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梦幻家园 > 诡异的课堂

诡异的课堂

小说:梦幻家园作者:红雨随心字数:5664更新时间 : 2018-05-27 09:20:00
  在这个迷人的秋天里,我学到了一个名词叫“三秋”。即秋收,秋种,秋藏。当这三件事儿都做完,也就意味着秋事结束了。白露早,寒露迟,秋风种麦正应时。没有等到寒露,我们小银村的麦子就都种完了。随着三秋的结束,我们孩子们的假日也鸣锣收场,被那悠扬的钟声,重新召回到了课堂上。

  小银村学校的校址就设在村中间的大方院里。这是苏先生曾经工作和居住过的地方。别看我们小银村地处偏僻,可这个大方院却远近闻名,据说是城南十三乡最具有标志性的建筑。大方院分外院和内院。外院据说是下人们居住的地方,而内院才是主人起居的处所。

  内院又分上院和下院,中间被一道花墙所隔。上院是阔大的北、东、西三处厢房,屋脊高耸,四角都有翘起的兽头,脖子上挂着见风就响的铃铛。而下院则只有一个南厢房,规模虽说与上院的厢房相似,但由于地势不高,明显低了有三尺有余。那厢房的空间都格外的高大,大到一个厢房可以让我们小银村的男女老少聚拢开会。这样的房子虽然气派,但实在不适宜居住。在这里坐月子的妇女,几乎没有一个挺得过生死大坎儿。太奶奶曾说过,这是她的太奶奶那一代,村子里出了一个京官,告老还乡之后回家安居乐业所建。可到她父亲那一代,家人们都到外边发展去了,于是,这个大方院便人去屋空,成了小银村公众的产业。土改时,除了几家实在没有房屋居住的分得了下院之外,没有人申请进院里居住。

  之所以没有人愿意来这大方院子里住,一是觉得自己的福分压不住,二是都不愿意占公家的便宜。在村民们的意识里,大方院就是全村人的产业。于是,这里便成了孩子们读书的地方。

  苏先生被解除工职赶出大方院之后,上边又派来一个三十多岁的男老师,姓孙,叫风香。这孙老师虽然叫的名字有些女气,但人却长得五大三粗,看上去不像是有学问的人。而他对教学也不十分安心,总是想着调到公社去当一个广播员什么的。可公社的白主任不同意,说要是让他当广播员,再好的文章也要变了味儿。

  这孙老师也着实会闹笑话,传得三乡五里都知道。比方他教学生学拼音,教到“章”字时,便犯了疑。在他的印象中,这个字是“手戳”里的那个“戳”,咋拼出来成了“指昂张”呢?疑惑归疑惑,该怎么教还得怎么教。于是,他拿着教鞭,指着那个写得歪歪扭扭的“章”字,大声地教着:“指昂—戳,手戳的戳!”

  上小学的孩子们都是一张白纸,你教成什么就是什么,而且如果没有人指正,则会一辈子错下去,并深信不疑。于是,我的同学们在很长时间,都把“手章”读成“手戳”,自然也会把“公章”读成“公戳”。

  类似的笑话还很多。如把“免职”的“免”,教成“磨一安兔,兔子的兔。兔职的兔”。把“麦子的麦”,教成“灭子的灭”。

  孙老师教语文不行,教算术更是吃力。四年级的课本里学到了追击问题。说甲每小时走一公里,乙每小时走二公里。在甲走了三小时之后,乙需要用多长时间能追上乙?

  为了解答这个问题,孙老师先是提问我们,怎么样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这个问题自然不是学生应该回答的。于是,孙老师便别出心裁地进行实验。他迈开大步先走,让一个小时后我们快步去追。结果,反复了好几次,也没有找到一个正确的答案。

  就是这样的一个老师,却每年都能评上教育战线的先进。原因只有一个,就是没有人愿意来这大山里教学。能够在山区教书,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奉献,何况,又是在十分偏僻的小银村。

