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西汉女人 > 第五十六章 无为之为

第五十六章 无为之为

小说:西汉女人作者:原野粗犷字数:4063更新时间 : 2019-02-21 19:07:54
  
<p>第五十六章        无为之为</p>
<p>陆贾一共为刘邦写了十二分奏章!</p>
<p>陆贾每写好一份奏章,都当朝读给刘邦听。刘邦听了称赞写得好!左右官吏为之鼓掌,高呼万岁!刘邦还为陆贾的十二分奏章赐了书名,称之为《新语》。</p>
<p>刘邦自从听了陆贾为他写的《新语》后,一直在琢磨长治久安这个问题。</p>
<p>秦朝的灭亡使刘邦认识到,应善待天下苍生,不然,就会有第二个陈胜揭竿而起,摧毁他刚刚建立的大汉政权。</p>
<p>这天夜里,刘邦梦见了老子!</p>
<p>梦醒时,刘邦还清晰地记得与老子的对话。他问老子,如何治理国家?</p>
<p>老子告诉他:无为而治。</p>
<p>他又问老子,什么叫无为而治?</p>
<p>老子说:“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p>
<p>刘邦对老子说:“你说的话,我听不懂,能不能说明白一点?”</p>
<p>老子便为刘邦解释说:“不推崇有才德的人,导使老百姓不互相争夺;不珍爱难得的财物,导使老百姓不去偷窃;不显耀足以引起贪心的事物,导使民心不被迷乱。因此,圣人的治理原则是:排空百姓的心机,填饱百姓的肚腹,减弱百姓的竞争意图,增强百姓的筋骨体魄,经常使老百姓没有机巧,没有欲望。致使那些有才智的人也不敢妄为造事。圣人按照‘无为’的原则去做,办事顺应自然,那么,天下才就不会不太平了。”</p>
<p>刘邦点头说:“这次我听懂了。”</p>
<p>刘邦又接着问:“怎样让老百姓填饱肚子呢?”</p>
<p>老子说,这个问题很简单!</p>
<p>刘邦又接着问:“能不能说得具体一点?”</p>
<p>老子说:“可以。”</p>
<p>老子这一次为了刘邦便于理解、接受,便说得很通俗。</p>
<p>老子说:“人民所以遭受饥荒,就是由于统治者吞吃赋税太多,所以人民才陷于饥饿。人民之所以难于统治,是由于统治者政令繁苛、喜欢折腾,所以人民就难于统治。人民之所以轻生冒死,是由于统治者为了奉养自己,把民脂民膏都搜刮净了,所以人民觉得死了不算什么。只有不去追求生活享受的人,才比过分看重自己生命的人高明。”</p>
<p>刘邦听了点头称道!</p>
<p>刘邦为此颁布诏书说:“朕欲减省赋敛,今上交国库没有统一的章程,地方官常多取赋敛以上交,而各地侯王则赋敛更多,百姓甚为困苦。现在通知各侯王、通侯每逢十月为上交赋敛期,各地计算的方式是以人口数为准,每人每年上缴六十三钱,以交国库。”</p>
<p>刘邦登基后采取了很多减轻人民负担的措施,极大的推动了社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促进了社会秩序的稳定,为新政权的巩固打下了牢固打基础。这显示了刘邦作为开国皇帝的不同常见的政治抱负!</p>
<p>除此之外,刘邦还将税率定位“十五税一”,与秦朝相比,极大地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全国各地农民经过休养生息,农民生活明显提高,社会安定。</p>
<p>刘邦后来对《道德经》十分感兴趣,经常翻阅《道德经》,《道德经》的第六十章对刘邦触动很大!</p>
<p>《道德经》第六十章的原文:“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p>
<p>刘邦不但把这一章作为座右铭,而且对这一章有很深的研究!</p>
<p>刘邦认为:</p>
<p>“治大国,若烹小鲜”,这一句说得特别到位。煎烹小鱼小虾,最忌讳的是随意翻动,随意翻动,就会把小鱼小虾弄成豆腐渣。煎烹小鱼小虾,要有耐心,要注意火候。火候不能过大,过大会烧焦;火候过小,小鱼小虾就煎烹不出香味。治理国家也是如此,不能瞎折腾,要保持国策相对稳定,这样才会让百姓对国家有信心。百姓对国家有信心,就会安居乐业,就会安土重迁!</p>
