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百物屠 > 第十章 政如鸩饮

第十章 政如鸩饮

小说:百物屠作者:陈风徐字数:4574更新时间 : 2021-02-26 00:28:06
  “皇后说的?”皇帝看着大责太监问道。

  “是皇后身边的巧萃来禀报的,她人还在外头等您的批示。”大责太监指了指殿外。

  皇帝顺着他的手看了看,方道:“这是个好事儿,皇后费心了,只不过文章会要办,肯定要邀请一些有名的才俊,你去通传长门宫,文章会,可以办,但是需拟定名单,见了名单,朕才能颁旨。”

  “是。”

  “等等。”皇帝一顿,大责太监立时定住,忙回头问道:“官家还有什么吩咐?”

  皇帝思量许久,最终只是摆了摆头,低眼道:“诏令文司,传朕口谕,命文嗣院、御照司同拟名册,这样的小事就不必劳烦皇后了。”

  大责太监何等老辣,不过眨眼功夫便明白了皇帝的心思,只得称是退下。

  旨意传到长门宫,王皇后心里也懂得皇帝是怕自己在这名册上动手脚而已。文章会一事,干系大魏的才子盛名,就算这名册不由她做主,料想文司上下也都该明白,谁的名字应该出现在上面。

  “不过这倒有点不像咱们陛下的做派。”王皇后轻轻摇头。

  巧萃不解,遂问道:“娘娘何出此言?”

  “口谕传到文司,见不到圣旨,朝廷要办盛会,哪能不下圣旨就着手准备呢?”王皇后莞尔,“我倒要看看,文司上下怎么差办。”

  这件事着实令文司棘手,文嗣院大博士薛赫急召群臣商议,谁也难琢磨透皇帝的心思。

  “我倒认为,咱们依照口谕拟定名册便是,网罗东都的才子,咱们文嗣院还担心找不出人吗?”一位佥事坦言道。

  “这个节骨眼办文章会,焉知不是另有深意?”提笔主簿有些疑虑。

  薛赫一时间也难以按定主意,的确,刚刚才平息了尤济事一案,大魏朝廷动了许多根本。此番文章会看似是为了文人所办,意在光大文章、评定新秀,可是口谕所传,是要“洛阳才子”。如今,帝疑君窦,多少才子都隐没不发,纵使文嗣院能够选出来,恐与会者也寥寥无几。在薛赫看来,文章会是为了收揽文人之心,为朝廷淘选能用之人。

  就在这时,外头忽然通报一声,“御照司司鉴到。”

  薛赫连忙起身,催促相迎,“快请赵司鉴。”

  先帝为求政务公正,特设御照司,协理各部处理政事,又与御史相区别,御照司并不是言官,仅仅是起到过程监督的作用而已。

  话音落后,左右相继起身,一齐候着赵司鉴。

  这赵司鉴名为惜宁,年纪不过三十,却颇有才干,官场之上洞明八方,做事从不拖沓,不朋党、不亲附,皇帝十分信任他,才命他管理御照司。而他的另一重身份,便是已故的赵妃之弟,当今二公主的亲舅舅。

  “赵司鉴一来,我这心里也安定许多。”薛赫亲身迎接,能够看出来御照司的地位。

  赵惜宁面善不冷,含笑道:“大博士言重了,下官知道文嗣院上下为难,御照司刚得了官家口谕,我便赶来了。”

  言罢,他环视厅堂内所立众人。

  薛赫看在眼里,遂道:“都是文嗣院的自己人。”

  赵惜宁微微颔首,就着薛赫的示意坐了下来。众人也都随之落座,薛赫回到上首,忡忡道:“我们实在是猜不透,摸不着,不懂官家的龙意,一时真给难住了。”

  方才的佥事叹了口气,“这文嗣院,少更大事,不问琐碎,如此难堪。”他的话不错,自从薛赫领文嗣院以来,严令修书,众人几乎是远权斗,只做读书圣贤人。这次有些手忙脚乱了。

  赵惜宁也正是知道,不想祸延无辜,而且皇帝有心让御照司参办,自己的职责所在,这才走了这一趟。

  “官家今次行事,实属罕见,不过文章会确实没有诸位想的那么复杂,与尤济事一案无关,你们可能也不清楚,文章会是长门宫奏请的,王皇后的心思,你们不是不知道,无非就是为了太子伴读一事,文章会要淘选英才,不错,可更紧要的,是为了选出来这太子伴读的位子,究竟谁来坐更合适。”赵惜宁几句话便挑明了要害。

