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我在大宋二三事 > 第三十六章 宋朝的官制

第三十六章 宋朝的官制

小说:我在大宋二三事作者:古国神游字数:2299更新时间 : 2019-09-08 12:10:52
  方仲永哼着小曲出门了,方承志无奈摇头叹息,其实他希望双方握手言和。

  可惜,方仲永绝对不会原谅王安石的,他能够理解方仲永的痛苦,也尊重方仲永的选择。

  至于儒家最喜欢的圣母和道德绑架,对他来说不存在。

  “方兄,既然家中有事,就不打扰了,他日再会。”

  苏轼、苏辙两兄弟知道方家今天肯定被此事闹得不舒心,他们再在这里就平添麻烦,所以就顺势告辞了。

  送别了二苏,方承志看着牛皮膏药似的王惟一,老头好似主人似的毫无察觉,理直气壮。

  “老神仙,外面这么多人花钱请你去做客,你干嘛赖到我们家?”

  “呸,老头子算那门子的神仙,老头子还不知道自己多少斤两?真要出去,那自己一辈子的名声就要毁于一旦,这还不都是你惹起了的?所以你要负责。”

  擦,这是那门子的歪理,方承志竟然觉得还有几分道理,可是家里突兀的多一个老爷爷算怎么回事?

  最可恶的是这老家伙经常把他那群孙子们混吃混喝,不说花多少钱,这已经严重影响自己的生活了,这件事必须要解决。

  “你就回家安享天伦之乐、子孙满堂多好?我给您一大笔诊金行不行?”

  王惟一坚决不同意,他现在可不敢离开这里,外面对他的传言越传越离谱,汴京人都拿他当神仙,就连皇帝都快信了。

  他现在就是借口方承志后患未除,他一离开就前功尽弃的名号住在这里,他一出去还不被人抢了?

  万一他们真的让自己救死人,那不就完了。

  “行,你可以暂时住在这里,但是你那群孙子们绝对不能再来了,他们已经严重影响我们家的平静生活了,你要是不同意,那我只能和请王安石一样把你请出去了。”

  王惟一气的瞪眼,让他见不到孙子怎么行?那可都是他的心头肉,他怒斥道:

  “你还是新科进士,有没有一点仁义之心?老头子这么大年纪见不到孙子还不如死了呢。”

  方承志可不受他们的道德绑架,虽然老头出手救自己,不说他的功劳多大,就算他救了自己,那也不能自己一家人变成他们家的奴隶吧?

  他自己救了,自己可以付钱,同时对他的救命之恩也十分感激,就算他要万贯家财,方承志眼都不眨一下。

  可是这老头呢?

  赖上他们家了,他这么大年纪养着也就罢了,可是他居然还让他那一二十个孙子、重孙子经常来他们家搅得天翻地覆,简直就是十几个齐天大圣大闹天宫啊。

  “要么就给你钱离开我们家,以后我一定会回报救命之恩;要么你住在这里,你那些孙子不能再来了。就这两个条件,你自己选吧。”

  方承志说完就转身离开,他受够了一群无法无天的小猴子的折磨了,再这样下去他都要疯了。

  谁要是觉得他做的过分,那他自己体验一下这样的生活,看他怎么办,要是觉得应该收留一群小猴子,那方承志真的要赞美一声:圣人。

  王惟一仰天长呼,痛心疾首:

  “你怎么能这么做?可怜我八十高龄还要受此欺辱,人心不古啊,还有没有天理啊。”

  方承志不理会他的叫喊,有时候心软会给你带来一辈子不必要的负担,方承志可不想给自己和三娘找一大家子主人。

  “三娘,今天吓坏了吧?”

  在后面揽着三娘的细柳柔腰,安慰她弱小的心灵。

  “有官人在三娘不怕,只是担心官人。”

  “我已经没事了,有什么好担心的?”

  她觉得身子发软无力,扭扭腰,小声道:

  “我怕那个人会做出让你为难的事情。”

  方承志神清气爽,笑道:

  “嘿嘿,咱不怕,就算有什么事我也能解决,相信我。”

  “嗯!”

  “娘子,你看我身体都彻底好了,今晚咱们谈谈人生吧。”

  三娘捂着通红诱人的脸颊,摇摇头:

  “不行,老神仙说你不能行房事。”

  方承志心中大骂这个老家伙,太坏了,自己都好了,竟然还不能跟自己媳妇睡觉,还有天理吗?

  方承志心急火燎,急忙问道:

  “那老头说什么时候才行?”

  三娘摇头道:“没有,老神仙说要看身体的具体情况。”

  我擦,这个老梆子,这不是敲诈吗?

  这是拿捏我啊!难道我还不能睡自己媳妇了?

  喵了个咪的。

  次日。

  今天是宣布新科进士差遣的日子,宋朝的管制非常复杂,让人看的眼花缭乱,这是因为太祖赵匡胤为了限制官员做出的平衡之术。

  大致的来说,宋朝的文官可以分成:官、职、差遣。

  官,也称正官,指三省六部及寺监等的各种官称,如仆射、尚书、郎中、中书舍人等只作为官员定官位和俸禄高低的官称,称为寄禄官。

  比如方承志进士之后被授予的太学博士,就是官,这个官没有职位,就是算工资的。

  职,也称职名,指馆、阁、殿的学士、直学士、待制、修撰、直阁等,在馆阁中实际任职的称为馆职。

  其他朝廷和地方官员所带的修撰、直阁等较低的“职”,称为贴职,除宋初外并不实任其职,只作为文官的荣誉衔。

  比如方承志的老丈人庞籍此时就是观文殿大学士,观文殿大学士就是从二品的职,大学士就是馆阁的最高荣誉称呼了。

  差遣,是官员担任的实际职务,也称“职事官”,“差遣”本身无品级,以“官(寄禄官)”定品。

  除同平章事(宰相)、参知政事(副宰相)、枢密使(国防部长)、副使、翰林学士(皇帝顾问、参谋)等外,“差遣”职务名称前通常都带有“判、知、同、提举、提点、管勾(干)”等字,如判尚书省事、知府等。

  除此之外还有勋、爵,不过一般都是授予老臣或者死后追封。

  比如:护军、上护军、柱国、上柱国之类的都是勋。

  比如:开国男、子、伯、侯、县公、郡公、嗣王、郡王、国公、亲王之类的都是爵。

  赵匡胤这么搞就是为了不让官员手里的权力太大,官员直接互相掣肘制衡,虽然确实有效却也造成了效率低下、官员众多、拿钱不干活等等后果。

  今天他们就要去吏部大院听从皇帝对自己的差遣,官是拿工资的职业评级,职是你的荣誉称号,差遣才是宋朝官员真正的职位。

  向他们这种新科进士按照惯例,一甲三名留在汴京进入某个馆阁,过两年就升迁,再过两年就能人一任知州或者通判。

  方承志这种乙等的就要外放,基本上都是到某地任一个八品左右的小官,干的好两三年之后就会升迁做一任知县或者其他。

  进士名次更靠后的比他们差一点,但也基本上没什么两样,在宋朝有了进士出身升官那是相当快的。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iquge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