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百物屠 > 第十一章 王皇后的训诫

第十一章 王皇后的训诫

小说:百物屠作者:陈风徐字数:3887更新时间 : 2021-02-27 14:44:25
  薛沈二人离了明政殿,一齐往宫门走去,薛赫心有余悸,忡忡道:“太傅今次前来,可也是为了罗明?”

  沈可人附是,即道:“你我二人,一个是文嗣院大博士,一个是东宫太傅,一个执掌大魏文科,一个负责帝子学习,都是文中要职,文章会对大魏,有益无害,只是咱们也都明白,官家与皇后,并不是为了真正的文章会。”

  话至此处,二人心照不宣地停下脚步,薛赫四下一看,方轻声打住,“哎,太傅慎言。”

  沈可人亦是叹气点头,“皇后中意薛家长孙为太子伴读,满朝皆知,而今,官家中途生变,让罗大监的庶子充任伴读,皇后心里难免不服,更重要的是,这个孩子刚来东都,名誉远不及其是,无论怎么看,官家都不像是择贤良之士,而是像过于偏宠罗大监。”他看似几句不痛不痒的话,却立时点醒了薛赫。

  他幡然大悟,眼里明快起来,“太傅说的是。”

  “我就是担心罗家与你们薛家因为此事再有了嫌隙,可就是得不偿失了。”在沈可人看来,文章会虽然是帝后二人择优之角力,可终究伤了薛罗两家的亲善。

  “我又能怎么办,刚才明政殿上你也看到了,官家也在试探我。”薛赫实在头疼。

  “这件事你主理,有什么事尽管来找我。”沈可人这句话略慰他的烦忧。

  “有太傅这句话,我也稍稍宽心了。”

  “且安心去做,不出了纰漏,咱们就只看官家与皇后,如何安排吧。”沈可人愁眉长展,极目远天。

  罗家兄弟二人下了学便来到天门榜处,挤进了人群之中,才看到张贴的名单告示,头一个便是罗明。

  “哥……”看到自己的名字在第一个,罗明有些慌了。

  罗沉看了看上面的名字,别人他不认识,薛其是,那可是名扬东都的天才,东都谁人不知,薛家此子,三岁由文嗣院启蒙,五岁在国史院读史册,七岁能成文章,九岁舌战东都国学监群生,十岁便考入国学监为直学士,令人称羡。而今已经十六岁,马上就是及冠之年,而他的名字,赫然就在罗明之下。

  “走,咱们先回家。”罗沉拉过罗明,二人走出人群,上了马车,罗沉吩咐一声回府,马车便辘辘而动,压过了踪迹纷杂的路面。

  罗沉坐在车内,心情复杂地看着罗明,随后宽慰道:“咱们也都听沈太傅说了,这次文章会不过就是大家对坐叙话,可能就是因为你是太子伴读,为了给太子面子,才把你放在第一位。”

  罗明此时并不知道薛其是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只觉得心里突突的不安生,就好像被什么东西缠住了一样,坠得难受。

  “我总感觉自己惹了祸。”罗明垂头丧气。

  “这叫什么话,你不过就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只是比别人做得都要好,才会被人注意,你没看见,时不敏最近多眼红你。”罗沉并不觉得自己的弟弟惹了祸,反而他引以为荣。



  罗明低头不言,从箱子里拿出半块饼来,攥在手中,不知道是吃还是不吃。罗沉看着他,轻轻捏了捏他的小胖脸,小声道:“你放心,不管你出了什么事儿,哥永远站在你这边。”

  罗明的两双眼睛立时湿润起来,巴巴地看着罗沉,好似那泪珠子一不小心就能连串掉下来似的。

  他使劲儿点了点头,而后咬了一口饼。

  罗沉不免一笑,拍了拍他的肩膀。

  二人不知,此时家中,已经有贵客到访。罗府外头,正是侍卫严立,估摸着二三十个人穿甲执矛,把住了罗府门口。一辆披戴金罗纱,满缀流苏的马车停在一旁,两匹登云蹄正在垂头休息,时不时低喑两声。