<p>治理国家保持国策相对稳定,就不会有人利用国策兴风作浪;即使有人利用国策兴风作浪,也没有人相信,没有人相信,这些企图利用国策兴风作浪的人就失去了市场。</p>
<p>只要国策相对稳定,老百姓就会逐渐掌握、熟悉国策,老百姓掌握、熟悉了国策,自然能识破那些利用国策兴风作浪的伎俩。这样国家治理就进入了一个很高的境界!</p>
<p>刘邦在治理国家过程中,一直信奉“治大国,若烹小鲜”这一宗旨,保持国家政策稳定,广大农村社会相对稳定,出现了繁荣、兴旺景象!</p>
<p>刘邦陶醉在成功之中,由此又不过了一段开心的日子!不久,刘邦又心烦了!</p>
<p>刘邦定都长安后,每当刘邦召集群臣商议大事,有一部分大臣,是那些狂野惯了的村野匹夫,在刘邦的朝廷之上,仍是肆无忌惮。有的坐着,有的躺着,有的在宫廷上走来走去,有的还自带酒水,把宫廷会议,当作宴会,喝酒猜拳,各行其是。酒喝高了,还拔剑起舞;高兴时,不高兴时,都拿随身携带的利剑砍斫宫廷中的木柱子。这让刘邦烦躁不安。</p>
<p>刘邦慨然长叹:“当皇帝怎么有这么多的烦心事啊?老子真不想做皇帝了!”</p>
<p>刘邦一是平素日与这些功臣们随便惯了;二是刘邦又废除了秦朝的宫廷礼节。由此,这些过去与刘邦一起打天下的平民功臣,在宫廷之上根本没有把刘邦当做皇帝,刘邦拿这些哥儿弟兄们一点办法也没有!</p>
<p>正当刘邦愁眉苦脸、一筹莫展的时候,叔孙通找上门来了。</p>
<p>刘邦正好拿叔孙通出气!</p>
<p>刘邦平时就瞧不上像叔孙通这样的读书人,不过叔孙通是有备而来。</p>
<p>叔孙通知道刘邦的秉性,见刘邦时,叔孙通都脱掉儒生常穿的那种衣服,取下儒生常戴的那种帽子。而是穿着短衣短袄,一副平民打扮。</p>
<p>刘邦见叔孙通,本想拿叔孙通出气,见到叔孙通如此模样,找不到撒气的由头,更加烦躁!</p>
<p>叔孙通此次而来,是想帮刘邦办一件正经事。</p>
<p>因为刘邦近来常常为功臣们在朝廷之上喝酒行乐、狂呼乱叫、朝廷之上成了娱乐场而烦躁不安。</p>
<p>叔孙通想通过朝仪制止这种混乱现象,帮助刘邦建立一套井然有序的朝廷秩序。</p>
<p>叔孙通向刘邦说明了来意,并不厌其烦地为刘邦解释,为什么要制作朝仪。</p>
<p>刘邦根本没心思听叔孙通的胡说八道,为了叔孙通不烦他,只得说:“你个老小子,喜欢怎么弄,就去怎么弄,总之,近来不要烦我!”</p>
<p>叔孙通转身离去时,刘邦又警告叔孙通说:“你要记住,你搞的什么朝仪,首先要考虑老子是否做得到!老子做不到,你就白搞了!”</p>
<p>叔孙通听了这句话,高兴地离开了刘邦。</p>
<p>叔孙通为了他的朝仪,他当晚就赶回了老家山东。</p>
<p>叔孙通准备邀约当年的老同行们一起赴长安,帮他制订朝仪。</p>
<p>当年的那些老同行们,都瞧不起叔孙通,讥笑叔孙通说:“你辅佐的主子有十多个,你都是靠阿谀逢迎得到的富贵。一个新建的朝廷,只有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教化,才能制订朝仪。如今,天下初定,你却要制订朝仪,必然是为了讨好刘邦。你的所作所为,违背了古训。我等不愿与你同去!”</p>
<p>叔孙通虽然遭到指责仍不灰心,他苦口婆心劝说了一批志同道合者到了长安。</p>
<p>经过叔孙通苦心排练,终于有了结果,叔孙通邀请刘邦前来观看。</p>
<p>刘邦看后,十分高兴!</p>
<p>刘邦认为这些礼仪显示了皇帝尊严,而且简单易行。于是便下令大臣们参加彩排。</p>
<p>彩排那天,刘邦亲自到场!</p>
<p>有些功臣当作好玩,抱着看热闹的心态,还是如原来赴宫廷宴会那样,斜挎着宝剑,双手捧着个酒壶,笑哈哈地,还时不时喝两口酒,根本不理会叔孙通那一套。叔孙通让他们走东,他们偏要走西。刘邦也没有拿此当回事,任由一些功臣我行我素。</p>
