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谢河畈 > 禅修

禅修

小说:谢河畈作者:温泉浴字数:0更新时间 : 2019-05-15 00:01:58
海珠石到底在哪里呢?

        海珠石原为珠江河道的巨型礁石,长百余米,阔50余米。海珠石高出江面四米多,周边面积有1300多平方米。因有海珠石,故岛名为海珠岛。岛上建海珠寺,即慈度寺,规模极大,寺在水中,围墙若城,四周,离水五尺许,有洞,设大炮以防海寇。自古以来,既是海上贸易的集市,又是游览胜地,宋代称“珠江秋月”,明代称“珠海晴澜”,清代称“海珠夜月”。

        海珠岛在广州市越秀区珠江北岸。1931年民国二十年,广州修筑新堤今沿江西路143号,海珠岛划入填埋范围,并炸去露出地面的岩石,将海珠岛填埋为平地与北岸连成一片,并在上面修路建楼宇,海珠岛从此被埋于地下,与市区相连。

        海珠岛曾名新堤大马路,具体就是现在的新堤一横路,二横路。九十年代初,修建爱群会景湾,地上49层,地下4层。“脚压千年海珠石”成为这个楼盘一个响亮的宣传口号。这个楼盘东西方向就是新堤一横街和新堤二横街两条路。不过“海珠石”,海珠公园”早已不在,代替她的就是高耸入云,每平方米均价2万元的豪华住宅“荟景湾”。

        2000年1月广州市政在沿江西路与新堤一横路交界口附近进行濠涌排污工程施工,意外发现深埋地下近七十载的海珠石。古藉记载,海珠石长百余米,阔50余米。瞬间现世的海珠石,地面部分长宽只见区区几米,只不过是巨型礁石的冰山一角。发现海珠石也不可能将它全部挖掘出来,四面用砖砌墙,建成围观坑,上罩玻璃窗,供人观瞻。

        袁秋华下楼,一辆越野吉普靠拢,副驾驶门推开,司机不说,她也不问,弯腰落坐。司机先把她送去看海珠石,再把她送到华林禅寺。一路上,都没有交流,都心知一场战役已经打响,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每一个参加者都是一枚棋子,必须服从命令和保密,分工协作,各司其职,互不打听,也互不相认。

        中国佛教禅宗之源在哪里?

        在西来庵,也就是华林禅寺。

        广州市荔湾区下九路的北边,街口立块石碑,碑刻quot西来古岸quot四字。南朝梁武帝普通七年526年,印度僧人菩提达摩,远渡印度洋和太平洋,经过三个寒暑的跋涉奔波,来到广州,在绣衣坊码头今下九路附近登岸,并在此建造西来庵传教。达摩是天竺香至国王第三子,达摩在西来庵宣传佛教佛经,创立中国佛教禅宗,后来被尊为中国佛教南宗的始祖,称“达摩祖师”。华林禅寺也因此被公认为是禅宗第一祖庭。

        人们尊崇达摩是来自西方佛国的高僧,便称他最初登岸的地方为“西来初地”。西来初地位于广州西关,又名绣衣坊,是从事海外贸易的商人聚居之地。清朝顺治十二年1655年西来庵的住持宗符禅师募资扩建,增设了禅房、僧房、大雄宝殿,又开拓庭院,广植树木、引入流水,营造起一座更清新、典雅、幽静的颇具规模的佛教丛林,面积达3万平方米,并将西来庵改名为华林寺,成为广东名刹。

        从清末至抗日战争之前,西来初地曾经相当兴旺,很多店铺经营出售多种民间工艺品,成市成行,很有特色,如西来北地的酸枝,新政街的顾绣、石器,吉星里的骨制品。尤其是玉器,更为有名,许多人家祖辈相传,手艺精湛。民国初年,着名的玉器店有生昌和、宝济生等。云南人“玉石大王”李生泽在这里经营宝石生意,他在滇省购下玉石山,开采后运到上海及广州,上好质地的玉石加工后制成手镯、指环、耳扣等,成为达官贵妇与富商喜购之物。

        1986年后,西来初地又逐渐恢复了传统工艺特色,出现了玉器街和酸枝街。现有玉器店约二百家,酸枝店约十多家,多是个体私营的。它吸引着不少顾客和游客,有的酸枝店更常有驻华使节光顾。上、下九路和第十甫辟为商业步行街之后,这里就更为繁盛热闹了。

        华林寺身处闹市之中,这里地方很小,面积不大,进门更小,方寸之地被周围的玉器大街小巷所掩盖,清净之地藏在车水马龙,喧嚣的玉器街内。真个是咫尺天涯,繁华闹市与清静丛林,只是一步之隔。