  正厅堂里,一个满面尊荣的妇女端坐不动,二目微闭,只留余光扫地,见光影中起起落落的尘埃,愈加心平气和。此女子高梳望月髻,虽只有两根簪子,却都是无价之宝,猫儿眼明夜簪子在上,碧玺星斗簪子在下,整个魏国,除了皇后,也就只有她才能用得起这种华贵的簪子。

  “大夫人您今日屈尊而来,实在是准备不周,您多担待。”罗保朝回来的早,前脚进了家门,后脚她便来了。

  东都谁见了都要称她一声大夫人,正是伯岳侯的元配夫人李撷桂。

  她如今身份尊崇,却也不过曾是个教书先生的女儿。这世道,荣华富贵和贫穷困苦,都是百姓的。百姓是皇家,百姓也是农家,百姓也是叫花子。

  “罗大监言重了,妾身今日突然来访,是为了前些日子,不敏在天青影里出言不逊,不仅折辱同窗,更是对官家的不尊重,若不是罗大监的儿子好言劝阻,不敏便要闯下大祸,因此,妾身是来感谢罗大监,教子有方的。”她轻柔柔地说完这些话,最后几个字却刻意留了重音。

  罗保朝心知肚明,这是来兴师问罪。

  “大夫人,您这么说,我是愧不敢当,侯爷对小侯爷那才是教导有方,我的儿子,不过是多管闲事了。”罗保朝并不惧怕一个伯岳侯夫人,他一脸赔笑,说的话却是丝毫不退让。

  你们伯岳侯满门风盛东都,走到哪里都是刀劈枯木、风卷残云的气势。若这是在外头,敬让你夫君的身份,对你以礼相待,可你如今都横行霸道到我的家里,在我的堂内,骂我的儿子,我若再相让,就有些怯懦了。

  这位大夫人闻言,脸色变了三变,十分难看,眼睛也睁开,恶狠狠地瞪着罗保朝,“罗大人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罗保朝微微一笑,看了看外头,指着门户,方道:“等到哪一天,这亲卫禁军若是严防死守着侯府的大门时,大夫人就会知道我在说什么了。”

  大夫人倒吸一口凉气,怒极反笑,“罗保朝,你这是要反了天吗?”

  “哎呦喂,大夫人言过了,言过了,小臣的天那是官家,是大魏,决计不敢反了天,”罗保朝话锋一转,“大夫人若是说我今日反了天,传出去,恐让侯爷遭人中伤啊。”

  他不卑不亢,嘲弄着她。

  只听大夫人怒喝了一声:“放肆!”

  “放肆?”讥诮的声音从外头悠悠传来,罗保朝本来还笑着,一听这声音,立马收敛面色,严肃起来。

  大夫人也是一愣,回头看了一眼,方见还穿着练功服的玉怀璧大步走了进来,她手里还拿着一把月下花刀,环柄上系着红缨,乍一看好似神武的将军。

  屋子里的外人一见,都是本能性地往后退了半步,大夫人看了看外头,心里只道不好,这要是带一两个侍卫进来,也能震一震这母夜叉。

  “你想干什么?”她强自镇定着,打量着玉怀璧。

  玉怀璧把刀一横,不屑道:“我警告你,你别在我这儿放肆,你回去问问你们家侯爷,这东都上下,官家也算在内,我玉怀璧谁不敢打,又怕过谁?”

  她说的不错,当今皇帝自幼习武,玉怀璧就作为小师傅对其进行训导,别说是动手了,便是棍棒相加也不计其数。

  大夫人不禁咧嘴一笑,“这话传出去,你可有几条命去填补?”

