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第 68 章

小说:朕要这大明皇位有何用!(穿书)作者:痒痒鼠字数:0更新时间 : 2021-06-28 08:34:57
皇上思考中。

        按照皇上的本意,  关税银子,确实应该拿出来,虽然皇上放到自己库房,  也是花在大明。

        可这银子怎么拿?

        内阁六部九卿、东西厂司礼监,是内外两个衙门,  天天争斗,  恨不得对方手头短缺,有力气使不出来。一文钱难倒英雄汉不是?

        东西厂、十二监是皇权的延伸,是皇上的耳目喉鼻……锦衣卫的地位更超然。

        皇上的亲爹去世,  皇上登基,六年来,全靠锦衣卫、东西厂司礼监制衡文臣,确保皇权的“生杀予夺”,  确保皇上不是养在深宫,只能听文臣讲话的聋子瞎子。

        皇上眼睛一眯。

        东西厂、十二监必须存在,文臣武将越发掌权,他们越是要存在。皇上谨记徐景珩所说“人心不能试探,  不能心存侥幸……”

        “山东、浙江、福建、广东,五个市舶司,统一有东厂管理。南海市舶司里的官员,  全部撤出。南海暂时归属于广东省,  然直接归于朝廷管辖,  南海土司配合管理,  朝廷委派官员,类同西南四省。”

        皇上的语气平静。

        群臣震惊。

        皇上在说,南海的税务军务都直属于朝廷,地方政务半自治?满朝臣工,  面对皇上那双无情冷漠的眼睛,齐齐哑巴一般。

        他们想问,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要正式官员管理市舶司?问不出来。

        皇上从来对钱财没有心思,心大得很。

        他们一起看皇上,心里更是多的是愧疚。无他,这又是把皇上的私库收入,变成国库收入。

        可他们是大明臣工!他们不能答应,这样一来,宦官们就类似于正式成为大明官员,为大明国库做活儿。

        可是他们想反驳,却又不知道从何反驳,也没有底气反驳。

        朝贡贸易做大,繁荣沿海,造出来一批沿海富商,也富裕了皇上的小私库——皇上要养东西厂和十二监,光御马监的兵马就有两万,还要供应锦衣卫莫大的开销……

        好比这次宦官出洋,最终花大头的,是皇上的私库,不是国库。

        皇上目

        光平静,无声的询问。

        “诸位臣工,可是想着,锦衣卫、东西厂、十二监,都有户部批复银子?”

        群臣看懂了,心中剧震。

        动动嘴巴想问皇上,朝贡贸易,可否回归国家正常贸易?取消镇守太监和市舶司宦官?喉咙卡住一般。

        汉朝的绣衣直指身着锦缎绣衣,拥有直接逮捕地方豪强,审查地方官员的特权。“讨奸”、“治狱”,督察官员、亲贵奢侈、逾制……不法之事。

        郭嘉执掌,再是曹丕执掌。曹操欲广耳目,设立校事官,专门刺探臣民言行,向曹操进行举报。

        皇城司皇城司是宋代禁军官司名。不隶台察,不受三衙辖制,直属皇帝。

        群臣电光火石之间想了很多,他们知道,一个国家的衙门,也讲究有阴有阳。一些衙门,不管是什么形势存在,都是必然存在,从三皇五帝,夏商周,到现在的大明。

        君臣一起沉默。

        皇上无心揽钱。如果事情可行,皇上答应放手。朝贡贸易也归于户部管理,锦衣卫、东西厂、十二监,都有户部发俸禄银子,甚至解除锦衣卫、东西厂、十二监……所有人全部归于内阁六部九卿,做大明正式的文臣武将。

        文臣武将想的却是,朝贡贸易牵扯太大,即使归于户部,也必将有皇上直接管理。如今东厂宦官们负责市舶司,西厂宦官们负责各地方镇守太监,都已经比以前好了很多,出来不少好太监,民间都是赞扬之声——

        他们最担心的是,并不是宦官们。宦官们总归是皇上的宫人,最令人恐惧的是,锦衣卫复兴。

        锦衣卫创立之初,“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其首领锦衣卫指挥使,可自行逮捕任何人,包括皇亲国戚文武大臣,有比刑部更出名的监狱,有权进行不公开审讯,更掌管全国乃至藩属国的军政情报……

