原来,来人不是别人,正是曾经与萧媞有过一面之缘的易士英,而召他前来临安府的,则是萧媞的女儿赵珍珠……这次,她们让易士英不远千里前来临安,不为别的,只是为了商量一下,大宋今后究竟该如何留下一口气,以待反攻的来临。

        “易大人,长话短说……”

        赵珍珠抿了抿嘴唇,说出了她的想法:

        “眼下,鞑子自以为攻陷襄樊之后,就可南下席卷三吴……而在朝堂,那些衮衮诸公却是无能为力,坐以待毙……”

        “你说这……又有什么用?”

        易士英瞄了她一眼,反问了句:

        “这些天,四川制置司一直在向朝廷催要粮饷,而你们却置若罔闻,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这……”

        赵珍珠还想再说什么,眼看情况不对,萧媞急忙捅了捅她的手臂,说道:

        “粮饷不是已经由枢密院送出去了吗?你咋不如实说出?”

        说完这,萧媞就故作矜持,和易士英正式谈起了她们早已定好的计划:

        “易大人,如今我能够相信的人,就只有你了……因此,我有件事,想要拜托你……”

        “萧司言,你何必如此委婉,说就是了!”

        “是这样的,如今,大宋江山社稷危在旦夕,因而,我已命海空军将大批金锭银锭,以及武器运往流球……我知道,唯有如此,才能让大宋三百年天下不灭,保存卷土重来的最后机会……”

        “萧司言,此事可曾告知朝廷?”

        面对易士英的疑问,萧媞只是嘴角一翘,露出了一丝冷笑:

        “他们要是靠得住,我就不必偷偷摸摸地行事了……”

        说完这,萧媞就拿出了一张纸,郑重其事地将其塞在了易士英手中:

        “易大人,这是流球的兵员布置情况,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流球那里,拥有近十万士卒,五六百万人口,而且,到时候,一旦情况有变,大6这边,还将转运三到四百万人进入流球,或是经流球前往勃泥、吕宋、婆罗斯(即澳大利亚)……记住,到时候,我们会在大6与鞑子对抗,而你,则在流球负责保护刘贵妃和信安公主,切不可让流球卷入纷争!”

        萧媞和赵珍珠的重托,显然大大出了易士英的意料,面对即将到手的巨大权力,他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推辞:

        “这……在下无能,恐不能守住流球,还望公主见谅!”

        赵珍珠故作矜持,轻声一笑,说道:

        “没事的……我将对海军进行清洗,到时候,撤到流球的宋军都是最可靠最忠诚的军队,至于其他,赵嫣会替你安排好的!”

        ……

        咸淳十年六月,贾似道母亲胡氏病逝,朝廷诏以天子法驾归葬天台老家,当此时,元军集结了五十万大军,从河南出,向着京湖、两淮、四川扑来。

        灵柩出之时,天降大雨,大宋朝臣们全都恭恭敬敬地站立在大雨中,等待着贾似道的到来。

        “平章军国重事贾太师到!”

        两个时辰之后,在大雨中,身着丧服的贾似道扶着母亲的灵柩,缓缓地来到了嘉会门外。

        “参见太师大人!”

        “都免了吧!”

        贾似道冷冷地瞥了他们一眼,说道:

        “本官生母不幸消逝,故需要回乡守孝,还望诸位忠于职守,切莫懈怠,与天下万姓一起,共赴国难!”

        “谨遵太师教诲……”

        朝臣们异口同声地附和道,唯有左丞相王爚依旧直挺挺地站立着,对贾似道和众人的表现,显然是冷眼旁观。

        “王丞相,贾太师母丧归家,你是不是也该表现一下?”

        听了旁人的议论,王爚却是冷哼一声,抚须浅笑道:

        “此事,不过是其个人之事,何必让朝廷行此大礼?”

        此言既出,朝臣们着实大吃一惊,正当他们静若寒蝉之际,贾似道走上前,径直来到了王爚面前:

        “王丞相,似道平日里可曾得罪于你?即使有,死人为大,你又何必在似道母丧之时,说这种风凉话?”

        “贾太师,你可曾见到,赵珍珠或是赵珍媞前来吊唁?”

        “不曾,两个妇人,何足挂齿?”

        说完这,贾似道狠狠地瞪了王爚一眼,而后,再度向众人拱了拱手,继续扶着灵柩,向着嘉会门外走去。

        “王丞相,你可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吧,如今得罪了贾太师,到时候,我们可都惨了!”

        “就是就是,王大人,你还想不想当着左丞相了?”

        贾似道扶棺而去之后,那些朝臣们个个都是叫苦不迭,然而,王爚却是气定神闲,朝着众人挥了挥手,说道:

        “各位大人,随我来一趟……本官要带你们看样阿堵物(即东西)!”

        带着满腔疑问,众人登上了一辆卡车,向着尚书省的方向而去……片刻过后,车在户部门前停了下来,众人赫然觉,在户部仓库门前,停着四辆海军的卡车,另外,还有三辆空军的卡车正在装货,从脚夫们吃力的样子看来,装上车的箱子里,定然装的不是寻常之物,而是户部府库里的真金白银。

        “王丞相,这些车都是谁派来的?”

        “还有谁?”

        王爚白了他们一眼,反问了句:

        “如今,除了贾太师,还有谁能动国库?”

        “赵珍珠?”

        “正是!”

        王爚哼了哼,补充道:

        “赵珍珠已经命令海空军,将户部金银上百万两运往流球,同时,调集海空军主力至流球,营建所谓的流球州城和行宫……你们觉得,这是为了什么?”

        “退守流球,以备万一?”

        “正是!”

        六月中旬,元军终于大举南下,一时之间,大军压境,整个江南为之震动……朝廷内部,由于贾似道母丧,再加上皇帝赵禥病重,布防一时十分缓慢,除了荆湖南路安抚使李芾派兵数千增援京湖北路之外,其他地方的宋军,大多拥兵自重,并无增援前线之举。

        “萧媞,看来你猜对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iquge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