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第 105 章

小说:朕要这大明皇位有何用!(穿书)作者:痒痒鼠字数:0更新时间 : 2021-07-11 15:42:34
当然,  皇上也不知道,华夏社会,会不会有本质的进步变化。

        等不当权的人站起来,  抬起头,  他们会不会变成如今的大臣、世家?

        说白了,还是如何控制自己制造出来的怪物——“权、钱”,可控制了,那还是“权、钱”吗?

        章怀秀见到皇上说:“皇上,  文化之事,  不能着急,欧洲文艺复兴,花了两百年的时间。我们大明,刚刚从内忧外患中起来,急不得。”

        皇上看他一一眼。

        章怀秀着急:“皇上,臣知道皇上担心保守派反扑。但大明和西洋不一样。西洋之所以有文艺复兴,  开始于欧洲兴起,十字东征胜利,夺回当年失去的罗马古籍……”

        两百年前的欧洲,  战事胜利,中上层人欢天喜地,开始复古热。

        下层人死伤大半,剩下的人在各个城邦的庄园中,面朝黄土背朝天,为了雇主的蝇头小利做牛做马、为奴为仆,还要受欺压——日子过不下去,怎么都是死,那自然要反抗。

        “……皇上,  上级阶层为了维系庄园的需要,自身收入来源,对于农民的控诉不满,一直敷衍了事。

        对于底层人最基本的生命保障,只要触碰到雇主所划定的底线,基本都是置若罔闻,不听不理、置身事外,于是大量农户逃亡……”

        皇上:“大明某些官员,至今还是‘民不举官不究,民举,官办理举报的民。’”

        章怀秀:“!!!”

        “……皇上,欧洲的黑死病消灭一个有一个城池,还有天花蔓延,不管虔诚的欧洲人怎么鞭打自己,还是无法逃脱死亡。

        宗教宣传的那些‘人生来就是有罪的,人只有通过现世的赎罪与忏悔才能在来世,进入美好的天堂……’的理论体系,开始动摇。”

        “人在天花、黑死病面前,实现在医药之外的一半平等,激发出平民的一点点胆气。”

        “……皇上说得对。两百年来,瘟疫要欧洲死去几千万的人口,人要求生,就要冒死走出家门。

        皇上,臣担心的就是这一点,这和大明的情况不同。”

        他的脸上出现一抹悲哀,声音也低下来,“这片土地是官本位,儒释道的这一点,从没有动摇过……臣也不知道,这片土地上的觉醒如何实现,这是一个,根深蒂固的官本位血统的社会……”

        他来自未来那个,衍生在土地兼并之上的房地产大国,自己家也是三代人一起负债,才买的房子……不过就是念经的和尚变成有钱人……

        脸上露出一抹苦笑,声音也是苦涩:“皇上,西洋人有了大航海,有了海贸兴起,底层人都热情高涨地卖命,出海,和领主、雇主战斗——而大明,本应是大明新兴文化在保守派的压制下失败,却是在皇上的保护下,开始进行……”

        皇上小小的惊讶,章怀秀还是悲观主义者?也对,一家人为了一个学区房,三代人一起被“房奴、物业奴、补习班奴……”皇上抬头看他一眼,拿起一本书,眉眼不动。

        “爱卿是说,朕对大明人,太过于溺爱?”

        章怀秀楞眼。

        皇上“特有自知之明地反省自己”,章怀秀的小心肝儿乱颤。

        章怀秀的低落瞬间没了。章怀秀想说,那可不就是溺爱?可他不敢说!