        锦衣卫曾经一度变成单纯的仪仗队,随便哪个文臣瞪一眼,都害怕地行礼。随之东厂崛起,西厂崛起……东西厂看似权力大,可他们是阉人,天然地被民众排斥。

        可是锦衣卫出来一个指挥使徐景珩!一番折腾,

        邓继坤、余庆……皇上的玩伴陆炳,锦衣卫的人拉出来,各个都是大人才。

        家里都有子弟进入锦衣卫·勋贵外戚,一个个蓄势待发,满身杀气。

        武将心情复杂、保持中立——皇上手里的银子,更关系到军费。他们并不想要户部卡住他们的军饷。

        文臣们看向七位阁老,七位阁老还是沉默——皇上手里的私人银子太多了,养的锦衣卫越发兴盛,民间人人向往锦衣卫不知道刑部大理寺。

        只有一声声呼吸的寂静中,几方势力沉默角逐。

        皇上耐心等候。

        太~祖皇帝没忍住冒出来:“他们在担心,徐景珩离开锦衣卫后,锦衣卫失去控制,肆意抓捕大臣。老祖宗那时候,胡惟庸、蓝玉两个案子,牵扯士族世家男女老少四万人,都是锦衣卫的手笔。”

        皇上表示,皇上信任余庆,相信自己能管得住。

        太~祖皇帝又说:“你相信没有用。他们不相信,他们害怕。如果他们能对付得了徐景珩,早就把锦衣卫吃的骨头渣不剩。”

        顿了顿,“徐景珩也担心,所以一直还挂着锦衣卫指挥使的身份。余庆,邓继坤,他们的祖先可以做指挥使。可他们都不是文臣的对手。陆炳可以,但他需要时间成长。”

        皇上一愣。

        徐景珩在楚王一案中,是故意要陆炳参与?

        皇上可以感受到,陆炳经过那件事情的变化。陆炳已经可以独立负责案子了。

        太~祖皇帝对此感叹:“徐景珩走的每一步棋,都不是随意。当然,也是随意。到他这个境界,行云流水不着痕迹,又经过一番生死,老天爷都算计……老祖宗也不知道,他如今实力如何。只庆幸他是大明人。”

        皇上忍禁不住的开心,眉眼中全是欢喜。看的太~祖皇帝和群臣一起头疼。

        汉太~祖跳出来,嘻嘻笑:“皇上你还小,不懂。那刘据,被废起兵造反到自杀,都是绣衣直指根据刘彻的意思操办。”

        “到三国曹操时期,校事官卢洪、赵达经常诬告陷害将军大臣,军中竟广为流传:不畏曹公,但

        畏卢洪,卢洪尚可,赵达杀我。还有大唐时期的典校卫,武皇后的内卫,李隆基的高太监……”

        皇上心里一沉。

        皇上看向下面依旧沉默的的奉天殿,目光视线扫过谁,谁都吓得从头冷到脚心。

        勋贵外戚们齐齐装乖,武将们尚可,文臣们忒委屈——锦衣卫那么大的权利,要干嘛?

        皇上不搭理他们所有人的小情绪,看一眼还坐在地上,随时准备哭嚎的户部之人。

        “户部尚书言之有理。大明的海贸关税,应该收归国库。市舶司不同于其他税务衙门,独立于内阁六部九卿。

        朝贡贸易额日益增加,市舶司的事情越来越多,人员配备也日益增多,朕都明白。当前维持不变。诸位臣工有更好的方法,可上书。”

        户部尚书领着户部的人,麻溜儿磕头行礼。

        内阁六部九卿都接受皇上的说法——市舶司直属皇上,但皇上没说,只说“独立于内阁六部九卿”,这就是文臣武将,读着儒家学说的人最在乎的,名份。

        武将们高兴居多,无他,皇上对军费最大方。

        勋贵外戚一起板着脸,完全不搭理这些文臣,莫名其妙的心理优越感——争这些虚名儿跟真的一样,银子到你们手里,你们真能用好?

