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永历十五年 > 老挝的崛起(2)

老挝的崛起(2)

小说:永历十五年作者:皇粱字数:2677更新时间 : 2020-05-05 21:05:00
  题外话:笔者读网文也有十年历史,以历史类为主,近年来,特别是最近两年,感觉粮草越来越少,因此趁着长假起了尝试的心思。笔者写文纯为爱好,因此也不指着签约,我会保证每日更新,但因为我是直接手机app上手打的,不说存稿,连底稿都不留,随写随发,因此思路多闲暇多就多更,思路少就少更。感谢龍啸久天的关注评论,也希望有更多读者能提意见给建议,毕竟个人见识有限,我后来查阅资料过程中也发现前文中其实已有一些与历史事实不符的部分,出于整体考虑,出入也不大,也就不修改了。最后,这肯定不会是一部爽文,而且应该不会出现命悬一线九死一生,主角光环爆发的情节,如果要出现那种坏人死于话多的情节,我肯定直接就把人物写死了。对于主角的结局,是中兴还是折戟,我也没想过,希望能按着推演走。

  四月初,联军抵达咒水,明军在此祭奠遇难的永历朝大臣。吴三桂收到缅甸求援,八百里加急报请清廷处置。

  清廷收到缅甸求援后,本来是没那个闲心管土邦内斗的,只是因吴三桂奏折中提到,老挝军中似乎有几千明军助战,虽然永历已死,但还需防微杜渐,而且全国屡有明朝遗民叛乱。此时正是小皇帝康熙登基第二年,经议政王大臣们议过之后,吴三桂在五月底才得到清廷的旨意,旨意中让他调停纠纷,更重要的是剿灭明军残部。随旨意一同到达的还有缅甸王的敕书以及金牌,不过是空白的,清廷的心思不言而喻。

  说回阿瓦城这边,联军于阿瓦城外五里扎营,然后伐竹赶建云梯。四月初八,明军佯攻东门,兰纳泰族军佯攻南门,索林分五千兵伏于北门之外,五千人压阵,自领两万人分四队攻西门,蚁附攻城。连续攻城二十日,老军战损已经超过五千。

  阿瓦城内,因莽白早作准备,城内粮草不缺,族人也都同仇敌忾,边牙也非庸才,虽然战斗艰苦,总算守住了联军的连续猛攻,一时间士气高昂,一扫东枝之战的颓势。

  五月初,索林又要下令攻城,没想到下面的头人们纷纷低头,却不领命。

  你们想抗命?索林怒道。

  父亲!索林的大儿子,跪下道:连日攻城,族人战死已有两成,轻重伤无算,如今可战者不足两万,父亲,不能再打了。

  索林何尝不知道内情,只是如果就此班师,那老族将永无出头之日,一脚将他儿子踢开:竖子无谋,你们都怕死,我自己去。

  众头人连忙跪下,抱住索林的腿,纷纷哭着表示不能再打了,否则这么打下去,即使攻破城池,老族也打废了。又有一个头人献策:国主待明人甚厚,如今是该他们回报的时候了。

  索林也知道明军一路都不肯打硬仗,但是自己也放了对方两次鸽子,也不好强求,之前想着,反正一路来摧枯拉朽,随他们去吧。现在看来,还是得舍着老脸,求明军出马啦。

  当日,索林搜罗了些金银玉石,求见朱慈煊,请求明军出手。

  朱慈煊表示,此事得和朝中大臣们商议。索林得不到肯定答复,虽然他也知道朱慈煊一个人做不了住,但是情急之下,指天起誓道:只要殿下助我攻破城池,索林立即起兵三万勤王,若违此誓,乱箭穿心而死。

  朱慈煊说道:爱卿勿急,待我和晋王巩昌王商议之后,尽早答复爱卿,同为大明子民,相信他们不会袖手旁观的。言外之意就是,我会帮你说话的。索林千恩万谢回去了。

  李定国等武将早就看出来阿瓦城打不下来了,之所以没急着一走了之,完全是出于情分。有明军保着,索林大军败了之后,还能安全撤回老挝。一旦明军先撤,缅甸一波防守反击,怕是太子的老丈人就得客死异乡了。

  因此,对于索林的求援,众臣纷纷表示劝索林撤军算了,明军肯定不能折在这里。更有人表示索林的誓言和放屁也没啥差别。这次连江国泰都没帮索林说话。

  朱慈煊见此便道:我看缅城是土城墙,我们可以造大炮帮索林摧毁城墙。

  殿下,我军目前存铜不足千斤,得备着修换铳管,况且全用了也就能铸八百斤的炮,远远达不到摧城的效果。

  朱慈煊思忖片刻,说道:那晋王以为多大的炮能摧毁城墙?