  每当新学年开始时,孙老师总会往教室的墙上贴一张印着两排红旗的奖状。而孙老师也会在一个新的学期开始的时候,给我们学生发一张和书本一样小的红纸,作为好学生的标志。

  我们这个学校很是特殊。全校四个年级,共有三十二名学生,都在一个教室里上课。这在教育界称为复式班。老师先给一年级上课,之后便以次是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这样,我在上二年级的时候,便偷偷地把四个年级的课都学会了,有些课文还能背得下来。是蓝灵灵一再提醒我千万不要张狂,才没有向大家炫耀,保持着应有的谦恭和矜持。但和我同年级的米汤却不安寂寞,总想成为学习的标兵,于是便挖空心思的和孙老师套近乎,恨不能穿一条裤子。尽管孙老师对米汤所表现出来的愚蠢并不欣赏,但有这样的一个铁杆学生真诚追随,心里也是喜洋洋的。更主要的是米汤同学已经蹲了五年的班了,虽然和我是同学,但他要比我大五岁。于是,四年级的三好学生奖状自然就落在了米汤的头上。

  其实,四年级只有两个学生,就是米汤和我。这是由于村里的人对孩子上学并不热心,总以为能识个名字就行了,并不需要有多高的学问。尤其是女孩子,稍为大点便被剥夺了学习的权利。俺们小银村孩子们本来就少,所以四年级还能有两个学生,已经是很不错的了。

  见米汤得到了孙老师奖励的小红证书,我自然充满嫉妒,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难受。可蓝灵灵却不以为然,悄声对我说:“你不必羡慕虚荣,要学会淡然。其实,孙老师和米汤不过是一对好演员罢了,很快就会有好戏看了。”

  这一天,孙老师为我们上语文课。这一节的课文是高玉宝写的《半夜鸡叫》。那孙老师撇着生硬的普通话,先是朗读了一遍课文,接着又教了这一课出现的生字。便问我们:“谁还有不懂的字和词?”

  我自然不会提问,因为这篇课文我从上一年级就旁听,早就会背了。再说,这就是一个很通俗的故事,能有什么难懂的字和词呢?

  可米汤却觉得既然老师让提问题,如果不提自然显得不好。于是,便提了一个问题。在这篇课文里,有一句是“周剥皮被长工们打得顾头不顾尾,一头钻进了鸡窝里,沾了一头鸡屎。”米汤提得问题就是:“孙老师,我不明白啥叫‘鸡屎’?”

  孙老师见米汤提问,本来心里很高兴,因为他在上中学的时候,他的老师就曾经鼓励同学们说,善于提问题的学生才是好学生。但米汤所提的问题又实在算不得是问题,心里便有点不悦。于是,便生硬地回答说:“鸡屎就叫鸡屎,懂不懂?”

  我扭头看了一眼米汤,只见他一脸恍惚,眼睛瞪得很大,样子很茫然地摇了摇头。

  是啊,孙老师的回答,等于是没有回答。鸡屎就是鸡屎,如同说甲就是甲一样,又回到了问题的本身。

  孙老师似乎也意识到了回答的有些牵强,于是,便又换了一种解释,说:“鸡屎就是鸡子排出的粪便。我这样解释你总应该懂了吧?”

  “粪便?鸡子排出的粪便?”那米汤显得更是茫然。这粪便比鸡屎听起来文雅多了,当然就让他更迷糊了。如果说他问鸡屎是应付老师的提问,那么对于“粪便”这个词,他真得是感到深奥而陌生。

  见米汤还是摇头,孙老师的脸上便冒出汗水来。他担心如果连鸡屎这样的问题也对学生解释不清楚,肯定会闹出大笑话来。于是,便回到了他的办公室兼睡觉的屋子里,翻开厚重的《辞典》查了半天,才又回到了教室,指着鸡屎的条目,对米汤道:“看到了吗,鸡屎就是鸡子的排泻物。这你总该明白了吧?”

  对粪便都感到深奥和陌生的米汤,见孙老师又说了个生名词“排泻物”,就更加茫然了。这回他是真糊涂了。“排泻物?鸡子的排泻物?”米汤喃喃地自语着,额头上也是汗津津的。

  我在那里强忍着才没有笑出声来。孙老师把简单的问题解释的越来越复杂了。

  孙老师没有办法,一生气走出了教室。

  米汤很是担心地问我:“孙老师是不是生气了?”