        满朝大臣各怀心思,一起行礼,三件大事定下来,其他的都是饭后小点心。

        浙江、福建、广东、山东,五个市舶司,十来个港口的日常维护,是地方出?还是朝廷出?出多少?是不是一样多?各方势力争论一番,最后定下来,有朝廷出,具体多少,需要的时候再谈。

        有关于大明和蒙古互市的税赋,该不该归于关税?是不是类同海贸?都不大在意——互市赚的那点儿税赋,仅仅够朝廷花出去的维护费用,人员费用。

        甘肃咸宁侯仇鸾提出来:“皇上,大明和蒙古在边境互市,税赋混乱。臣提议,互市和朝贡贸易分开。朝贡贸易的税负归于国库,互市的税赋归也当归于国库。

        只臣担忧,甘肃不同于沿海,甘肃贫困,也没有山西那么多的富商,甘肃要大建设

        ,需要朝廷支援很多银子。”

        满朝哗然,户部的人最生气——商税增加还没见到影子,一个个的,都要花银子。户部尚书撸袖子就要和咸宁王打架,叫定国公出面安抚住。

        定国公:“启奏皇上,边境土地改革后,军户们有了土地,边境屯田重新归于秩序,每年不再仰赖内地输送粮食,此乃大善。边境治理有方,和平互市,皇上和朝廷耗费巨大心力,自然要更好地维护成果。

        臣认为,边境和内地的道路都要大修,其他建设也要加快。”

        户部尚书大怒:“那什么时候是个头?”

        定国公也生气:“户部尚书且说说,什么时候是个头?这不是你们户部应该操心的事情?”

        “边境兵将拿命打仗,刚刚和平互市,朝廷要收缩开支,要边境的老百姓喝风吟露不成?”

        户部尚书焉巴,可户部尚书刚刚有点儿“暴发户”的体验,岂能容忍国库又要空?

        就见户部尚书一屁股坐下来继续哭:“皇上,臣不是不知道边境军民的苦,可臣要顾着全大明百姓的口粮啊,皇上。

        皇上,大明的土地要改革,大明的商贸要改革,眼看着,大明的工匠也要改革,皇上,大明的钱粮,也改革吧,皇上~~”

        “皇上,那当年大宋也有类似的问题,王安石改革,青苗法、均输法、市易法,臣等认为很好,皇上,我们大明不是大宋,我们大明一定能完成大宋没有完成的改革,皇上~~~”

        户部尚书哭,户部的官员跟着哭,宋朝皇帝们在皇上的眼前鬼哭狼嚎,皇上懵。

        皇上还没琢磨明白银行、商家银号、官办银号……各自根本,又听到王安石改革的均输法、市易法,当下就打太极。

        “户部所言,有道理。朕记得,青苗法是为了维持粮食价格稳定,均输法类似湖广税赋改革,市易法是为了平抑物价调剂供求,限制奸商垄断居奇……”

        户部尚书一听激动啊,皇上早有关注!户部尚书麻溜儿地,从袖筒里摸出来一封上书,声音发颤:“皇上,其中利弊,臣与户部同僚都有研

        究,臣等根据大明情况,在市易法上做出改动,皇上请看。”

        锦衣卫接过来,检查过后,送到皇上的手里,皇上快速浏览,其他大臣:为了边境安宁,忍了。

        皇上大致看完,略明白一些:“很好。其他各部各司,有建议者,皆可上书。”

        “吾皇圣明。”

        群臣一起高呼,户部的人可算是心满意足。接下来就是更小的事儿,有大臣对三分之二的河套纳入山西,大有意见。提出山西如今和广东、山东一样,地盘太大。

        又扯到山西商人,山东市舶司的事情,广东官员、毛纪等等山东官员,齐齐参与进来。

        毛纪声若洪钟:“启奏皇上,山东土地多,辽东都归属于山东,这是太~祖皇帝和永乐皇帝定下来的。他们因此不服气,乃是胡搅蛮缠。

        金州卫属于辽东都司管辖,港口优良,只人口不多。山东先开青岛、蓬朗、威海做港口,留金州卫做下一批,乃是合理。”

        皇上表示了解。对山西和河套的情况,琢磨一会儿:“河套暂且类比南海,直属朝廷管辖。”

        群臣俱是欢喜。这样一来,山西就不算是边境了,河套才是。

        二月十五的大朝会,诏书颁发天下。天下震惊。

        大明的老百姓不敢相信,可又顾不得不相信——

        大明的官员俸禄,真涨了?