        街面繁荣依旧,消息封锁甚好,人们脸上不见恐慌。

        寺坐西朝东,山门两侧各放两只石狮子和两只石鼓。山门石额上铭刻着“华林禅寺”四个字,两侧石柱刻有一副对联华严世界观十万诸佛,林茏鹫山隐五百应真。

        进了山门,两端是星岩石塔,南面为一列平房,内有一间功德堂。

        袁秋华进入殿门,只见一尊笑口常开,且大腹便便的弥勒佛在迎候着。转到佛的背后,是寺院护法神将韦驮大将军。殿堂北端供奉着三尊大佛释迦牟尼佛祖居中,兹师佛在左边,阿弥陀佛在右边。巫师,归根结底也是儒,佛,道,三家兼修之人,入寺庙拜佛祖,入道观拜天尊,入圣殿拜孔孟。袁秋华对着三位神佛还是要拜一拜。她毕恭毕敬焚香,叩拜,磕头,退步出。殿堂的西墙供奉着全身地藏王。殿堂东墙供奉的是一尊木雕的千手千眼观音立像,与地藏王相对。

        执事合掌回礼:阿弥陀佛,我佛慈悲,善哉!善哉!居士愿意拜就拜,香火钱看着给,不要太破费,心意点到,就好!

        佛教徒见面第一句话就是“阿弥陀佛”,这是佛教中最美的语言,表示光寿无量的意思。光代表智慧,寿代表福德,见面互相道一声“阿弥陀佛”,就是祝你光寿无量,智慧福德圆满的意思。

        境由心造,相由心生,命由已造,运由德转,人生乃是一场修行,生活即修行,修行即生活。袁秋华自幼接受传统文化教育,以及皈依佛门,儒道佛三家同修,遵循不悖。《论语》告诉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应该做什么。《道德经》告诉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不应该做什么。《黄帝内经》告诉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怎样生存。

        她养成了每天至少念经打坐四十五分钟的习惯,参禅悟道,佛法的熏陶,利他的慈悲,清修的觉悟,放下的自在。每月初一,十五到寺院吃斋持戒,除了念经,禅修,甚么都不做,连电话也不带在身,只要自己甚么都不去想,毫无杂念,能做到三天不说话。人生如梦,世事皆空,所谓有求皆苦,无欲则刚。

        禅宗传承以达摩为初祖。禅宗二祖慧可,禅宗三祖僧璨,禅宗四祖道信、五祖弘忍,禅宗六祖慧能,quot禅quot是梵语quot禅那quot的音译简称,意译为修习方法,禅宗以quot禅quot概括佛教的修行实践。梵文“禅”,应为“禅那”,禅者,静也,那者,息也,即一呼一吸为一息。玄奘译“禅”为静修出入息。安那,入息,吸气,以鼻纳气,般那,出息,呼气,以口吐气,修行就是练气炼息。佛教禅宗对于真理和实证的追求,内在修为,明心见智,矢志不渝,与科学技术如出一辙。禅蕴含玄机,信仰的不是神,信仰的是智慧。

        《易经》,《山海经》,《金篆玉函》,天书,说无字,却有图示,它是心法,说有字,却只片言,它是歌诀。所谓“不得明师亲口授,任是聪慧也枉然”。巫师一脉,拼的不是个人的天赋,而是众师的传承,传承才是巫师的根本。没有名家大师的传承,就算天赋异禀,很多秘术秘法,风水歌诀,禅语佛偈,大小乘禅法,连听都没听说过,又何谈能够学会?纵有师承点拨,灌顶,顿悟,也得历五劫,雷风火水,外加情劫,即桃花劫也。

        《无量寿经》,《涅盘经》,《华严经》是基础课。阿弥陀佛,又被称为“西方接引佛”,“阿”翻作“无”,“弥陀”翻作“量”,“佛”翻作“觉”,阿弥陀佛就是无量觉的意思,无所不知,无所不觉。“阿”字十方三世佛,“弥”字一切诸菩萨,“陀”字八万诸圣教。“南无”是梵文音译,南无阿弥陀佛,表示对阿弥陀佛的尊敬、顶礼、皈依、归命。只有耐得住寂寞,经得起枯燥,潜心钻研,才能有所成就,成为一代宗师。正如“知了”,只有在地下深处蛰伏数个寒暑,才能有朝一日破土而出,一鸣惊人。

        《般若心经》,《圆觉经》,《二十四章经》是入门。经云:有我爱者,亦爱涅槃。伏我爱根,为涅槃相。有憎我者,亦憎生死。不知爱者,真生死故。别憎生死,名不解脱。“我爱”,其实就是我执,我求,即自私自利,我执心越重、越自私,就越贪婪。“涅槃”,即寂静,生死本空,虚幻本空。看破自我,以及生死轮回,放下一切的执念和妄想,才能够获得解脱。

