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永历十五年 > 欺天(1)

欺天(1)

小说:永历十五年作者:皇粱字数:1311更新时间 : 2020-05-17 16:54:51
  这上万号人,赎身钱粮,差不多是二十万石,户部的粮勉强够军用,哪怕朱慈煊开口借粮,江国泰还是不敢挪用库粮。

  朱慈煊唯一还能想到的办法是以下半年的佃租为抵押,向庄民借粮,朱慈煊给出的借粮方案是二分利,八出十归。庄户们才受皇帝降租的恩惠,且利钱也公道,都愿意借粮。考虑到以后还有陆续来归的汉奴,朱慈煊打出了三十万石的借条,借了二十四万石稻谷。

  朱慈煊制作了三万张票据,票据上写明,稻谷十石,昌武元年除夕日后,凭票即取。票上有朱慈煊用英文手写的私戳,以作简易防伪。

  这些人的安置也是个问题,孙可望将云南之田从三万顷垦到五万,再榨估计也就几百顷的冗余了,肯定养不活上万人。朱慈煊一直觉得原来佃农每户三十亩地,种的还是太粗放,这次正好把人撒进去,每户少种几亩。不过这个消息,朱慈煊准备粮食入库后再公开。毕竟对庄户不利,万一他们反悔不借,弄成强逼,事儿就办得不漂亮了。

  朱慈煊让他们将粮食送到昆明县衙,小尔依领着几人拿着粮票,就坐在衙门内,粮食送到,过了称,每八石取走一张票。三万张票发完即止,其实除了庄户,有余粮的百姓也送粮过来,毕竟半年后八石变十石。

  等粮食到位,同样安排在县衙,朱慈煊令人通知各土司,让他们手下的头人可以领着人和身契来昆明换粮了。

  这时候清军已经退出曲靖,并且有退兵迹象了,明朝上下都舒了口气,绷紧了几个月的神经也松弛下来。赎人第一天,朱慈煊去昆明县衙露了个脸。

  那天清晨,县衙大院内一排排了九套桌椅,桌上各放着一摞帐册和笔墨。朱慈煊就坐在最中间那张椅子上,护卫侍立左右,知县和县丞也垂手站在边上,其余桌椅都安排一个钱粮吏员。

  朱慈煊微微示意后,县衙门口的门子开始放人入内。第一批主仆入内后,先跪下叩拜,口呼:皇上万岁万万岁。

  排在朱慈煊桌前第一位的是玉罕老爹和他的两个汉奴,一个高瘦的年轻小伙和一个矮瘦的半大小孩。朱慈煊打开名册第一页,然后让县丞填上两人的名字,朱慈煊一看那小伙居然叫郭靖,不知道这位靖哥哥会不会降龙十八掌。

  然后由玉罕老爹签名按手印,最后经办人朱慈煊签字。之后玉罕递上两人的卖身契,就可以去边上取粮食了。

  朱慈煊站起来将两张身契几下撕碎,然后习惯性的分别握住两人的手,说道:郭靖,赵二狗,从此刻开始,你们自由了。

  又鬼使神差地小声问道:郭靖,你会武功吗?

  学过两年拳脚。郭靖有些腼腆地回道。

  两人被天子握手,激动的都忘了下跪谢恩,还是知县和县丞在后面拼命示意,两人才赶紧跪下:草民叩谢天恩,万岁万万岁。之后,赎人就算正式开始了。

  玉罕老爹出了门就把三十石稻谷以六两的价格,转手给了城里最大的米店。玉罕老爹,嘬着旱烟杆子,怀里揣着九块二十两的银锭,唱着山歌,美滋滋的回家了。未脱粒的稻谷一石市价应在六两四钱,米店知道这几天卖粮人多,趁机压价。

  本来朱慈煊准备在这做一上午的政治表演的,但是每个人进门跪一次,签完跪一次,出门还要跪一次,朱慈煊觉得效率太低了,还是不在这碍事了。一共做了三单,朱慈煊就在护卫簇拥下,出了知县衙门。一出门,百姓们纷纷跪下,口呼万岁,那真是万人山呼。朱慈煊第一次有了君临天下的感觉,别说还真不错,现在他理解,为什么从古至今那么多人绞尽脑汁都想当皇帝了。

  他的那套桌椅就一直空在那,没人挪走,也没人敢去补空。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iquge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