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我在大宋二三事 > 第三十一章 清冷的月儿(求收藏、月票,保证五更)

第三十一章 清冷的月儿(求收藏、月票,保证五更)

小说:我在大宋二三事作者:古国神游字数:2198更新时间 : 2019-09-07 17:43:30
  汴京城炸开锅了,太学士子在大相国寺将新科进士方承志活活打死了。

  这个消息如同一颗炸弹扔进了大海,掀起了惊涛骇浪,同时以汴京城为中心,极快的速度向四面八方扩散。

  这可是大宋从未有过的事情啊,作为国家脸面的太学士子,竟然就在光天化日、数万百姓面前行凶。

  一时间整个汴京都在议论这个消息,茶馆里、脚店里、酒楼里、瓦舍里、勾栏里、青楼里、赌坊里、甚至皇宫里。

  与大相国寺隔着御街相望的开封府,作为整个开封府、东京汴梁的行政中心,开封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包拯坐在开封府后院的亭台里,桌上的茶早就已经冰冷,包拯却丝毫不知,他皱着眉头,捋着花白的胡子苦苦思索,不时的唉声叹气。

  “怎么就死了呢,老夫当初要是拦下来就好了,当时怎么就迷了窍呢!我怎么会连一个小小的士子也容不下呢,难道儒家真的这么脆弱,连质疑都不许有吗?”

  包拯喝着冰凉的茶,不断的自言自语,现在出事了,在他的面前出事了,包拯遇到了他一生中最艰难的抉择。

  事情经过他很清楚,所有人都清楚,现在整个汴京城的人估计都在看着他的选择,看他包拯的选择。

  “大人,吏部侍郎曾公亮相公到门外了。”

  一个花甲老人身体健朗的快步走了进来,曾公亮一来到亭榭就紧走两步问道:

  “希仁(包拯的字),这件事你打算怎么办?”

  包拯依旧坐在石凳上沉默不语,深知包拯脾性的曾公亮急忙劝解道:

  “希仁,这件事你可要慎重啊,这可是上百太学士子,法不责众啊,再说这个方承志污蔑圣人,欺师灭祖罪有应得......”

  曾公亮还么有说完,王朝又过来了,他看了眼曾公亮道:

  “大人,文相公和韩相公来了。”

  文彦博和韩琦一前一后走了过来,他们脚步十分焦急,看到曾公亮也在,他们三人微微点头示意。

  “希仁,我知道你一定很为难,这件事我觉得还是不要闹得太大,明天让那些士子来自首,到时候你就判方承志欺师灭祖,士子们一时冲动但情有可原,打他们几板子关两天就放出来,你看如何?”

  文彦博和韩琦刚才在路上商量了一路,觉得这么判的话其他人也说不出什么,反正整个儒家把控话语权,老百姓听到的还不是他们想让他们听到的!

  到时候他们几个大佬在舆论是发发力,把方承志彻底打成欺师灭祖的小人,这样那些士子受点苦不但不会有事,反而是莫大的荣誉,会成为儒家英雄一般的人物。

  包拯对了这两个当朝最重要的大臣不但没有起身行礼,反而冷脸相对,对他们说的解决办法没有任何表示。

  王朝此时又走了过来,他神色古怪道:

  “大人,富弼相公来了,还有其他十几个相公都来了。”

  “希仁~~.......”

  一会儿,不大的亭榭就挤满了当朝大员,这些人随便一个都跺跺脚就能让天下震三震的大人物,此时却急的团团乱转。

  而开封府的主人翁包拯却始终坐在石凳上一动不动,面对整个朝廷全部顶尖大员的劝解、逼迫不置可否,他越是这样其他人越害怕。

  苦苦劝解了半天也不见包拯开口说话,大臣们无奈离去,出了开封府,曾公亮拉住文彦博道:

  “宽夫(文彦博字),你一向智计百出,现在那包老黑不松口,你说怎么办?”

  “是啊,文相,你一向老谋深算,诡计多端,不办人事......”

  其他人也跟着附和,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官职最高的文彦博身上,文彦博背着手来回踱步,他看着高空明亮的月光,长舒一口气道:

  “包老黑这个家伙冷血无情,要是让他主审一定会严办太学士子,为今之计只有让大理寺接管案件,然后再由刑部、监察御史三司会审,将案件抢过来,不给包老黑机会。”

  “哈哈,文相果然一肚子坏水,佩服佩服。”

  “宽夫兄不愧是当朝执宰,这下可以搂着小妾睡个安稳觉了。”

  “此计甚妙,就算包老黑再牛气还不是没办法?哈哈,对了,那些太学生如何了?”

  “咳,这个......,在听说方承志死了后,全都跑路了,就连那些没打人的也怕被抓了顶罪全跑了,太学空了!”

  “.......”

  皇宫,御书房。

  赵祯处理完了今天的工作,放下毛笔伸伸懒腰,打了个哈欠,好似想到什么,出声问道:

  “大陈,今天那件事现在什么情况?”

  陈琳就知道皇帝一定会问起这件事,所以他也一直在关注,果然,皇帝询问了,好在他跟在皇帝身边几十年早有准备。

  “官家,据说那方承志死了后,他家娘子还请了前御医‘银针圣手’王惟一老爷子前去医治,直到现在也没有出来。

  还有就是朝中的相公们都去开封府找包拯了,据说不欢而散,相公们准备把案件抢过来交给三司会审,最后就是太学生们全跑光了。”

  赵祯听后默默无声,没有发表任何意见,只是叹了口气,背着手走出书房,抬头望着亘古存在的月亮不知在想什么。

  汴京城,久住王员外家客栈。

  “兄长,我听说方兄他......”

  苏轼略一沉默,神情黯然的点点头,他也听说了,他十分敬佩方承志知难而上的勇气,对他的遭遇十分愤怒,只是那又能如何?

  让他们去对抗儒家吗?

  苏辙眼神一暗,他虽然和方承志没说几句话,却对这个与众不同的人十分好奇、惺惺相惜,还有些不甘心,要知道他比自己还小一岁。

  “兄长,你觉得方兄说的是真的吗?天人感应是一个上千年的谎言?”

  苏轼心中很乱,他不知道天人感应是不是真的,以前他没觉得什么不对,可是在方承志拿出数据的时候,只觉得历史上那些因为天人感应导致的事件有些......滑稽。

  “我...不知道,好了,休息吧,明天我去送他最后一程。”

  苏轼从来没有这么心虚过,他这个人有着辩证思维,搞不懂的事情就去尽量搞懂,他回到自己的房间搬出一箱箱的书籍,开始疯狂的搜集各种信息。

  他希望能够在历史中找到足够支撑他信心的信息,他接受的儒家教育告诉他,找到足够的信息反驳方承志的理论是错误的。

  可是在心底不断有一个声音在回荡:

  “你知道的,在你去求证的那一刻,你的心里已经有了真正的答案!”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iquge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