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穿成年代文里的小哭包 > 82、第082章

82、第082章

小说:穿成年代文里的小哭包作者:舒书书字数:0更新时间 : 2021-06-06 14:49:41
等苏瓷和秦老爷子满面?笑意地从楼上下来,  李秋玲和秦卫东之?间?的气氛居然也好了很?多。两个人坐在一起看?一本习题册,看?起来秦卫东正在给李秋玲讲题。

        看?到苏瓷下来,李秋玲把她的习题册合起来,  装回?书包里,小声和秦卫东说了句:“谢谢你?。”

        苏瓷没有再坐下,  这就准备要走了,和秦老爷子和秦卫东打?了招呼,  叫上李秋玲一起出门回?学校去。

        秦老爷子在地摊捡漏的事情,  让苏瓷今天的心情变得格外好,甚至直接掩盖了叶苏红和孙建民两个人的事在她心里引起的一阵波动。

        已经有人敢出来偷偷摆地摊了,说明古董市场的复苏也就很?快了。要是能抽出时间?的话?,  苏瓷也想找点地摊去捡点漏。

        玩古董玩收藏,最让人激动的事情莫不过捡漏。

        花小价钱买个东西?,  经过鉴定是宝贝,转手就是几百几千倍的价格出去,这种事情但凡碰上一件,都足够吹上一辈子的。

        李秋玲看?出来苏瓷心情好,只好奇问她:“秦爷爷给你?看?了什么东西?啊?”

        苏瓷笑着说:“几个很?漂亮的杯子。”

        李秋玲知道,  苏瓷最喜欢这些东西?了。

        近来这几年时间?,她平时没事就在荒僻的地方找这些东西?,找回?家擦干净,还给一点一点地修起来,  好像都是什么价值千金的宝贝一样。

        有些人就是会对某些东西?有狂热的喜爱,  李秋玲能够理解。

        她看?着苏瓷说:“看?来你?和秦爷爷还真是志同?道合的忘年好友。”

        苏瓷笑笑,没再多说自己和秦老爷子。

        她看?向李秋玲,回?忆一下问:“刚才秦卫东在给你?讲题?”

        李秋玲点头,“你?和秦爷爷上去后,  我觉得挺尴尬的,就把习题册拿出来做。碰到一道题解不开,他居然主动给我讲。他没有看?起来那么不好说话?,还挺热心的。”

        苏瓷一副不意外的样子,“我早就说了啊,他就是个普通城里小孩。”

        虽然穿着打?扮时髦,外表和性格都有那么点不接地气,看?起来冷淡话?不多,但也就是个十几岁男

        生。

        两个人说着话?到学校,正好是吃晚饭的时间?。

        去食堂吃完晚饭,苏瓷和李秋玲也不出去乱玩,天黑后就回?宿舍老实呆着,借着宿舍里瓦数并不大的灯光看?看?书写写作业,等到关灯就上床睡觉。

        这一周的校园生活与上周没什么不同?,除了偶尔会遇到秦卫东。

        大概是接触几次有点熟了,李秋玲再看?到秦卫东的时候,变得自然大方了许多,可以很?正常地和他说话?,不再像一开始那样把自卑挂在脸上。

        苏瓷在学校不关注别的事,只管自己的学习,同?时照顾一下李秋玲的学业。

        她偶尔也会抽时间?一个人出学校去,在各种长街小巷找看?看?有没有出来摆摊卖老物?件儿的。

        但她运气没有秦老爷子那么好,居然一次都没碰到过。

        想想现在的社会环境也没有完全宽松下来,私下做生意还是有被抓的风险,碰不到倒也十分正常。

        这种碰运气的事,碰不到也没什么可懊恼的。秦老爷子也就头一回?瞎猫碰上个死?耗子,五块钱淘了四只花神杯,之?后也没再遇到有人出来摆摊卖这些旧东西?。

        他刚刚起上来的瘾头,硬生生被遏制住了,倒也是好事。

        人的运气不可能一直爆,他又不是懂行的人,待会出去喜欢什么买什么,那家里的钱哪够他这么造的。五块十块钱在这时代,也不是什么特别小的钱。

        开学一个月,到了秋收时节。

        这一年,向阳大队的水稻产量还是不高。

        农村人的生活依然得不到明显改善,有的地方甚至因?为旱灾吃不上饭,只能出门乞讨。

        也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农村正在酝酿一场改革,一场势在必行,谁也阻挡不了的改革。