        各项商税都加了?又减了?

        海贸和互市的关税各有涨幅?

        朝廷对于走私查的更严?

        据说水师查封好几个私人小港口……?

        这一件件大事,那可都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天大事!

        因为大明查处贪污,正惊骇的老百姓们,放下心来。

        天然仇富的老百姓拍手欢呼,都夸皇上英明,皇上仁慈。

        部分大商人准备借此大机遇,大干一场;部分着急的大商人试图转移银子,结果刚出海就被水师抓住——查抄家产,名字宣告天下,满大明都知道这一家族的人,居然带着大明的银子出海……

        这给大明所有人带来震动,皇上的意思很明显——胆敢逃跑去海外,有本事你跑。

        各方沉默。甭管是盘剥百姓的大贪官,还是试图转移银子的大奸商,皇上竖起来铡刀,谁也不姑息。宣武门口的大炮天天响,一颗颗人头滚落到地面,流下鲜红的血,染红地面。

        大明的老百姓,一面大为痛快,一面痛骂不良奸商叛国,一面各家各户打着小算盘,积极争取更好的日子——士农工商,各有各的忙乎,皇上也忙啊。

        皇上不光忙,还忙里偷闲,拉着徐景珩逛街。

        徐景珩对皇上这春天小禾苗一般,活力无限的小模样,那是真无法拒绝。二月二十八,满天飞着大风筝迎接阳春三月,皇上说春天要穿春天的衣服,那就要穿的桃红柳绿,徐景珩也答应。

        皇上平时都是粉嫩的桃红色裤子,配上天蓝色的上衫,鹅黄色的软底丝绸靴,用色那个叫大胆却不显得突兀,妥妥的儿童版脱俗。出门那更是能折腾。

        皇上自己一身里外,从头到脚都是粉桃红,还要徐景珩一身粉紫,从帽子到腰带到靴子,都是镶嵌各色大小不一的,明珠宝石钻石玉石,“低调”地奢华。

        尚衣监送来衣服的人捂脸,伺候皇上穿衣服的小太监捂脸,唯有皇上精神抖擞,皇上仗着自己长得好,怎么闪亮怎么来,那显摆的架势,看得红石头里的鬼鬼们都捂脸。

        皇上矜持且谦虚:“这是春天的‘亲子装’,你们不懂。”皇上抱着他的蹴鞠小球,背着斗鸡小白的鸡框,牵着徐景珩的手,昂头挺胸,出发。

        所有人,服气。

        皇上你长得好,你的本事。

        指挥使穿着一身粉紫,居然不显得娘兮兮,反而多了几分不同于传统含蓄雅致,却又莫名凸显华夏男子优雅、飘逸、尊贵、华丽、魅惑……的风采,吾等除了服气,只有五体投地地服气。

        文老先生摇着扇子,叹气:“果然是风采照人徐公子。”

        红衣侠摇头:“皇上,你将来长成徐公子这样,可怎么好?”

        皇上自信且自恋:“朕和徐景珩都是大明好儿郎!”

        众人:“!!!”

        众人没法说,长得太好,那就

        跟“怀璧之罪”一般,爱美的人趋之若鹜,哪管你是不是好儿郎?恨不得你不是好儿郎。

        皇上小孩子自然不懂,出来宅子,一边踢球一边呱呱:“西洋人的宝石切割,和大明的不一样。大明的玉石是软的,钻石是硬的。大明没有切割经验,红绿宝石都是整个天然的形状。徐景珩,钻石可以用来切割哦。”

        徐景珩接过来皇上的鸡框,拎在手上:“是不是用钻石切割钻石?此法好。”

        “以前的宝石,都是大颗大颗,纯天然形状。张佐说,大明的宝石业将进入新的时期。因为有了切割工艺。碎宝石用处不大,都拿来给衣服镶边儿。”

