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汪洋里断了线的风筝 > 己完结

己完结

小说:汪洋里断了线的风筝作者:光水流年字数:3更新时间 : 2021-02-07 07:40:38
  
名词解释:
美感:指的是审美活动中与审美对象同时建构起来的审美主体所呈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它体现为主体直观到了超越现实功利、伦理、认识的自由人生境界,体验到了人与世界的存在意义而产生的自由感、幸福感和愉悦感。
审美趣味:是个人在审美活动和审美评价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观爱好和倾向,在一定程度上是主体社会性的显示,具有强烈的社会性。
审美惊异:就是人在一定的现实境遇中由于与客体对象的直接契合所产生出来的一种迥异与日常生活经验的特殊心境。惊异既表现为客体对主体的召唤,也表现为主体对客体的向往。正是在主客体的这种刹那间的直接碰撞与神会中,激发起主体强烈的审美向往。
审美体验:就是主体在具体活动中被具有某种独特性质的客体对象所深深吸引,情不自禁地对之进行领悟、体味、咀嚼,以至于陶醉其中,心灵受到摇荡和震撼的一种独特的精神状态。
荒诞:源于荒诞派戏剧,是指不合情理与不和谐,其形式是怪诞、变形,其内容是荒诞不真,使人产生荒诞感,是对人生的无意义的虚无性的审美感悟。
对比联想:是指由对于某一事物的感知和回忆,而引起与其具有相反特点的其他事物的联想形式,它主要建立在两种事物的性质和特征的对比关系的基础之上,其功能不在于强化对于某一事物的感受,而在于强化对这两种事物所具有的对立关系的理解和感受。
移情说:是主观论者对于情感活动的本质特征及其产生根源的观点,它的主要内容是审美情感并非审美客体所固有的,而是主体在审美活动中将自己的人格和情感移入或投射到对象之中,与之融为一体,使对象呈现出人格化的情感特征。
审美态度:就是指主体在摆脱了日常的功利和实用态度之后,所产生的一种观照、欣赏的态度。主体是否具有这样一种态度是主体能否与对象建立审美关系并进入审美活动的关键。
集体无意识说:是由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的。集体无意识是由遗传保存下来的一种具有人类普遍性的潜藏于意识深层的朦胧精神。艺术家正是在它的驱动下进行艺术创作的,艺术起源于集体无意识。这种学说只是一种心理学的假设,没有足够的科学根据,也抹煞了艺术家的个性。
意象:是一种心理存在,一个审美的表象系统,包括意与象两个方面。“意”指主体在审美时的意向、意图、意志、意念、意欲,表达的思想情感、人生体验、审美理想、艺术追求等;“象”,则指由想象创造出来的,能体现主体之“意”,并能为感官所直接感受、知觉、体验到非现实的表象。
灵感:是艺术家在意象创造中,由于各种心理机制、功能处于高度协调的自由状态而突然产生的精神昂奋、注意集中、情绪激动、想象力空前活跃的一种思维活动的境界。
审美教育:即美育,是以艺术和各种美的形态作为具体的媒介手段,通过审美活动展示审美对象丰富的价值意味,直接作用于受教者的感情世界,从而潜移默化地塑造和优化人的心理结构、铸造完美人性,提升人生境界的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定向教育方式。
丑:源于人类丑感的形成,是一种不和谐,以反常、混乱、给人以恶性的刺激等形式提示现实生活中非人性的一面,体现的是一种负面的生存实践,在这种否定性的审美呈现中,肯定正面的存在价值和审美意义。
丑的美学》:是罗森克兰兹的美学作品,在书中,他提出丑的美学,认为丑不仅仅陪衬美,也有其独立性,艺术可以“理想化”丑。他还顾及艺术表现丑的效果即消除丑的令人不快之感。《丑的美学》不仅是第一部专门研究丑的美学专著,而且也标志着丑从此真正成为一种特殊的审美形态,它是对现代丑学的开启。
游戏说:首先由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基者康德提出,后由席勒、斯宾塞等人发展加以完善。认为艺术本质上是一种游戏,是由游戏发展而来的。艺术与游戏虽有相通之处,但它深刻的真实性、深邃的思想内涵和人生的遍不同于游戏,因此把艺术仅仅归结为游戏是片面的。
艺术敏感:主要是指主体感受生活、欣赏艺术、体验和孕育意象的敏锐性和悟性,天才的敏感是指这种感受体验的细致、快捷、丰富和深刻。(艺术敏感的特征可以归纳为朦胧性、突发性和能动性。它是朦胧的意象的锥形,还未形成完整的意象;它是突发的,似乎从天而降,所以难以把握;它不只是主体对客体的被动感受能力,更是主体对客体的赋予能力,艺术家凭借先在的文化心理结构能动地感受对象。)