        皇上就差手把手地扶着老百姓学走路——他看在眼里,很多时候,都是心里酸酸涩涩的难受。

        他的情绪一时难以自控。皇上在看书,他自个儿喝了一杯茶,提起茶壶又给自己倒一杯茶,温热的茶汤进肚子,他的心也温热起来。

        一抬眼,瞧见皇上悠哉哉地盘坐在罗汉床上,漫不经心地翻书的模样。

        数不清的冷傲风流,超脱世人想象的绝世容颜,窗外的阳光落在他身上,和他的人一样清澄翩然。

        章怀秀顿时在心里念佛——一低头,就见那一只骨节分明、白皙修长的手,轻轻地翻动手里的书本,光看那手,他一个大直男都看呆。

        再次默念美不分性别,捏起一块菊花酥进口,发现皇上还看书还不搭理他,他吃完一盘点

        心,又想起皇上的继承人问题,忍不住轻轻地来一个直谏。

        “皇上十九岁了,皇上真真是长成大明第一美男子,风采照人、风华绝代。臣坐在皇上的身边,感觉自己也蓬荜生辉一般。

        皇上你是天上的太阳,大明人皎皎孤月,惟有借助皇上的璀璨光辉,才能高悬夜空——皇上何时娶后纳妃?

        皇上你不知道,大明如今两亿人,都在猜测皇上不娶后纳妃的原因,皇上这次下江南,可是要去看看江南美女?皇上,各个地方的美女风情不同,皇上都多看看……”

        章怀秀跟老和尚念经一般,恨不得大明两京十三省,皇上一个省纳一个妃子。

        皇上头没抬:“朕知道。朕收到很多民间的集体上书。”

        章怀秀:“!!!”

        要不说皇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明君?老百姓都能给皇上上书!

        章怀秀如今都是奔四的人了,脸皮特厚。一个小小的感叹,说回正题:“皇上,黑死病,看似如梦魇一般的灾祸,对于欧洲文艺复兴却是鞭策与警醒。如今欧洲医疗水平的提高、解剖学的发展、都来源于此。

        华夏文化讲究入土为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这一方面,大大地落后于欧洲。”

        皇上好似没听到他的话,看书好似看到什么重要内容,眸光一闪:“慢慢来,大明不可能各个方面都领先于其他人。”

        皇上一点儿也不着急,那稳稳当当的态度,叫章怀秀以为皇上在开玩笑。

        皇上您什么时候如此豁达了?

        皇上这不是你的画风啊皇上!

        章怀秀摸不着头脑,又不敢问。清理佛寺道观孔庙,看似是小事,实则是天大的事情。

        大明的这些中上层会如何反应?极力阻止?造反?分裂?章怀秀胡思乱想,他太害怕,大明走上另外一个大明的老路,张居正改革失败的阴影,一直在他心里。

        章怀秀回来工部,自个儿研究清楚新建筑图纸,和徐杲、锡南、米开朗琪罗……这些世界巨匠一起讨论,晚上回家,到底是记

        挂这些事儿,坐立不安。

        前后两辈子,他太知道,华夏文化形成至今,本质就是天下熙熙皆为名利。

        名利哪里来?他脸上露出一抹苦笑,眼里是一种深沉的悲哀。

        要有权、要有钱,才能有名和利。

        好比他爸爸辛苦十年研究出来的论文,高兴地说可以升职加薪,不用贷款买房,却是最终,论文署上别人的名字,他爸爸,他们一家人都只能沉默。

        儿时记忆里,最深刻的痛苦挖出来,血淋淋的。他站在自家院子里,抬头看天。

        夜空蔚蓝,大地高远。

        他去看看几个孩子,去看看养的猫儿,还是睡不着。

        大明如今,太好,好的他好像做梦,生怕梦醒了,什么都没有了。

        大明匠人“精湛技艺,巧夺天工。”,更因为朝廷整顿,质量有保证,对比曾经那些国人最向往的阿玛尼、香奈儿啥的,在大明,也就中等人家的穿戴,还都是最好的师傅的手工定制款。

