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我把田种在了太阳上 > 第16章 赶场

第16章 赶场

小说:我把田种在了太阳上作者:日出江上字数:2408更新时间 : 2020-04-17 12:28:21
  5条半大的小奶狗,已经学会了吃饭。

  其中有两条都是黄色的,随大黄,有两条是灰色的,应该随它们父亲,只有一条灰黄相间,明显遗传了两条大狗的基因。

  从刘大爷家回来,刘青直接把5条小狗养在了院子里,分别给它们起名叫小一~小伍。先给这些小东西喷洒了百雀羚,去除身上的跳蚤。兴许是换了一个环境的缘故,这些小奶狗躲在院子角落里“瑟瑟发抖”,不时还嗷嗷叫,于是刘青又给这些小东西备了些吃食,小家伙们就屁颠屁颠地围着他的腿撒欢儿起来。

  院子里多了5个小家伙儿,瞬间就多了几分生气,不过刘青打算等养得大些后,就把这些小东西放到大棚周围看家。

  …………

  太阳依旧火辣辣地,吃过午饭后刘青一下午都没有出过门。

  一直等到太阳落山,他才从空调屋里钻了出来。

  暑气稍降,到了该干活的时候了!

  通过APP,刘青其实早已发现大棚里的包心菜成熟了。

  手机上显示地里一共有2973颗,而每颗的重量差不多都在1.9~2.0kg之间,刘青粗略估计,这一茬他大概就能收获11000斤菜,完全能赶上人家1~2亩地的收获了!

    11000斤包心菜差不多5.5吨的重量,今晚上他至少又得忙活到大半夜。他的老腰啊又得经受摧残了!刘青有些感慨。不过收获嘛总归是喜悦的,叹了两口气后,他就拿起菜刀、推着小推车出了院子。

  他的小推车是独轮车,就是农村挺常见的那种,即便是仅供一人通行的窄路也能如履平地;在没有村村通工程的以前,除了肩挑马驮以外,几乎很多家庭都靠这东西运送重物;刘青家里也备有一辆,当初盖房子的时候货车进不了村,三轮车也忙不过来,他爸还用这东西从村口运过砖。

  即便如此,小推车每一次大概也就能运个三四百斤,重了刘青也怕自己操控不过来,因此他非常庆幸自己有先见知名,当初搭建大棚的时候就把位置选择在了紧挨着后院的那一块田,小推车能过去,不然只是挑菜恐怕就能把他给累垮了!

  将小推车靠在门口,刘青打开了大门。

  果然,灯光下,一颗颗包心菜如同等待检阅的士兵一般,整整齐齐地排列着。不同于上午他来看时地那般苗条,此时此刻,这些包心菜个个浑圆饱满,清脆的叶子压得紧紧实实的,绽放着成熟的气息。

  刘青也没有偷懒,二话没说就开始上刀。

  “咔嚓~”

  一刀下去就是一颗,刘青丝毫没有生滞感,左手顺势就抱起包心菜,右手放下刀、手指飞快地就去掉了最外面的几张烂菜皮,然后顺势将包心菜放在了一旁的框里……

  由于高能量浓缩植物速生肥料能够让植物至少保持15天的成熟形态,刘青也没有着急着把地里的包心菜都砍完,约莫过了1个半小时,计算着自己大概砍了有600颗,便将这些包心菜用小推车运到了院子里,然后又转移到了三轮车上。

  三轮车是增程式电动的,虽然已经买了快两年,但依然还有20公里的续航,而且还能加油跑;关键是小小一辆电三轮,竟然能够装载起近1吨半的货物,也怪不得农村家里,有条件的都喜欢买一辆,用来搬运货物真的很方便;当初盖房子的时候啊,除了独轮车以外,他家就全靠这辆三轮车来运送砖石水泥了。

  将包心菜一层层码好,然后用帆布盖上,今晚的工作就到了收工的时候,刘青也没有拖泥带水,装好菜就去洗了个澡,然后就躺在床上闭了眼。

  明天镇里赶场,他必须早早就得起来,否则等他去晚了就没有地卖菜,而能不能将一车包心菜都变成毛爷爷,就看他明天怎么发挥了!

  …………

  青山镇虽然是偏远小镇,但全镇的人口依然超过了10万,每逢3/6/9日,就是镇上的赶集时间,到了这些日子,整个镇上就是人山人海,十里八乡的人都会聚集在这里赶场。

  今天是8月6号,青山镇的赶场天,早上4点半,刘青就被闹钟闹醒了。

  急急忙忙地洗漱完毕,刘青骑着三轮车就出了门,然而,尽管他起得这么早,等他到达青山镇的时候,镇上专门卖菜的那条街依然被早早赶来的小贩们占完了黄金位置!

  刘青顿觉一个头两个大,好不容易在街角“抢”到一个位置,那里却正对着金凤超市的后门,刘青知道,这个位置的东西并不好卖,不过也聊胜于无了。

  一直以来,在江州流传着一首童谣:

  胡豆开花菜籽黄,城巴佬下乡来赶场,鸡蛋鸭蛋嘿实买,还要扯把鹅儿肠……

  刘青还记得小时候,每回听说要去赶场,都跟在大人的屁股后头跑得飞快,因为又到了可以大饱口福的时候!

  赶场的时候,农民们都把自家种的蔬菜、瓜果,自家养的鸡鸭鹅、土鸡蛋等拿到集市上来卖,还有卖各种服装、生活必需品的小贩儿,叫卖声、讨价声此起彼伏,街上就像家里过年一般,热闹得很!

  对于小孩子来说,赶场的“重头戏”莫过于各色飘香的小吃:粑粑饼饼、麻糖、豆花饭、烤地瓜、糖人……吵着要大人买,吃一个都能回味好久。

  而除了各种新鲜又便宜的吃食以外,对于大人来说,赶场的魅力还少不了许多物美价廉的生活用品:比如10块钱就能买到一条裤子;用各种竹条编制的环保家居物品,精湛的手艺、实用程度可以甩现在很多产品N条街;还有收费只要2元的剃头匠,那可是婆婆爷爷们的最爱。

  临走时,大家的背篓已经装得满满当当,也承载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就是市井生活的烟火气,深藏在每个江州人的记忆里……

  现在的城市,高楼林立,到处是宽敞明亮的超市,网购也越发便利,“赶场”已经极度边缘化,似乎成为了老年人的专场,刘青就已经有好几年没有认认真真赶过场了。

  但他却知道,在江州主城依然还有很多地方,仍保留着“赶场”的传统,比如蔡家、鸳鸯、观音桥等等,不仅仅是小孩子和老年人,许多年轻人也爱去这些地方逛街,甚至许多人还专门乘坐地铁过去赶场!

  按照这些人的说法,他们就是喜欢那个氛围!

  当然了,关键的点是有些商品甚至能比超市里便宜一倍,品种也比超市的多,几乎什么车西都有,还新鲜便宜……虽然赶场拥挤,但甲之蜜糖,乙之砒霜,完全看自己的感觉。

  当然了,赶场一定要趁早,因为去晚了,很多好货早就被一抢而空,到了中午更是没啥东西了。

  刘青之所以要四点半就起床,也是记得小时候和爷爷赶场卖菜,差不多就是这个点。

  他还依稀地记得,那时候爷爷卖菜,他就在江边看大轮船,因为码头边都是小吃一条街,门口一个大锅盛满了豆花,老板娘、幺妹儿不时吆喝着:“豆腐脑哦,吃了走!”

  只可惜爷爷已经去世很久了,而刘青,也已不再是那个小时候……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iquge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