审美意识:指人对自身审美需要和外在对象的审美意义,以及二者之间所构成的审美价值关系的心理反映形式。它主要包括人的审美愿望、审美趣味、审美观念、审美理想等内容。原始审美意识的出现是审美发生的最重要的标志之一。
载道说:较早可追溯到孔子;而唐代文学家、哲学家韩愈则加以完善。他认为,古文是为了宣传儒道而存在的,并非为了缘情。这在当时是有积极意义的,但完全摒弃文的缘情作用,仅仅突出文的政治教化作用,显然不符合艺术的发展规律,也是片面的。
灵感:是艺术家在意象创造中,由于各种心理机制、功能处于高度协调的自由状态而突然产生的精神昂奋、注意集中、情绪激动、想象力空前活跃的一种思维活动的境界。
化性起伪:是荀子在解释人性和文化的生成时所提出的,体现了美育的功能,即美育以情感的方式陶冶人的情性,从而改造人自身的弱点,使其健康发展。
审美情趣:是指在审美实践中,不同的审美样态在与主体构成不同的审美关系时,所产生的不同趣味效应,悲壮令人振奋,优美使人喜爱,滑稽令人捧腹,神奇令人惊异等。
超验世界:审美经验中的超验世界是通过本质直观认识的,通过象征的方式来把握世界,超越了“再现客体”这一层面,体现了艺术创造者的终极关怀,震撼着主体的精神世界,实现了艺术的纵向超越。
、符号说:由美国的苏珊•朗格提出,她认为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是一种非逻辑非抽象的符号,具有表现情感的功能;艺术符号所表现的情感应是一种人类的普遍情感。这种学说理论上达到了更高的层次,但仍不能正确地解决艺术本质问题。
化育:主张美育对于人性情的陶冶、情感的净化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通过不断的熏陶和浸染,审美主体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发生着微小的变化,渐渐形成一种心理结构,持久地影响着精神生活。
审美体验:就是主体在具体审美活动中被具有某种独特性质的客体对象所深深地吸引,情不自禁地对之进行领悟、体味、咀嚼,以至于陶醉其中,心灵受到摇荡震撼的一种独特的精神状态。
审美形态:是指在审美实践活动中展现出来的,以复杂的人生样态、自由的人生境界为核心的审美情趣、审美风格等感性显现的对象化的形态,以及人们对这种不同形态的逻辑分类。
意境:它主要是指运用艺术意象,在主客体交融、物我两忘的基础上,将接受者引向一个超越现实时空,富有形上本体意味的境界中。
柏拉图的美育观:柏拉图是从培养理想国合格公民的角度来看待美育的。他认为艺术起源于模仿,也会导致欣赏者的模仿,淫秽内容会把人们教坏,艺术作品应模仿一切好的人物和行为,柏拉图特别强调音乐的感化作用。
审美澄明:(1)指在审美活动中达到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统一,实现人与人、人与对象,与自然之间生动和谐的状态,这种状态就是澄明之境,是光明、敞亮的境界。(2)在这种境界中,审美主体的精神与情感都处在一种自由状态中,而审美对象的意义也充分地显现出来,最真实的自我和最真实的对象交融在一起,从而进入天地与我为一的境界中去。
焦虑说:由丹麦哲学家克尔凯戈尔提出的有关悲剧情绪的观点。他指出,焦虑的首要特征是表现为它是一种否定性精神,它展示的自由的可能性;个体在追索中感到焦虑和无所适从,焦虑总是面对未来的处境,面对的是虚无。这种焦虑处境就是悲剧情绪的源泉,焦虑和悲痛融合在一起,成为真正的悲剧体验。那么,进而为了寻找永恒的精神家园,就要战胜焦虑,超越有限,实现永恒。这样,悲剧的内在审美性也就得以实现。
意象世界层:是指建立在物质实在层和形式符号层基础上的、非现实的、展现人类审美经验的、能转化为被感性所把握的、富有意味的表象世界,这是艺术品结构中的核心层次。
喻象:是创作主体以“自我”为体,以“世界”为自我的延伸,并根据主体心灵来创造新的世界。主体在客观世界摄取象征物,赋予其一定的象征意义,以此种方式形成的意象便是喻象。
审美需要:就是指人作为一种有生命、有意识的社会存在物所内在具有的,渴望在对象化的活动中能动地实现自己、肯定自己,将按照他的人生理想去自由而完整地发展自己的精神要求。
创造性想象:是指通过主体的创造性思维产生原来没有的新表象。它与再造性想象有着密切的联系,主体的创造不可能无中生有,要以自己脑中储存的记忆表象为基础。
艺术的审美功能:指凭借艺术意象、意境的感染力、诱发力、震撼力来使接受主体在获得美感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iquge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