<p>叔孙通想:这时要靠刘邦来维持秩序是指望不上的,要是刘邦能控制这种局面,宫廷宴会上就不会出现那种乱哄哄的现象。成功在此一举,自己必须舍得一身剐,制止这种功臣闹场现象。</p>
<p>叔孙通叫来执行官,先把执行官训斥了一顿,然后又责令执行官在刘邦面前下跪!并说:“今天彩排,是皇帝亲自主持,你身为执行官,不执行现场纪律,这是对皇帝不敬,冒犯皇帝龙威!”</p>
<p>执行官听说是皇帝亲自主持,十分害怕,颤巍巍地跪在皇帝面前。</p>
<p>刘邦听叔孙通一番解释,也恍然大悟,大声命令:“将执行官革职查办!”</p>
<p>刘邦这一声怒吼,唬住了胆小的,一些胆大的仍我行我素。</p>
<p>新任命的执行官紧张起来!</p>
<p>他想:不严厉制止闹场现象,会受到皇帝的革职查办;若要制止那些闹场的官员闹场,自己也有点害怕。那些敢于闹场的人都是皇帝的亲信,平素日,皇帝都奈何不了他们,何况是自己这种无名小卒?</p>
<p>新上任的执行官仔细想想,也只好舍得一身剐,两害相权,取其轻。</p>
<p>执行官壮着胆子将那些闹场者当场杖责四十大板,轰出去了!</p>
<p>刘邦对此一声不吭!</p>
<p>不管是执行官、叔孙通,还是那些文武大臣,他们都猜不透刘邦闷葫芦里装的是什么药?都感到忐忑不安!但效果达到了,所有参加彩排的人都令行禁止,中规中矩。</p>
<p>叔孙通顺利完成彩排!</p>
<p>公元前200年,长安宫落成,刘邦首次使用叔孙通的宫廷朝仪主持朝岁大礼。</p>
<p>当天黎明时分,设有专人负责,将群臣一一领进大殿殿门。</p>
<p>当宦官高升大喊:“趋!</p>
<p>群臣便依次小跑,进入大殿。</p>
<p>功臣、王侯、将军等在西面排成长队,向东而立;文官自丞相起,也在东面排列,向西而立。</p>
<p>然后刘邦坐着龙辇,从内间缓缓而入,文武大臣,手拿旗帜,高呼万岁!</p>
<p>接下来,宦官按照职位高低宣示朝臣上殿。</p>
<p>地位低于诸侯,高于六百石的官员一一向刘邦朝觐。这种场合,这种演练,在场大小官员对刘邦的敬畏之心,油然而生!</p>
<p>仪式结束后,酒会开始了。</p>
<p>宫中仆人蹲在地上向群臣敬酒。从始至终,当朝御史都在现场监督,如有大臣违反礼仪,则立即逮捕。在这种严肃的气氛下,众官战战兢兢,依礼而行!</p>
<p>整个过程,没人敢大声喧哗,也没有人敢不依礼而行。往日那种乱哄哄的现象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敬畏、严肃的气氛。刘邦心里甜如蜜!</p>
<p>刘邦高兴地对叔孙通说:“我直到今日,才知道当皇帝是这么尊贵!”</p>
<p>于是任命叔孙通为大常,并赐给他黄金五百金。</p>
<p>叔孙通的朝仪让刘邦的朝堂表面上安定下来了,不过,这只是表面现象。</p>
<p>表面看,那些功臣上朝有规矩了,安静了!这只是身体表面的安定,他们的内心却十分不安与愤怒!</p>
<p>他们想:“韩信封了楚王,另一个韩信封了韩王,英布封了淮南王,彭越封了梁王,张耳封了赵王,臧荼封了燕王,吴芮是衡山王。这些人手里有兵,占有地盘,还可以任免官员。为什么他们几个就能封王?我们同样是提着脑袋打江山,为什么最后还是一无所获?和他们相比,不说封个王爷,最少可以弄个侯爷!</p>
<p>特别是像萧何、曹参、周勃、卢绾等既是刘邦的亲信,又功劳显赫,到现在也没有弄到个名分。尽管嘴上不说,但心里总还是不舒服!</p>
<p>更着急是审食其!</p>
<p>审食其是元老级别的人物,可是一直跟在吕后身边做舍人。既没有野战之功,也没有文治之德。审食其自己担心,到时会一无所获!</p>
<p>为了捞到好处,审食其寻找一切机会!</p>
<p>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一章:文武之争。</p>
<p></p>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iquge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