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第 91 章

小说:朕要这大明皇位有何用!(穿书)作者:痒痒鼠字数:0更新时间 : 2021-06-28 08:35:01
皇上在南京,  收到北京的来信时候,正在和南京气学派的文人大辩论。细细地看完信件,  几乎可以听到他们那嘶哑的呐喊:“皇上!臣等在处理孔家的事情。皇上!你可千万别派人去敲登闻鼓~~”

        皇上表示,他是那样的人吗?他顶多要锦衣卫找好一个苦主,不怕滚钉耙一百延仗的……随时准备着去敲鼓。

        登闻鼓……自尧舜时期确立,人称“敢谏之鼓”。要敲登闻鼓先挨打。不是军国大务,大贪大恶,奇冤异惨……没人去拼命。但一旦有人击登闻鼓,在位的皇帝不管在干什么,  都必须亲自处理。

        文臣们要给孔家留面子,  不敢要皇上亲自处理。

        事情看似即将落地,  皇上却一点不敢放松——没有尘埃落地,不要着急欢喜。

        孔家会怎么做?皇上挺期待。

        孔家不是张家,张家面对朝廷文臣们的集体施压,只能求一个活命。可是孔家?皇上不表态,  只等孔家的反应。

        孔家……孔家……

        孔家一代代人,平时安享尊荣富贵和祖宗福泽的人,  哭泣。平时抱怨朝廷只拿他们当门面,不给真正的职务;抱怨他们身为“圣人之后必须注意这样那样的约束”的,  恐惧。

        近两千年了,他们躺在祖先的圣名下过着,  人上人、再上人的日子,  早就脱离红尘世俗,跟着祖先“超凡入圣”。真到了这一天来临,  要和天下人一样挣扎于世俗,他们仿徨,他们无措,  他们痛哭……他们都不愿意失去这份荣光。

        他们去求各方亲友,他们要去大闹,甚至有人说:“凭我们孔家,我就不信,皇上说废就废!”

        孔家人害怕、愤怒,曲阜的人都害怕、愤怒。失去“国中国民、圣人之故乡之民”的光圈,纳税服徭役,他们无从想象。他们认为,他们不应该和天下的其他人一样,他们是圣人之后!

        孔家年轻的衍圣公,面容清秀、身姿挺拔、气度斐然、风度翩翩,一身丝绸缎子

        的薄薄衣裳,可以看见衣裳下面的毛孔。

        面对妻子带回来的消息,沉默。面对朝廷快马加鞭派来的说客,沉默。

        衍圣公夫人小声地啜泣,那抖动的肩膀,叫他心碎。

        说客是以给事中夏言为代表,那刀锋一般的言语,要他胆寒。

        他唯有沉默,好似他沉默了,就可以拖延时间,就可以不用做出决定。

        孔家的族老们早就开始准备,亲友们各自自顾不暇;要发动民间读书人给皇上施压,民间读书人面对家里的饥荒,更是自顾不暇。可他们还是要折腾。而他明知道这于事无补,却心存侥幸,一直没有加以阻止。

        衍圣公夫人想起姑母的冷漠,尚且在大牢里的叔叔,隐约明白他们的举动只会恶化局势,忍住心痛劝说他:“……我们留一部分家产,好好过日子。”

        他面皮扯一扯,眼波不动——好好过日子,如何容易?

        夏言回忆当年,父亲送他去学堂,他拜在孔圣人塑像下的一幕一幕,“天地君亲师”啊,他苦笑:“衍圣公,下官领命而来。下官希望,孔家可以尽可能地保住部分家产。衍圣公,这不是你的错误,这也和你无关。”

        衍圣公坐成雕塑一般。

        不是他的错误,和他无关。可是,是他承受这一切,是他失去衍圣公的位子,沦落为平民。

        衍圣公沉默了一天,沉默就是一个回答。

        衍圣公夫人哭了这些天,加上北京曲阜的来回奔波,身体本就不大好,却还能撑住那口气。此时此刻,因为夫婿的逃避行为,或者说反抗行为,突然心生悲凉。

        衍圣公夫人苦苦地哀求他,昏黄的烛光下,晶莹的眼泪一滴一滴地落在他的衣襟上,落在他的心口上。

        “夫君,你要不甘心,我陪你,孔家人都陪你,九族也好,十族也好,生死一起。

        你要答应朝廷,我也陪你,孔家人都陪你,南方一支孔家可以过苦日子,我们也可以。

        我有陪嫁,我可以办学馆赚银子。夫君

        ,你说一句话,夫君……”