  我不知道该如何回答米汤好。这糊涂学生遇到了笨老师,自然会编排出这人间喜剧。

  等了好半天,孙老师终于回来了。只见他手里端着一把大铁锨,铁锨里有一堆还冒着热气的鸡屎,住米汤的课桌上一放,指着那鸡屎,声音很大,一个字一个字地道:“看、到、了、吗?这,就是鸡、屎!”

  那米汤眼睛紧紧地盯着那一堆鸡屎,想了半天,才像是突然才明白过来似的,一边点头,一边自言自语地说:“啊,原来这就是鸡屎。”

  我实在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只到蓝灵灵扯了一下我的耳朵才止住。

  打这之后,米汤见了人便说:“孙老师真有学问,竟然知道啥叫鸡屎。”

  这话传到孙老师的耳朵里,便对米汤更加喜欢了。

  从此之后,我对唯一的同班同学,不再叫他米汤,而叫他鸡屎了。

  俺们的小银村小学,老师虽然学问不高,规模也不大,但毕竟还是在积极向上。老师教书教得满头大汗,学生学得也是不遗余力。可在那个奇丽的秋天之后,我们的课堂便不再安宁,变得动荡不安起来。

  那一天上午,孙老师在给三年级的同学讲课。正在汗津津埋头做作业的米汤,屁股下的凳子突然断了一条腿,身子一歪,重重地摔在了地上。

  这米汤身体本来就很笨重,而且又没有任何防备,着实摔了个实在,疼得大叫起来。这一来,教室便乱了起来,学生们都哈哈大笑起来。

  正在讲课的孙老师对着学生们怒目而视,用教鞭狠狠地击打了两下桌子,怒吼道:“有啥好笑的?”

  无端摔倒在地的米汤,突然从地上爬起来,握着胖乎乎的拳头照着我的胸脯便打了过来。显然,他以为是我在使坏。我虽然没有米汤个子高大,但还算机灵,侧身一躲算是没有被他打着。

  孙老师快步从讲台上下来,手里提着教鞭,在我的课桌上狠狠地敲打了两下,吼道:“给我站过来!”

  我老老实实地站了过去,他算是把我和米汤分开了。这时,孙老师开始审理这个小小的案件。

  孙老师问我:“是你把米汤的凳子弄坏的吧?”

  我很是委屈,一时不知道如何回答。我和米汤同桌,他摔倒了,我自然就是第一嫌疑人,要想洗清自己,必须要找到合适的理由。可我又怎么能够找到不是我故意使坏的证据呢?我只好争辩说:“不是我弄坏的!”

  孙老师说:“这就怪了,难道凳子自己会坏了?我就不信了!等我查出来,看怎么收拾你!”

  于是,孙老师便将米汤的凳子扶起来,却发现那凳子的一条腿儿从一个朽疙瘩处断了。这足以说明,米汤摔倒与我无关。孙老师瞪了我一眼,又回到讲台上。他把教鞭放在一边,两只手扶着被当作讲桌的桌子,很动感情地说:“你们正是打基础的时候,不好好学习怎么能行呢?啥叫基础?基础就好像这桌子的四条腿儿,这桌子的腿儿不稳当,那还能靠得住吗?”说着,孙老师便俯身想伏在桌子上,以证实只有基础牢固,才能可靠。可也就怪了,孙老师的身子往前一倾,那桌子竟然倒了,孙老师连同那桌子都从讲台上摔了下来。

  教室里的同学都惊呼起来。我第一个冲上前去,将孙老师扶了起来。可孙老师起来后,并没有表扬我,而是恼羞成怒地对着我吼道:“这是怎么回事儿?”

  我哪里能回答清楚啊?我生怕孙老师像米汤一样迁怒于我,胆怯地向后退了两步。

  米汤趁机挑拨道:“肯定是你让我当了好学生,给我发了红证书,他心里有气,故意整我和你。”

  孙老师好像一下子明白了什么,狠狠地瞪着我怒吼道:“是不是这样?”