        大明的乡村,家家户户都有土地,平均一家五亩地。大明人伺候土地勤奋,那地种的,反正章怀秀如今是天天吃绿色健康食物,吃得他都感觉要成仙。

        大明的城市,各大店铺里的手工业品,大明人不以为奇,却是惊艳所有外国人。丝绸缎子、金银铜铁器皿,样样都别致耐用,旅行用的各种粗使箱子,都是颜色精美性能独特。

        意大利传教士说,大明能够用船在广东和马六甲之间,搭起一座桥梁,大明人都矜持地点头——那都是民船,海边人自己下海打打鱼、玩一玩。大明战舰的风采,那才是大明人向往的。

        大明的官道又宽又直,整个国家的道路四通八达,是世界上最好的道路。

        大明的桥,那些在大明人眼里特不稀奇的石桥拱桥,在外国人看来,就是不可思议的工程。

        大明的军队有整齐划一的战阵,熟练的操练动作,超过全世界的大军。

        大明人面对外国人不是鄙视,而是底气足足的矜持,发自

        内心的骄傲和大气,知书达理的范儿,开放、包容、强大。

        章怀秀也不由地露出一个矜持的笑儿。

        沥青道路修通,水泥房子、砖瓦房子、木头房子……随便盖,人人都是有吃有喝有住有穿有学堂……如果,如果,一样的经济发展,实打实地和美国一样的奥斯曼,并列第一大国,两亿的人口,地盘翻了一倍大……青山绿水、空气新鲜,这个国家如何不好?

        真真是天堂一般。

        再坚持“欧洲中心论”的欧洲人来到大明,也要心服口服。因为这是一个,完全不同于任何人想象的,强大到令所有人心驰神往的大明王朝。

        大明人聪明,在任何事情上只用巧劲,不用蛮力。而且非常勤快。人群中的懒人受憎恶,被人嫌弃,人人上进,眼里有希望、有目标,灵魂充足安定自信的笑容……

        大明人都非常健康,男男女女都有很好的体质,匀称而且是漂亮。生活更是考究,尤其注重公共卫生,个人出门极其整洁,不止在房屋里,也在街上。

        即使是大海上,无人的深山里,大明人也从不乱扔垃圾,自己主动背下山。

        奥斯曼和西洋都有“大明热”,说大明人的智识与能力,真是太高太大了,高山仰止。

        章怀秀回忆他刚来大明时候,见到的那个大明,那个时候,大明人天天担心,蒙古人打进来,为了边境安危,苦心积虑。

        如今这个,在所有人的眼里,叫人无比惊艳的明朝,该如何留住这辉煌,生生不息?

        皇上是要从文化下手,下一步,就是官本位制度?

        章怀秀心跳如雷,脸白的纸一般,身体要站不住。

        他不敢去想那个可能。华夏大地,有那个可能吗?

        他清楚地记得,大一的时候,一次班会讨论国人的素质,很多同学说国人在国外乱扔垃圾,也是给国外消费了,不能素质论。说国人在国外受欺负,外国人排华,他们也应该排外。

        他沉默,他的同桌也一言不发。他问,同桌说,我没有出过

        国。

        他当时就忍不住去想,网上那些激愤的网民,有几个出国玩过?

        有钱人需要的时候,振臂高呼喊“爱国”要穷人冲上去;需要的时候,喊资本无罪,“999”“007”也要努力,工作难得,公司雇佣你就是好的……

        穷人是什么?

        穷人要拼命攒首付款,拼命争取做一个房奴韭菜的机会,不需要,不应该去讨论国人的素质问题。

        他的上辈子家庭条件可以,还是被欺压;他这辈子做官,每天不敢放松。

        皇上太强大,皇上不知道。

        章怀秀太知道。

        赤luo裸的权、钱,有多诱惑人。

        铁打的世家,流水的皇家,苦难的百姓……家天下的社会里,家庭出身几乎决定一个人的一切。而这片土地从汉唐到如今,‘部分人高贵’的官本位思想深入骨髓和灵魂……

        皇上能成功吗?

        大明的未来如何?