        譬如情劫,两个人即使心中有爱,却因为彼此的立场,而不能在一起,大声哭喊也无能为力,都以对方好为出发点,其实却是相互在心口捅刀,“给我一杯忘情水,换你一生不流泪”。黄金搭档,配合得天衣无缝,两个人那么默契,那么信赖,经历了磨难与考验,这份感情,怎么能轻易抛弃?两人假装不爱,但心里却是不舍得放手的痛,泰山也压不住的痛,痛得神经抽搐,全身肌肉忍不住颤抖。可这是劫数啊,有情人的劫难啊!分手纵然情非得已,向左向前却不由俩人决定,结局无法改变。越是真心付出,舍情似丢心,越是不甘心,撒气就越决绝,就会做出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有些话问与不问,都是多余。有些事说与不说,都已懂得。

        佛说,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由妄想而有我,有我就有我爱,以及我爱就想得,得不到就心烦意乱,就恼羞成怒,就伤已害人,而我爱就是自私的占有。但自私是本能,迷惘也正常。人际交往的冷漠,贫富阶层的差距,人性的丑恶,对金钱的渴求,每个人都有被欲望和挫败所束缚,不能自拔的时候。这就是生活中无法忽视的现实。感觉全世界都与自己为敌,怨也罢,恨也罢,却找不到打败自己的敌人,纠葛不断,但徒劳无功。爱情破碎,悲凉入骨,寒似冰窖,彻夜徘徊,痴呆望灯,眼睛里空无一物,整个人看起来只剩下一具躯体。街头偶遇,相顾无言,擦肩而过,留下一个眼神,一行泪,有伤心和无助,又有一丝喜悦和得意,那诡异的笑容代表着晦涩的压抑,是庆幸是坚信还是绝望脸上没有甜蜜,心里有隔阂,却猜不透,有理解,也有积压的不满。毫无疑问,爱从未忘记,也不曾释怀,并愿意付出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同时又是一把杀伤力极强的双面利器,人错过,情没了,心丢了,从此丧失了爱与被爱的能源。

        明知相爱,却只能坚决地离开,明知是结局,只能一步步坠入深渊。就等,就等,不管等不等得到,就等!等到了,幸福美满,等不到,也没对方什么事,自己过也好,搭伙过也好,心都不在了,跟谁生活不是一样啊!无非是,亲者痛,仇者快,何必呢?这跟对方没有多大关系,是自己“不放”的一种执念,其实不是真正的爱,那只是一种偏执的意识,因为一旦想通,甘心了,那份爱也就没了。但有句话不得不说,只有在分手之后的省悟,才能慢慢学会珍惜,这是必须经历的一个成长过程。总有段路,只能一个走,总有些事,需要一个人扛。忘不掉昨天,它就是束缚你的阴影,向往着明天,你才能描绘它的模样,擦肩错过的,就如衣服上的饭粘子,扔掉就是了。解脱与轮回,正法与邪法,仅在毫厘之间,正可谓“毫厘之差,千里之失”,学者不可不慎也!

        “清修”与“清静”是一种心灵状态,“寂静”与“自在”是一种生活状态。万物之始,大道至简,人生亦简,无法无招不惑,自然而然忘我。知命,但不认命。精于心,简于形。从简单到复杂,再从复杂到简单,懂得取舍,明白得失,承担后果,就是升华。化繁就简,拨乱反正,返朴归真,让心灵从容、安宁、静美。

        参禅,重在修心和意念,不是外在的形式。鹰,不需鼓掌,也在飞翔。小草,没人心疼,也在成长。深山的野花,没人欣赏,也在芬芳。做事不需人人都理解,只需尽心尽力,做人不需人人都喜欢,只需坦坦荡荡。看透不说,难得糊涂,不求理解,不求认同,只求无涉,可悠然自在。我坚持,是我志,故心甘情愿,注定有孤独彷徨,质疑嘲笑,也都无妨。

        人心皆有佛缘,切莫刻意寻求,不争者轻松,知足,乐观。寂静是一种思索,是一种安详,是一种清净,也是一种宁静。忙忙碌碌应该是生活的状态,不应该成为心灵的状态,在工作的繁忙中,更应该体验自由洒脱的特别与美好。