  薛赫等人恍然大悟。

  “司鉴救我呀!”薛赫如释重负。

  “官家命御照司协理,下官自然尽心竭力,况且文嗣院是何等圣贤清白之地,还不至逆了龙鳞。”赵惜宁说到最后,言语便有些落寞。

  “我等心中有数了,劳烦赵司鉴跑这一遭了。”薛赫心中叹气,十分不忍。

  是夜,文嗣院便将名册递交了明政殿。

  皇帝是有夜读的习惯的,非至亥时不寐。名册送进明政殿时,王皇后正巧也在。

  “陛下,文嗣院的名册送到了。”大责太监举着名册来到书案前,双手奉上。

  皇帝不禁蹙眉,啧道:“这么晚了,文嗣院可真能熬的啊。”

  大责太监遂道:“陛下知道薛博士的性子,您的命令,文嗣院从来都是紧着做好的。”

  皇帝一手接过来,瞧了瞧封面,不免道:“你呀,总是为这些个老糊涂说话。”

  “奴不敢。”大责太监面色微动,却复又沉静。

  “做完是做完了,做的好不好——”皇帝看着这册子并未翻开,“皇后,你且看看。”话音稍落,他便转而把名册递给了一旁的王皇后。

  王皇后看了他一眼,旋即接过手来,也不抬头,吩咐着大责太监:“审公公,找几个人把这合殿的烛花剪一剪。”

  大责太监即刻领命退下。

  王皇后翻看着册子,上面不过写了几十个人的名字,却都附上了籍贯、年龄等条目,可谓十分详尽。她粗略略看过,细细瞧了几个人,不住点头,赞道:“这事儿还得是文嗣院来做,大博士这名册拟得很好,这些人都可谓是我东都的才俊,如能请到,此事便是功成了。”

  皇帝静静看着她,并不表态。

  王皇后又看了几眼,顿觉有些不适,遂放下名册,正好与皇帝四目相对。“陛下?”她有些疑惑。

  “嗯?”皇帝眼波缠传。

  王皇后思定,只笑道:“陛下让臣妾先看名册,可是已经对此名册有数了?”

  “皇后何出此言?”

  “其实,东都的青年才俊也就这些人,这两年来,为了给太子择伴读,臣妾早已把他们的生事熟稔于心,我不过是一介后宫妇人,尚能一一罗尽,陛下位在九州,官至天下,定是更加明察。”王皇后微一挑眉,满面含春。

  皇帝颔首,顺手拿起案上的一串金珠,捻在手里,逐析道:“从前薛赫提议修文册,朕便了解了一二,明察倒也算不上,天下之大,六县之广,朕已经焦头烂额,心也不在这些小人物身上。”

  王皇后轻轻摇头,“哪里是小人物,这里面保不齐就能再出一个沈可人、薛赫这等的大人物,更保不齐还有伯岳侯、广勤侯这样盛名的世家。”

  “皇后慧察。”

  “陛下打趣臣妾,谁不知草窠虽陋,能生王侯将相,赵汉天子不还是乡野小民出身吗?”王皇后将名册搁在了书案上。

  皇帝莞尔问道:“难不成这里面也能出天子?”

  “陛下是天子。”王皇后此言意味深长。

  皇帝闻言一愣,但也立时以掌拊股大笑,“你啊你,总是和朕作对!”

  “臣妾说实话罢了。”

  皇帝猛然皱眉,睛光狠绝,诘问道:“朕就奇怪了,你今天就一点想法也没有吗?”

  王皇后知道他的意思,但还是摇了摇头,一言不发。

  皇帝只觉得不可思议,他凝目对着王皇后,心里有些疑惑。未几,他拿起了名册,翻开了第一页,方才提吊着的面目立刻沉下来,这名册第一个名字,赫然写着薛其是的名字。

  “当真是老糊涂!”皇帝狠狠摔了名册在地上。

  王皇后这时才开口劝道:“薛博士是按照名声远近来排名次的,算不得糊涂,实事求是罢了。”

  话音未落,皇帝刀子似的目光便落到了她的脸上,“朕,当以为你没有派人去过文嗣院。”

  “臣妾是没有,可是陛下自己派了人替臣妾去过了。”王皇后减淡了几分笑意。

  大殿内一时安静下来,只听得外头阵阵风声扑着窗门,空暇之间,还能听见一两声烛花爆掉的声音。

  皇帝敛起神色,从笔架上取下朱笔,口气也冷淡了许多,“给朕捡回来。”

  王皇后便起身走到书案前,将名册捡起,奉到皇帝面前。



  “陛下何至于生气,这不,还得您的朱批?”