        一九七八年下半年发生的事,是值得许多人铭记一辈子的。

        几乎所有中?国人的命运都在这一年的年底发生了转折,而国家也开启了它的新篇章。1

        从年初四月开始,到十一月份,全国各地“摘帽办”摘掉右-派分子帽子的工作全部完成。

        李秋玲家从此摆脱了成分的困扰,李秋玲也终于熬过十几年的歧视和白眼,自此直起了腰。

        钱小川的父母也在最后期限

        被解禁。

        但他们没有立即想办法安排钱小川回?去,于是钱小川放松了心态,认真感受起了他生活了两年半的小乡村。

        十一月二?十四号的晚上,改变农民穷困命运的事件,在安徽小岗村的一间?茅屋里悄悄发生。

        十八个农民在这间?茅屋里偷偷按下红指印,立下生死?状,正式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

        一份百字不到的包干保证书,下面?是十八个农民的签名和指印。

        而保证书上的内容主要有三条——

        一、分田到户。

        二?、不再伸手向国家要钱要粮。

        三、如果干部坐牢,社员保证把他们的孩子养活到18岁。2

        十八个农民顶着压力的伟大壮举,在其后的数年内,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至全国。

        包干到户、包产到户,让农村粮食实现了大丰收,也让我国农民慢慢摆脱了吃不饱饭的现状。

        十二?月十八日到二?十二?日,中?g第?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实现了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实行了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启动了农村改革的新进程。3

        因?为思想上的解放。

        从七八年十二?月到一九七九年春,云南五万知青罢工,请愿大返城。知青下乡事件终于出现了转折点,而知青回?城,也终于像苏瓷说的那样,拉开了序幕。

        向阳大队收到指令算是早的。

        七九年的元宵节一过,赵世满就拿了十三张回?城申请书去了知青点,对剩下的十三个知青说:“让你?们考虑一天,所有想回?城的,填好申请书,明天去大队部找我盖章。要是有不想走的,留下来我们也欢迎。”

        赵世满这话?一说完,知青点里瞬间?就发出了一阵欢腾欢呼声。

        自从云南知青罢工大返城事件发生开始,他们就在等着这个通知,总算让他们等到了!

        拿到申请书后,他们看?了又看?,小心翼翼放到桌子上,拿了笔来填写。

        填好了就激动地看?着,睡觉都要夹在枕头边的书里,生怕申请书会长翅膀飞了一样。

        第?二?天集体去大队部盖章。

        盖好章,钱小川拿着申请书立马就跑去找苏瓷,激动得气都喘不及,开口说

        :“我……我……我可以回?去啦!”

        苏瓷看?他高兴得要哭的样子,看?着他笑,抬手拍他的肩膀,“现在还信不信我?”

        钱小川拼命点头,“信信信!以后你?说什么我都信!”

        苏瓷故意笑着扫他的兴,“等你?回?去,我也说不着了。”

        钱小川收了些情绪,“我会给你?写信的。”

        苏瓷没再继续扫兴,“好。”

        分别的时候都会这么说,但其实根本维持不了多久。哪怕后来通讯发达,朋友分开时间?长了,也都会慢慢淡掉。

        然后钱小川还没再说话?,忽听叶苏红过来问了一句:“孙建民也去大队部盖章了吗?”

        钱小川被问得一愣,但他反应很?快,忙出声回?答:“我没和孙建民一起去,不太清楚。”

        苏瓷往叶苏红脸上看?一眼,没看?出来她有什么具体的情绪,也就瞧着有一点失落。

        这个问题,应该从年前的云南知青罢工事件开始,她心里就是有准备的。

        作者有话要说:1到2到3所有段落,取自各种历史资料    ,请牢记:,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iquge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