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永历十五年 > 曲靖战后

曲靖战后

小说:永历十五年作者:皇粱字数:1296更新时间 : 2020-05-15 18:57:43
  今日第三更,其实推荐票无所谓,恳请在看的读者收藏(存书架)下,想知道有多少人在看,目前收藏才36。

  曲靖近一个月的围城战,明军战没达六千人,另有两千多人拉下重伤残,不能再回营伍。土司兵也有两千伤亡。投降的五千曲靖守军,有两千多带伤,因长期营养不良,大多死于失血和感染,仅有三千人能补充到明军中。

  大军入驻后修补城防,修缮城中遭毁坏的房舍。四月初,雍王白文选领一万两千人,并马三千匹,驻守曲靖。李定国给曲靖留足半年之粮后,率大军回云兴府休整。因粮食不足,支撑不到新米收获,百姓家也多无余粮出售,朝廷便只能向各土司借粮。各土司下面农奴们日子虽不好过,但土司们的粮仓可都是满满的。朝廷言明是借,约定新粮收获便还,因此林林总总借到三十余万石粮食。

  曲靖城内劫后余生的市民们,纷纷揣着银子下乡买粮,人间地狱般的日子,给他们留下了一生的阴影,家家户户都至少留足了半年的粮,不少人干脆搬到了乡下去住。

  朱慈煊考虑到那两千残疾士兵无以为生,遂与李定国商议之后,以雇佣的名义安置到皇庄养老,农闲时教农民习武强身,平时还能震慑宵小,每月给米一石,银一两。

  这种老兵安置制度其实从洪武朝就有,只是成祖之后,等到土木堡勋贵尽丧,文官主国,制度就大打折扣,至万历之后,更是名存实亡了。

  朱慈煊的小金库除了上次捐纳一千多两报名费,扣除纸张笔墨,还余一千两,连第一个月的钱都发不起。昆明库银和当时平西王府没带走的细软金银,折四百七十万两,一并充归户部入库。几次大战下来,抚恤伤亡,赏赐有功,整个朝廷的俸禄周转开销,加上月饷,已不足二百万两,这还是朱慈煊带头节俭,拒绝修扩宫殿,大量裁撤侍奉从人。因为户部尚书是晋王系的江国泰,所以朱慈煊得已先借银一万两,以作周转。

  朱慈煊勤俭为国,明军上下无有不知。而此次朱慈煊出于人道主义,随手为之之事,在底层士兵看来,更是陛下爱兵如子的表现。换了多少皇帝,除了部分将领,朝廷和文官老爷们把他们当工具,当渣滓,当炮灰,就是没有把他们当人的。第一次遇到把他们当人看待的皇帝,让他们感动莫名,有些士兵甚至暗暗发誓要决一死报君王。

  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五月份,满清兵马于贵州大举集结的消息,已经人尽皆知,且兵马之盛,远超李定国等人预想。

  清军和明军对比,无论从军马数量,武器铠甲,兵员素质,全部落入下乘。如果七星关在手,还能以雄关险岭,以一当百,坚守一阵。凭城坚守,亦不可能,别说曲靖,就是昆明,在百门大炮前,也和纸糊一样。

  而且七星关南下,过了赤水河,没有什么完美的埋伏地形。别说李定国目前手头就四万人,就是十四万,对阵十万清军,也没有必胜的把握。众将觉得前途一片黯淡,这一年多来的努力,又将付诸东流。

  朱慈煊得知消息后,召李定国入宫,问道:仲父,清军此次南下有多少兵马。

  据探子所报,正兵十万,杂辅兵二十余万。

  仲父可有退敌之策?

  臣无能,尚未思及退敌良策。

  朕倒是有一策,不说退敌,不费一兵一马,至少伤敌一臂,只是太伤天和。

  请陛下教臣。

  朱慈煊便教他如此如此。

  李定国听完,暗道:此策可真是缺大德了,陛下看着仁厚,心思居然如此歹毒。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iquge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