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永历十五年 > 选材(1)

选材(1)

小说:永历十五年作者:皇粱字数:1435更新时间 : 2020-05-11 19:14:34
  朱慈煊要求加开恩科的要求,获得了朝野一致通过,但是等他提出不拘功名,全民皆可参加的时候,受到了中下层官吏的尖锐抵制。

  明军入滇之后,尚书侍郎这类高级官员,几乎都是军方所出,这些人多是武人,并无功名在身,比如吴三省。大量中下层官员都是靠起用当地的秀才,举人更是凤毛麟角。本来他们听说朝廷要开恩科,都很高兴,名额多,分母少,正好把功名提一提,毕竟之前满清为了拉拢士绅,一直承认明朝功名的。但是小皇帝居然要放开科举条件,那还了得,分母增多还是其次,最主要的还是心态问题。我们是读书人,居然要和泥腿子们混在一起考试,成何体统!

  他们认为,科举神圣,不能如此儿戏,坚持要求皇帝收回成命。李定国白文选等武人出身的官员们一边不屑知识分子的态度,一边又觉得皇帝此举太过离奇,便干脆不掺合。虽然他们平民出身,与地主士绅天然对立,但是他们仍然不自觉的认为读书人是高高在上的,治国要靠他们。

  不过朱慈煊一点也不怕。监国以来,涉及军队军阀的问题上,他从来都是小心翼翼,能退则退。后世那百年的历史让他知道这些地主们其实有多么脆弱。

  皇帝不松口,他们翻来覆去就是与士大夫共天下的理论,朱慈煊都懒的反驳。直到户部侍郎,举人卢文进扣下了一顶大帽子:陛下,神州沦于虏口,天下士民皆延颈以盼,朝廷此举,与蛮夷何异,寒天下人心,是毁大明根基也。

  这话没打动朱慈煊,倒是说动了李定国,他也谏言道:群臣所谏有理,人心向背,不可不察,愿陛下慎思。

  合着除了读书人其他都不是人了,朱慈煊腹诽一句,不过既然军方下场了,看来不得不有所妥协了。不过他不想这么早认输,怎么也得晾他们两天,便道:今日就议到这吧,退朝。

  没想到那群朝臣居然齐刷刷跪下,齐呼:请陛下收回成命!

  朱慈煊看了,斜了斜嘴角,出了大殿。

  晚饭的时候,小尔依跑过来轻声说道:主子,他们还跪着呢。

  鉴于宫中冷清,朱慈煊便从卓玛族人中选了几个比较伶俐会说汉话的少年进宫陪侍,小尔依便是其中之一。

  自他登基之后,卓玛从来不过问政事,闲时就练练骑射,听小尔依说完,她也有些动容。朱慈煊看着她欲言又止的样子,笑着说道:不管他们,咱们吃饭。

  正吃着,侍卫来报,晋王求见。

  仲父,你是来为百官说情的吗?

  陛下,本朝自太祖始就首重读书人,士绅一直是国朝根基,若绝士民之望,与中兴大业有害无益,恐日后毁之不及。

  如果朝中无人,本该不拘一格以选贤能,这正是为了中兴大业啊。

  可治国理政还是要靠这些读书种子。

  仲父,你也是布衣出身,现在朝政不也治理的井井有条,还有雍王,吴三省他们不也都做的很好。

  陛下缪赞,臣一介武夫,蒙先帝陛下错爱,不过勉力为之,不出大错已是不易,万万当不得陛下之评。

  那当年太祖爷也是布衣出身,总担得这个评价吧?

  太祖,神文圣武,英姿天纵,自非凡人可比。

  仲父,这么说吧,以前大明富有四海,文采鼎盛,朝廷可以优中择优,取文质彬彬德才兼备之士。如今行朝不过一隅,百官不过秀才之资,空读圣贤书而庶务不通者多有,贻害朝政。因此,朕才欲不拘出身,能让百姓中如仲父一样的贤才不被埋没。

  陛下深意,臣也明白,臣只是以为,朝廷新安,万事不该如此操切。

  仲父心目中最仰慕的人是谁?

  臣虽不读书,平生仰慕者唯文丞相,张太傅。

  仲父,你先回吧,容朕再考虑一下。朱慈煊叹口气道。

  打法走李定国,吃完晚饭,又逗了会儿子,睡前,朱慈煊再让小尔依去看看官员回去没。

  过了一会,小尔依风风火火跑回来,说道:陛下,百官还没走,而且晋王殿下,雍王殿下还有几位将军也跪在那。

  朱慈煊仰头看了会屋顶,喊道:传朕口谕,此次恩科之议废止,让官员们回去吧。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iquge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