        章怀秀一夜未眠,第二天顶着黑眼圈,吃着茶叶提神。皇上一觉好睡,第二天五更天起来,打拳背书,穿衣用膳。

        十二月初一,大朝会,天还没亮,黑漆漆的,奉天殿大门口,九盏宫灯在前,天上还有星月,皇上头戴通天冠,一身正红色旧时龙袍,精神奕奕、行走的日月山河。所有早到的官员们,就感觉皇上一来,眼明心亮。

        谁说旧式衣服不好看的?谁说旧式衣服不够华丽的?自己长得不够好看,不够华丽,怪衣服?

        桂萼桂阁老想起孙儿闹着要穿汉唐拖地……顿时有了勇气:“皇上,如今大明人因为其他国家的服饰,要折腾大明的‘胡服’,说比宽袍大袖方便。臣试穿过,臣认为,大明的服饰礼仪,可以变一变。”

        夏言夏阁老也说:“皇上,塞外皮草属于蛮夷不可取,西洋大裙子也不可取。臣倒是觉得,改良的飞鱼服就很好,当然那裤子也挺好,作坊里的匠人们都说方便。”

        皇上露出一丝丝笑儿,为他们身为阁老,依旧看得见普通民众的诉求。

        “衣冠不

        是小事。朕记得,大明初期的衣服为盘领窄袖袍,其后大明慢慢富裕了,袍身与两袖逐渐宽大,纹绣越来越多,越来越奢华……

        上次尚衣监给朕做的龙袍,都是宽袍大袖。还有人上书说,官员们的官服,也应该是宽袍大袖。宽袍大袖那是休息的时候穿一穿,老百姓做活儿,要方便、要节约布料,大明如今还没有那么富裕。”

        皇上今儿的龙袍,领部右侧钉纽襻扣一对、大襟钉系带两对用以系结固定。

        前胸、后背、左肩与右肩处,饰有团龙纹样,金织、彩织、彩绣……两肩团龙之上加饰日、月、星、山川河流……十二章纹,日纹在左、月纹在右……

        臣工们注意到,龙袍的两袖还是收窄,估计皇上对于尚衣监理所当然的做派,生气了。

        臣工们一起琢磨,到底是几位阁老把握皇上的心思准,服气。

        严嵩严阁老立马跟上皇上的脚步。

        “皇上,大明恢复华夏衣冠,不是汉唐衣冠,衣服还是要实用为主。臣认为,那些喊着‘恢复汉唐衣冠’,要恢复宽袍大袖做制式服装的人,都是居心叵测。

        他们家境好,不需要做活儿,普通老百姓以往做活儿都是短打衣裤,如今有点余钱,都送孩子去读书了,哪敢多穿几尺布?”

        张璁张阁老说大实话。

        “皇上,臣也觉得做活儿的时候,穿短打、改良的飞鱼服、裤子……方便。那有些人家的裙子长的,走路都要专门有一个下人提着……臣就不明白,难到汉唐的老百姓种地打铁,也都是天天长裙拖地?还说什么不穿汉唐衣服,就不是汉人?……道德绑架,无耻之甚!”

        众人:“!!!”