        她哭得语不成句。如果是平时,衍圣公已经心疼地给擦眼泪,柔情地呵护她。

        可是,衍圣公此刻看着她的目光,只有痛苦。

        长在外戚张家的姑娘,不知道平头老百姓日子的苦。

        刚刚嫁来孔家的女子,不知道,孔家人躺在祖先荣光下的那份,面对偌大世界的恐惧。

        衍圣公的眼里有泪,嘴唇抖动,却还是没有开口。

        夫妻两个抱在一起流泪到天亮。夏言耐心等候一天一夜,第二天再次见到衍圣公夫妇,眼见他们憔悴不堪,却又倔强地一起装哑巴,唯有叹气。

        “衍圣公、夫人。大势如此,老天爷要惩罚人间,吾等能奈何?大明六个月,一滴雨没有,今年注定全国粮食减产,大部分地区绝收。如果秋天还是没有雨,大明明年还是全国大灾,大明……大明……衍圣公、夫人,大明完了,天下大乱,孔家又如何?”

        孔家梦想着,改朝换代,照样做衍圣公?真当皇上这几年脾气委婉一点,就是菩萨?

        夏言是真的,满心希望他们好好表现,尽可能大家都给求情,皇上不看僧面看佛面,怎么也不会依法严办。

        这大半年来,他和所有同僚们一起,没日没夜地办公,和同僚们一样,人瘦得一把骨头,实在是没有多余的精力多做劝说。

        “衍圣公,下官不明白,也大约明白你的心情。老天爷不下雨,皇上不答应,全大明等着大雨的老百姓不答应,大家都要活命!

        常平仓的粮食只够今年!

        常平仓的粮食,衍圣公吃过吗?衍圣公一定没吃过。

        发霉的、陈旧的、长芽的……掺了沙子泥土的……衍圣公一出生就是金尊玉贵,如何吃过?下官告诉衍圣公,就那样的粮食,那也是大明这几年土地改革后,才堪堪存下来!衍圣公认为,如果那样的粮食也没有了,大明的老百姓会怎么做?”

        夏言的面孔笼罩在寒霜里,大夏天的,无端要人

        从脚底生出寒气。

        运气好,大明存下来粮食了。如果没有这些粮食,老天爷这么久不下雨,大明早就乱了!

        一旦老天爷到秋天还不下雨,饥饿愤怒的老百姓能直接冲进曲阜,直接打杀!

        衍圣公听懂了,眼里出现波动,却依旧是一副不敢置信的样子,华夏人,如何能不敬着孔子的后人?他不相信!

        衍圣公夫人的身体摇晃,当年姑母迫于压力,包围娘家的日子,都记在她的心里。她不是衍圣公的天真,以为到时候孔家还有活路——不用皇上动手,文臣们为了天下稳定,能直接拿孔家人祭旗。

        “夫君?”衍圣公夫人抓住衍圣公的胳膊,抓的他胳膊剧痛,她却全无所觉,“夫君,你快做决定啊。”

        衍圣公的身体一晃,面色白的渗人,目光落在那茫茫蓝天上,曲阜那干涸的土地又出现,他的眼前一黑,一头栽倒。

        土地干了,没有粮食,曲阜的人也要熬不住了,更何况其他地方的人?

        可他不明白,他不甘心,为什么,这一切,要他来承受?犯事儿的不是他,不是他啊,老天爷!

        衍圣公挣扎在他的梦魔里,一会儿是父母祖先们的荣耀,一会儿是那四十多个苦主索命的哭喊,面色青紫牙关紧闭,药都喂不下去,下人无奈只能硬灌。

        衍圣公夫人拿出孔家的传家宝物——当年南宗孔家主动放弃爵位,送回来的“唐吴道子绘孔子佩剑图”、“至圣文宣王庙祀朱印”,要交给夏言,却不防备一个族老推了她一把,硬夺过去。

        那个族老大喊:“孔家南宗失去爵位后泯然庶人的贫困,你知道吗?”

        他的爆发使得很多人压抑的情绪一起爆发。有人大喊:“我宁可死。”有人大喊:“老天爷一定会下雨,老天爷一定会下雨。”还有人大喊:“我们孔家是圣人之后,你们敢亏待,是大逆不道。”

        衍圣公的屋子里大乱,夏言安静地听着,发现衍圣公夫人额头撞在几

        案上,鲜血都出来,人呆呆的不动,赶紧喊人进来。

        衍圣公夫人无故受了伤,衍圣公关键时刻撑不住事情,张家陪嫁的下人都愤怒,闹着要回去张家。乱起来的孔家也无人管他们,夏言为难——这个时候,于情于理,作为太皇太后的侄女,最好不要闹起来!

        衍圣公夫人醒来后,安抚住她的下人,要夏言放心。

        衍圣公夫人目光呆滞地看着屋顶的藻绘天花,脑袋里一阵一阵地疼,疼的她感觉自己要死了一般。可她也不甘心!