  “巧了,待会送你出门,我自个儿在大街上喊,我倒要看看,到最后是谁的命去填!”玉怀璧从来不怕这些威胁。她就是刀剑堂中滚着长大的,虽未杀过人,却也见过不少血,作为一名武者,死这种事儿,她早已超然。

  “不是,你们疯了?我可是伯岳侯夫人!”大夫人明显觉得这一切都不可思议,伯岳侯这三个字,在东都人耳朵里,那就是小皇帝一样的存在。足以令闻者心惊胆战。

  玉怀璧轻蔑地从上往下打量着她,啧啧道:“大魏的官制,封侯拜相,都是一品的官,你也就不过是个一品官的夫人,是,官家为你加封了保国夫人,那我还是从小就被先帝当成公主养大的呢,我夫君在朝,做的是天子亲臣,敕事监由官家直领,敕事监大监也是一品的官,咱们两家同为一品,你在我家里这样撒野,我要是还低声下气,让你风光,传出去,面上是打了我家的脸,可实地上,是打了官家的脸,你们伯岳侯府就这么想让官家掉脸?”这一通话下来,大夫人是哑口无言。

  罗保朝憋着笑,咬了咬下唇,自顾自地点了点头,自己的夫人这番话,那可真是雷霆贯耳。

  看着瞪大眼睛的大夫人,玉怀璧将刀一举,后面便有小厮上来接住,退了下去。她方道:“请吧,大夫人,回家去吧,自己想想,你今儿来是为了什么。”

  大夫人艰难地动了动嘴角,想笑,但是又实在笑不出来,心跳的厉害,喘气都不均匀。

  一时间,厅堂内,鸦雀无声,但听她急促的呼吸。

  “好,今日这件事,我们伯岳侯府记下了,你们如今风光正盛,但是也别忘了,太子伴读这样烫脚的位子落在你们家,以后,不用我多说一句话,也有你们遭难的时候。”说完,她便气冲冲地走了出去。

  玉怀璧和罗保朝站在原地,都没想着送她一送。二人对视着,直到听见外头车轮转动的声音,罗保朝才要走出去,只道了一句:“我去送送。”

  “你回来。”玉怀璧知道他不会出去,但还是伸手拦了他一把。

  “不是,这咱们不好不送吧,于情于礼的。”罗保朝故意装作一副深明礼仪道德的模样。玉怀璧见了立马笑出声来,指着他的鼻子道:“行了,人都走了,在的时候,你都没装,走了你这装什么劲儿?”

  罗保朝也没绷住,一下笑了出来,“夫人圣明。”

  “哎呀,这伯岳侯府还真把自己当成皇帝了怎么着,一个夫人也出来这么嚣张,我刚才没好意思说,她爹到死都还是个教书的先生,她自己得了益了,飞上枝头,这就不知道东南西北了,你知道吗,当年她还没嫁给伯岳侯的时候,还不是这个样儿,真是,荣华富贵过惯了,忘了本了。”玉怀璧把手腕上缠着的一圈长布解了下来,罗保朝便伸手接住握在手心里。

  看着这布条,罗保朝亦有些感触,“荣华富贵,害人的毒药。”

  “别说这没用的,我问你,你今天这样对她,真的想好了吗?虽然说我刚才说的在理,但是伯岳侯势力太大,如此贸然招惹,必然后患无穷。”玉怀璧的心里也在打鼓。

  罗保朝回眼看了看正厅堂中间挂着的一副《洛河澄沙图》,忽然想起一首诗,遂言道:“无处寻沙水下藏,平波静影转流光。白日抬头云遮望,潜鱼翻身浪打桨。”

  玉怀璧闻言沉默,她知道,罗保朝选择和伯岳侯作对,那是要给皇帝表忠心,这个敕事监大监的位子,可没那么好坐。明眼人都知道,伯岳侯那就是皇帝心口的一根刺,拔不得,但是也疼得慌,他嚣张跋扈,不过就是自己在为自己掘坟。皇帝之所以放任他,无非就是现在的时局并不合适,动这一个位高权重、根深叶茂的大臣。罗保朝选择和伯岳侯作对,那就是摆明了,以后如果伯岳侯要出事儿,他肯定是毫无关系,他现在要立的,就是一个忠臣的牌坊。皇帝自然不会因此怪罪他,反而他会很高兴,因为,臣下争斗,才是权力千秋的稳固之道。皇帝需要做的,就是坐山观虎斗,倚楼望人争。

  今日此事,若是传到明政殿,恐怕皇帝还要多吃一些饭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iquge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