        众人因为几位阁老的话,气,却又不敢反驳,尤其是出身好的官员们。

        皇上扫一眼,嘴角一勾,仿若天边的月牙儿,数不清的清风云淡、风华绝世。

        当年徐景珩要隐退幕后,不穿紧身束腰的飞鱼服,天天一身宽袍大袖。皇上记得他和徐景珩,有关于衣服演变的讨论,一看这势头发

        展的不对,立马改变风格。

        科举制度没有发展起来之前,朝廷用人,先看姓氏;世人出门,先看姓氏;世人过日子讨生活嫁娶等等等等,都先看姓氏。

        如今一些人鼓吹汉唐衣冠,无非就是迷惑那些没钱多买几尺布的人,都来看看汉唐多好,汉唐的制度多么合理,文化多好、衣服多么美丽……

        和当年鼓吹秦始皇一样,利用人的慕强心理,潜移默化地影响——

        衣服就应该这样穿,我说了算;红酒茅台要这样喝,我说了算……我家境好,我是世家,我就应该是人上人,你要发财就要朝我靠拢讨好,你们穷人就是穷人,活该什么也不懂……

        世情如此,人之常情。可到底还有很多有识之士,在给底层人极力争取更多的公平。

        章怀秀想起他大学时候,因为没有穿汉服被人骂“不爱国”,自我怀疑,自卑,用一个月的生活费买了一身汉服,因为不会买又被骂假牌子……长长地舒出一口气。

        君臣一起说说笑笑,冬天里天黑的长,卯时六刻的时候,天还是没亮,奉天殿里燃起蜡烛,大朝会开始。

        勋贵外戚保持沉默,武将们高高挂起。上千臣工,默契地分成四派、加好多小派,一起抓住皇上,那是大小事儿都拿出来讨论。

        罗马教皇保罗三世批准,“耶稣会”这个传教团正式成立,请求在大明传教。

        大明的矿洞管制,矿税收取,矿难矿石浪费。

        争议不休,一个个大臣唾沫横飞,就差撸袖子打起来。

        皇上对他们打架的事情不在意,皇上不是小孩子,可龙椅还是一样的硬绷绷的啊。皇上还是要一个时辰就休息。

        等他们打完吵完,皇上休息回来,大约巳时,外头还是阴天,西北风呼呼地吹,看样子要有大雪。

        天儿冷,皇上年轻火力壮,穿的也不多。其他人,奉天殿里烧着暖炕,外头有厚厚的宫墙,里头有厚厚的门帘子,一起挡住风,不少人因为“活动量大且过于激动”,额头都冒汗。

        大殿前头绯色紫色的一片

        一片,后头青色绿色的一片一片。皇上端坐龙椅,淡淡地看一眼。

        群臣齐齐心里一个哆嗦。

        皇上这张俊脸长开了,不像少年时候还有婴儿肥,身上霸气外露,叫人不敢直视。如今的皇上,气息清透明亮,叫人忍不住想看,但又更明白——一不注意就被皇上牵着鼻子走,稀里糊涂的,就什么都答应……那真是一把辛酸泪。

        皇上不说话,大臣们也不说话。

        不到三个呼吸,文臣们又是先忍不住。

        老牌心学之首·国子监祭酒·湛若水,第一个站出来。

        “启奏皇上,孔圣人有言‘性相近,□□……性成于习……’当今文坛有言‘体认天理、知行合一’。知行合一,当先知道,开蒙重师。如来佛祖、天师道祖、孔圣人,都是万万民之师。

        清查大明的寺庙道观孔庙,臣认为,此举大善。若有保养不善,当修缮;若有需要,更当修缮。都应该仍做寺庙道观孔庙,以正信仰,教化世人。”

        新文化代表之一,气学掌门人,都察院左都御史·王廷相,立马也站出来。

        “启奏皇上,臣不明白,‘性相近,□□……性成于习……’难道是孩子们聚集在寺庙道观孔庙,就能养成好习性?那大明人不用读书,都去住寺庙道观孔庙。

        皇上,臣认为,‘惟先儒之言是信’就是函关之鸡的行为!”

        !!!

        函关之鸡!!!王廷相说话带讽刺,保守派臣子自然不满。

        湛祭酒气得胡子一抖一抖:“皇上,居移体养移气,这话不假,孟母三迁的故事世人都知道。人极其受环境的影响,尤其孩子小,几乎没有任何辨别力,自当在环境上潜移默化。

        皇上,臣认为,王御史之言纯属胡搅蛮超。”

        老牌理学大家·兵部尚书·唐顺之,据理力争:“启奏皇上,王御史此言叫臣诧异。王御史天天说‘近世学者,无精思体验之自得,一切务以诡随为事……还说,‘学者于道,不运在我心思之神以为抉择取舍之本……’

        皇上,臣认为,此言有道理,也没有道理。人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iquge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