  这种土墙,虽然用不了四千斤的红夷大炮,两千斤是至少的。

  即如此,那就问问索林能否拿出几千斤铜来,他能交出来,我们就铸炮替他们攻城,不行就劝他退兵,我们护着他们退到木邦,然后我军北归。

  索林搜罗全军,凑到两千两百多斤铜,明军又添了点,花了三天时间,铸了一门两千四百斤的大炮。

  也不试炮了,等待大炮完全冷却,便立马拉上战场,实战当练。

  五月初六,过完了端午,平静了几天的阿瓦城外,响起隆隆炮声。一斤重的大铁球在阿瓦城上从天而降,这种炮的炮弹落点完全随缘,砸到城墙,则城墙一片剥落,砸到城内则砸死几个倒霉蛋,死状及其惨烈恐怖。

  一天三十发炮弹下来,城墙还没砸塌,缅军也没真正被砸死几个人,但是对缅军军心的打击是巨大的。连续几天炮击,在十二日的午后西城墙终于被彻底砸塌一块,联军乘势猛攻缺口处,缅军则组织兵力拼死防守,老军一度攻入城墙,并在缺口处建立前沿阵地。最终还是在缅人顽强反击下,推回到缺口处。两军拉锯了一个下午,双方都死伤惨重,直到夜幕降临,两军收兵。缅军连夜修补城墙,但因为联军骚扰,外加大炮不歇,修补效果很不理想。

  十三日才天明,双方又开启了地狱般的一天。

  十五日夜,阿瓦城中内乱,火光四起,莽白由亲卫护着由北门出逃。

  十六日,缅将那罗等人绑缚元帅边牙,开门请降。莽白及王室宗亲也被北门伏兵俘获。破城后,联军纵兵三日。

  完全控制阿瓦后,索林斩莽白及宗室,封赏族人,又分别遣人传檄四方,接受统治,和缅人相比,他除了完全兼并了缅邦和木邦外,其余各族,皆许人充分自治,只需年年上贡即可。因为他基本掌控澜仓江沿岸,私底下自称澜仓王。

  在庆功宴上,索林既不提分地分人,更不提借兵之事,虚头八脑一大堆,实的一句没有。朱慈煊主动提道:晋王先前向我提及分地分人之事,我看大无必要。索林闻言,心头先是一紧,又是一松,赶紧表示:大丈夫言出必行,待局势大定,一定得分。

  朱慈煊又说道:只是将士们去国远征,身心俱苦,我和晋王考虑后决定,只取年轻女子七千,以慰将士,余者线丝不取。

  七千年轻女子不是一笔小财富,但是前面客气话已经说了,朱慈煊又是自己名义上的主君,只能硬着头皮认了。

  之后白文选借着酒后,问索林何时借兵,逼他表态,索林考虑到缅甸新附,现在还不是和明军翻脸的时候。只能借口说,刚经大战,目前存粮不足,马上稻熟之后,一定起兵。又恐明军不信,为表诚意,当场命大儿子卜依:你带一万精兵同天军先回万象整治粮草,军情不必报我,一切听殿下调遣。朱慈煊又正式封索林为澜仓侯,其子卜依为东枝伯。

  明军内部,朱慈煊晋白文选为雍王,总兵以上皆封侯,又以抓阄的方式为明军七千老爷们指婚。朱慈煊不指望这些人对他个人多么忠心,只是力所能及为他们谋些福利吧,毕竟是大明负了他们,而不是他们负了大明。朱慈煊的现代思维很难理解他们在如此绝境下坚持多年的心理,他多次自问,这些人难道真是为了虚无缥缈的大义吗?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iquge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