  我害怕极了,可我嘴笨,一时不知道如何为自己辩解。

  就在这时,小我一年级的小蔓救了我。她怯生生地说:“老师,我的桌子也快要倒了。”

  孙老师有些不相信地走到小蔓的课桌前,用力摇了摇,大概是想说:“这桌子好好的,咋会倒呢?”可他还没有说出来,小蔓的课桌便被他晃倒了。还差点儿撞着前边的学生。

  孙老师有点儿莫名其妙,这课桌是怎么了,怎么就都放不平了呢?就在这时,班上的其他同学也都发现,不但课桌都放不平了,就连屁股下的凳子也都晃动起来。

  孙老师让我们都把桌子和凳子都翻过来,认真地查看了一番,发现所有的桌子和凳子都有一条或两条腿儿,莫名其妙的短了有一拃多长,但绝对不是人为破坏的。因为没有被锯齿锯断的新茬,就是不知原因地少了一截儿。对于这种突然发生的变故,孙老师满脸狐疑,课也不上了,迈开两条萝圈腿,向外边跑去。

  不一会儿,老支书德正爷爷带着民兵连长二楞子,还有民兵刚刚、闯闯,来到了学校的课堂上。他们在孙老师的指点下,认真地查看了我们的课桌和凳子,也是满脸的惊讶和狐疑。

  德正爷爷一脸严肃,什么话也没说。可那闯闯叔叔,则不停地喃喃自语:“怪,怪了个怪!怪,怪了个怪!”

  孙老师小心翼翼地问:“这课桌不平,咋上课啊?”

  德正爷爷嗯了一声,说:“课还是要上的,书也还是要教的。去让三长把这桌子凳子的腿儿,再锯齐就行了!也算不了个什么大事儿。”说完,便背着手,沉思着走了。

  三长就是我三叔。他除了种地是一把好手外,还无师自通地掌握了一手做木匠活儿的本领。接受了由民兵连长二楞子传达的支书指示后,我三叔立即带着锯子和斧子赶了过来。看了看那长短不一的桌子腿儿凳子腿儿,自信满满地说:“不过是小菜一碟,我一会儿就修好了。”

  可让我三叔没有想到的是,当他以最短的那条腿为准,将其他的三条腿儿锯了后,那桌子和凳子还是放不平。于是便又以最短的那条腿为准再锯。虽然累得满头大汗,但锯来锯去,仍然不能使教室里的桌子和凳子平稳起来。只到锯得桌子和凳子都没有了腿儿,才平稳下来。我们这些孩子们都高兴起来,可以坐在地上读书写字了。然而,我三叔由此却在三乡五里名声大噪,被讥笑为全乡最笨的木匠。羞怯的见了人就脸红,说话就更少了。

  虽然课桌和凳子都矮的不能再矮了,但并没有影响我们的学习。孙老师依然满头大汗的教学,我们也认真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可是,这样的日子没有过几天,就再也坚持不下去了。

  就在锯了课桌和凳子的腿儿后没几天,我们学校的课堂上突然闯进来一群大哥哥和大姐姐们,说是公社中学里的学生。其中一个高个子的哥哥,奔上讲台便把孙老师推了下去,振臂向我们号召道:“同学们,战友们,天下所有的学校都不上课了,你们还在这里听他胡咧咧,实在是不觉悟啊!快起来造反吧!”

  我和同学们都惊慌失措起来,一时不知如何是好。教室里一片静寂,只能听到紧张地喘息声。

  那个大个子学生突然振臂呼喊起来,可只有他们同时来的那几个人响应。那大个子便有些着急,对我们训斥道:“你们不会跟着喊吗?真的成了小绵羊吗?”

  于是,我们便也都跟着他喊,但声音小的只能自己听得见。那大个子学生有些恼怒,一把将孙老师拉到讲台上,指着孙老师的鼻子道:“看你把祖国的花朵都教成什么样子了?真是该打!”说着,便让我和米汤上去打老师。

  我从小就腼腆,哪打过人啊,何况是自己的老师呢?虽然他没有给过我红色的小纸片儿,但也不至于打他啊?可米汤却不知是中了哪门子邪,上去就给了孙老师一拳。这一拳,打的孙老师流出了眼泪,打的我们一脸惊愕。可这米汤的举动,却使乡中来的人很是高兴,称赞他是造反闯将。

  乡中来的人吵闹了一阵子便走了,我们的孙老师吓得脸都白了,东西也顾不得收拾,慌慌张张地跑回家里去了。从此,很久很久没有听到学校里那悠扬的钟声。我和村里的孩子们如同散放的鸡,漫山遍野地疯长着。

  可更让人奇怪的事情,还在村子里不断地发生着。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iquge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