  二人对视良久,皆是无声。

  翌日,天青影下学,文章会的消息便传遍东都。天门榜上张贴大告示,并附上与会才俊的名单,头一个,便是罗明。昨夜皇帝朱批,只将罗明的名字提到了第一,薛其是位列第二。

  这帝后二人,心里都清楚得很,这次文章会,最主要的那是为了让薛罗二人一较高下。

  沈可人一下学,便匆匆赶到明政殿,是时,皇帝正在吃享膳,也就是休息时候吃些点心,喝一些汤品。

  “太傅急匆匆赶来,所为何事啊。”他明知故问。

  沈可人叩拜之后,缓了缓气息,称道:“陛下,谷节文章会,尚欠周全考量。”

  皇帝吃了一口酥,抬眼看他,遂将手里的半块酥饼扔到了盘中,一旁的宫娥遂递上浣手布,皇帝简单擦了擦手,点了点头道:“圣旨已经传到文司,太傅若有疑虑的话,来人,去把大博士请来。”

  聪明如沈可人在得知消息时就猜到了,这是皇帝布的好棋。

  “太傅,坐,坐坐坐,别站着了。”皇帝话音未落,一旁的小内监就搬来一张凳子,让他坐下。

  “谢陛下。”

  皇帝方又拿起那块酥饼,吃了起来,“正好,你先和朕说说最近太子的情况吧。”

  沈可人略略低头,答道:“太子最近学习很用功,也很善问,臣见他书法也进益不少,听说皇后娘娘还给太子寻了一个书画老师,是五昙县的人,太子每日都要去学习两个时辰。”

  皇帝听后微微颔首,“书画虽好,终不是治国之道,他是太子,总是浪费时间在这些事情上怎么能行,”他转而道,“朕平日里见皇后不是这么不悉大体的人,怎么能让太子一天到晚学这些东西。”

  沈可人不敢言语,沉默噤声。

  “你说,皇后怎么想的?”皇帝也是思忖片刻,才问了沈可人。

  “回陛下,臣以为,书画乃养心怡情之道,不可革除,既然太子有这方面的天赋,不如留作平时的兴趣,也好劳逸结合,不至于学习太累。”沈可人这套说辞滴水不漏。

  皇帝笑着点了点头,指了指他,一字一句道:“还得是你!”

  “臣,实话实说。”沈可人深谙为臣之道。

  皇帝没有再说话,君臣二人便就此安静,等候着薛赫的到来。半个时辰之后,薛赫匆匆赶来。

  “陛下万岁。”他行礼而后起身,又与沈可人见礼。

  皇帝遂道:“想必朕的旨意已经传到文嗣院了,薛卿,你主理此事,太傅有些问题想要问你。”

  薛赫看向沈可人,心里也明白他的腹疑,只是文章会不得不办。皇帝昨夜朱批更改名次顺序,他已知触动龙鳞,今次明政殿,更要慎言。

  “不知太傅有何疑虑。”薛赫战战兢兢。

  沈可人也尊重他的地位,遂拱手问道:“文章会的名册可是文嗣院拟定的?”

  薛赫稍作算计,便答:“文嗣院的文册向来备全,拟定名册不是麻烦事。”

  “既然如此,我倒想问问,因何只择洛阳才俊?”沈可人不及薛赫回答,转身便对皇帝禀道:“陛下,臣以为,谷节文章会实在是创世之举,可比逢望评,如能年年延续,必然壮大我大魏之文气,可是,此中利弊,不得不一一道尽,臣看今次与会名册,尽是高门大户,没有一个布衣百姓,臣以为,应从六县保学堂择优进册,让此举福泽我大魏全国。”

  这话既卡住了薛赫的喉咙,更塞住了皇帝的嘴巴。

  皇帝并不生气,因为沈可人所言句句在理,他倒不是没有应对之言,只不过,他实在想看看,这个明哲保身的文嗣院,会如何对答。

  “太傅所言极是,薛卿以为呢?”一句话便将难题抛给了薛赫。

  薛赫顿时汗颜,只觉得脚底麻痒,站立不安,面目虽然肃穆,却还是喘息片刻,应道:“言语恐有顶撞,但请官家天赦。”

  皇帝知他忌讳,即道:“赦。”

  薛赫看了一眼沈可人,不免佯作露笑道:“依太傅的意思,是要大办?”

  “大办特办。”沈可人自然道。

  薛赫如何不知道皇帝是在试探他这个大博士,想到此处,不由倒吸了一口气道:“哎呀,谷节就在眼前,再从各地择优,恐怕来不及,而且还需颁订标准,用以择优,太傅总是求周全,力求完满,一时间恐也难谋出个办法,那今年是不是就办不了了?”

  最后这句问,让沈可人浑身一冷,血都凉透了。

  “臣绝无此意!”沈可人连忙朝皇帝跪拜。

  皇帝温温一笑,对他道:“你说的并不是没有道理,只是今年新办,事出仓促,明年的文章会,朕必定采用你的建议。”说完,他转头看向薛赫,“太傅是担心这次文章会筹办不周密,既如此,此次文章会,御照司便不掺和了,让太傅与文嗣院一起主办,待会,薛卿你和他详细说说,文章会的详情。”

  薛沈二人互相看了一眼,都低头喏喏称是。

  “好了,都退下吧,朕一会儿还要去一趟东宫。”皇帝挥了挥手,二人便同时告退。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iquge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