        功德堂的旁边,是初祖达摩堂。达摩堂坐北朝南,堂前石柱有一副木刻对联写道东土禅宗传妙法,西域宝甸辟华林。赞颂初祖达摩由西来中国传播宗教文化事迹。殿堂北墙正中的白石基上,供奉着身穿袈裟、左腿趺坐、右脚曲起、形如印度僧人的菩提达摩塑像。殿堂东西墙壁上,挂有两幅雕画,内容是叙述达摩东渡来华的传奇故事,如quot面壁九年quot、quot一苇渡江quot、quot只履旧西quot等。

        大殿广场上一个大香鼎,香火鼎盛。

        佛教认为,菩萨修大乘,罗汉修小乘。在修道层次上,最高位是佛,其次是菩萨,然后才是罗汉。人们进寺院,先拜佛,再拜菩萨,后拜罗汉。十方信众皆可,以个人或全家名义,在佛殿内永久供奉佛像,永久供大众参拜。信众也可根据自身要求供奉其他诸佛。另外,信众也可在佛殿内请一尊开光的玉观音回家供奉在佛殿供奉三个月后,请回家。

        华林寺的布局与一般的寺庙不同,没有大雄宝殿,五百罗汉堂就成了主殿。1997年达摩堂建成之前,它又是寺中唯一的殿堂。罗汉堂为道光末年该寺长老祗园主持下所创制。他到浙江净慈寺描下五百罗汉像,带回来按像雕成,祀奉在田字殿内。据有关史料记载,民国初年的五百罗汉堂,规模非常宏大和雄伟堂呈田字形,大门左右分立高达丈余的金刚,从门直入,北边神龛供奉有三宝佛,中央两面均有天井,回廊供奉五百罗汉神座,众罗汉像体如真人大小,喜怒哀乐表情及姿态各异,其中一尊是元代来华的意大利航海家马可波罗原型塑像。堂中央还有一座高4米、重达1吨的铜制阿育王神塔。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浮屠,即浮图,就是“塔”的意思,七级,即七层。寺庙皆有塔,塔底多藏舍利子。

        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华林寺建舍利殿,内有七级的石舍利塔。塔高约7米,六面七层,每面有门,刻有花纹,玲拢精致。塔墓内藏有佛祖舍利22颗,从外到内用石、木、铜、银四重套贮放。据佛教史籍记载,释迦牟尼圆寂火化后,全身都变成细颗粒状舍利。当时8个古国将他的舍利分为8份,各自建塔安奉。从华林寺的始创及发展经过来看,石塔内套盒所藏的是“佛舍利”,可能就是达摩从印度携来的释迦佛的舍利。

        何为舍利?舍利(即舍利子),是梵语音译词,意为有道行的高僧遗体火化后结成的珠状物,故舍利又名佛骨。佛教经典《摩诃般若罗密多心经》说:“舍利子是诸佛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舍利坚固如钢,金光闪闪,形态各异,色彩缤纷,其形态有珠形、花形、块形、牙齿形等,颜色有黑、白、红、银、蓝等,故称为“五色舍利”。据说,白色的是骨舍利,黑色的是发舍利,红色的是血肉舍利。舍利不仅坚固如钢,千年不变形,并且在放大镜下还发出璀璨的金光。

        五百罗汉堂殿门向南,由殿门至北端的三保佛像,为南北中轴线。东西两边是回廊,在高1米多的基座上供奉着五百罗汉。

        走进五百罗汉堂,只见堂门前两旁各立有一个高达殿檐、手执金刚杵、面容威猛的金刚力土镇守着山门。殿门上方高悬quot五百罗汉堂quot石额。两旁石柱刻有一副对联证菩提心现应真相,登欢喜地得自在观。

        同为佛教禅宗寺院,华林寺与归元寺,建筑整体布局不同,归元寺平面布局呈袈裟形状。归元寺的罗汉堂,布局成quot田quot字型,这种建筑格局,既巧妙又合理。quot田quot字四个口,为四个小天井,罗汉围绕quot田quot字回廊排列,殿堂里尽管安放了五百尊尊者塑像,却没有拥挤之感。四个小天井,给庞大深邃的殿堂提供了,良好的通风和采光条件。

        走进罗汉堂,无不被它们的生动形象所感染。只见有的盘腿端坐,有的卧石看天,有的研读佛经,有的驱邪除恶。表情上,有的勇武,有的温良,有的天真憨厚,有的饱经沧桑,个个维妙维肖,活灵活现。

        quot数罗汉quot是人们游罗汉堂的趣事。据说男左女右,任意从一尊罗汉开始,顺着排序往下数,按照自己的年龄数罗汉,自己多少岁就数多少个,最后一尊罗汉的身份、表情和动作,楣梁上的四句偈语,就可昭示数者的命运,从中去品味思考,看能否悟出一些人生哲理来。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iquge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