        “……好主意。”

        “大颗亮亮的好看。”

        爱美·皇上,小球上也有碎钻,皇上把小球在身上从头到脚转一圈,没有落地,完美。几句话的功夫,到大街上,满大街的人围观,真真是车果盈车、看杀卫玠。

        早春的北京城,满大街的颜色绚丽,男子们奇装异服各花心思,斗鸡、鹦鹉、画眉……齐齐露面。女子们一身红、紫、黄、绿争艳斗研,尤以红裙姣姣,罗衫叶叶绣重重、眉黛夺得萱草色……

        可都没有这两个的大胆装扮引人注目。

        偏偏皇上心大,越多人喜欢他越欢喜,那炫耀的小样儿,满大街的人,服气!

        有个四五岁的小男孩,看一眼自己的蓝色衣服,看一眼那小哥哥的一身桃红,和自己爹爹喊着“要”。他爹看看胖儿子的黑面堂,怎么办?这是遗传!

        有个同样一身桃红色,用黑、白、灰冲淡艳色的年轻人,捶足顿胸——不是艳色不能穿全,而是自个儿长得不够艳,撑不住!

        外面长袍、里面上衫下裤、鞋袜帽子腰带……都是同色系,皇上和指挥使来到城西的斗鸡坑,参与斗鸡的人不看斗鸡看他俩。

        上万人行注目礼,皇上可算是完美达到今儿的所有目的,得意地笑,得意地笑。听到众人说徐景珩“一身粉紫也是萧萧肃肃,爽朗清举……”更是得意的找不到东西南北。

        徐景珩在一张躺椅上坐下来,用一口

        酒,看着洋洋得意的小孩子,眼神宠溺。

        红石头里的鬼鬼们一起起哄:“指挥使你这张祸国映民的脸,你看看大小姑娘们脸红的……”皇上一转头,对在场的姐姐姨姨忒友好地笑——万一有个合适的好女子,朱载垣就有弟弟妹妹~~~

        满怀梦想·皇上,从鸡框里放出来他的斗鸡小白,开始打比赛。斗鸡比赛完,去和小孩子们玩蹴鞠,就感觉自己和春光一起明媚,和春花一起烂漫,春风拂面,皇上也是小春风一缕……

        中午回来,一数银票,两万两变十万两,眉开眼笑地乐:“徐景珩,朱载垣赚银子。”

        徐景珩失笑:“皇上棒棒。”

        余庆端着参汤进来,也笑:“皇上前几次出宫,北京城的小儿郎都为了穿‘飘飘鞋’,可劲儿练习功夫,还为了穿桃红柳绿天蓝,可劲儿美白。明儿不知道又穿什么?”

        皇上接过来参汤试试温度,端过来,看着徐景珩一口气喝完,满意:“红色好看。紫禁城朱红的宫墙,非壮丽无以重威,大明的官服,非紫气不能形容。”

        “是极是极。臣听西班牙人说,大明的红色,鲜活得让人看到第一眼就心跳加速。这都是太~祖皇帝的功劳。”

        皇上也“是极是极”,还说:“太~祖皇帝聪明。”

        太~祖皇帝噎住——他那么多的文治武功,在这赖皮子孙的心里,就因为选衣服聪明。徐景珩领着皇上洗漱,红石头里面的鬼鬼一起笑话太~祖皇帝。

        “老朱你看你折腾理学折腾的,叫朱载垣穿粉色,明儿大明儿郎都穿粉色。”

        太~祖皇帝气得失去理智:“粉色哪里不好?大明好儿郎,穿粉丝也一身男子气概。”鬼鬼们更笑话他,有本事你也穿粉,气得太~祖皇帝和他们打成一团。

        蹲墙角的一伙儿鬼鬼吸吸鼻子,谁也不敢吱声。每天被抽鞋底·唐玄宗满心怀念:“大唐遍地榴花染舞裙……”被他亲爹亲爷爷一起抽鞋底。

        皇上看着鬼鬼们的闹腾,刷完牙腾出来嘴巴,也有问题:“为什么大唐人跳舞好看?为什么好儿郎不穿粉?”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iquge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