        她的内心深处,一遍一遍地响起姑母冷漠的言语。

        “你要不甘心,可以做的事情很多。”

        “你要不甘心,可以做的事情很多。”

        她可以做的事情很多,她是张家的姑娘,她不是大脚不能去当兵,她也可以自己立起来!

        衍圣公夫人撑起身体,一点一点地爬下床,不去看那“衍圣公夫人”的诰命服饰,要丫鬟给她收拾一身民间普通女子的打扮,一步一步地出来自己的屋子,召集还能召集到的人,大喊一声。

        “我夫君昨晚上说,为了给大明求雨,自请去‘衍圣公’的封号,愿意跟着的,跟我们走!不愿意跟着的,拿着银子另找出路!”

        衍圣公夫人,从此后就是孔夫人,孔夫人代替她的夫君做了决定,简单收拾一些行礼,带着依旧昏迷不醒的夫君,当天傍晚时分,离开孔家,离开曲阜。

        临走时只有一个请求:“皇上仁慈,天师张家的人在边境教书,衣食无忧。孔家的人也无需我来操心。请夏给事中转告我父亲,女儿不孝,以后安顿下来,去北京请罪。”

        四个马车,加上护卫,孔家和张家一共愿意跟着走的三十个人,一面哭,一面稳稳地行走在官道上,慢慢地消失在夏言的视线里。

        夏言知道,衍圣公——孔公子醒来了,没有说话,没有拒绝,任由孔夫人带着他离开孔家。

        夏言没有想到,孔家

        的人、曲阜的人、大明的朝野上下,谁都没有想到,孔家的事情,这么收场。

        皇上叫自己这个表姨的作为,惊得瞪大眼睛。听说夏言和余庆都有派人一路保护,稍稍放心。

        孔公子和他的夫人离开,孔家没有领头人,四分五裂。朝廷不费吹灰之力,各个说服,夏言、桂萼、张璁……六部九卿各出一个人,一起领着将士小官儿,日日清查孔家的土地财物等等,更要安排好孔家人的去处,忙得昏头转向,日夜不分。

        孔家,查出来的土地财物等等等等,震惊皇上,震惊天下人。朝廷极力捂住不外露,可越是捂着人越好奇。就凭老百姓知道的只言片语,大明人各个沉默,一起抬头看天。

        苍天蔚蓝,一碧如洗。

        自从尧舜禹之后,废除禅让制,家天下。华夏出来很多名门望族——帝王家族之外,历史悠久而地位较高、颇有声望的家族——帝王家的兴衰,不列入耕读传家。“耕、读”,分别是耕种与读书两种生活状态。

        家族兴,是指一个家族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人才辈出,享有一定程度的名声与威望。家族中出现一位标志性人物,比如孔圣人,将家族带往一个高度。之后若干年内,家族人才辈出,家族持续保持较高声望,这是所有人的渴望。

        天道自有平衡,世人费劲心思,去维持。

        孔子家族,华夏最为特殊的耕读传家。

        不同于张家的闷头发财。孔子,儒家学说创始人,华夏大地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家族中所有的后裔,有曲阜孔氏、阙里孔氏、真孔、内孔,内院孔……经过二千多年传承、繁衍的庞大家族,享誉海内外,人称华夏第一家。

        “礼乐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孔子也曾教育他的儿子孔鲤:“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孔子当年,想到他会受到世人这般尊重吗?

        孔子也想

        不到,他生前奔波教学,几次在路上饿的要昏倒,去世后却有这般荣誉。

        更想不到,他的后人,一代一代的,什么也不做,以天天祭祀他为业。

        世家的存在,到底是什么?

        大明的世家大族一起沉默。

        皇上和朝廷真的对孔家动手,要他们害怕。偏偏朝廷中都有他们的人,他们知道前因后果。

        老百姓只知道一点点,只认为世家的人都是好命的人,出生到死,都什么也不用做,也有银子读书习武、锦衣玉食。

        皇上颁布诏书,先肯定孔圣人的功德和伟大,接着说明孔圣人和这些事情都无关。再肯定孔家人千年来祭祀圣人的功绩。甚至对此又下一个罪己诏——大明的子民都是他的子民,大明出现如此情况,是他没做好……

        大明的老百姓都哭。

        蓝天高远,烈阳如火。没有人对孔家人落井下石,朝廷也都注意不去波及孔家的亲友,尽量控制事态。可孔家的事情,对大明的影响,太大,太大。

        大明近十万读书人,在家里嚎啕大哭。他们也不知道自己哭什么?孔家后人不是衍圣公了,孔子就不是圣人了吗?哭什么那?

        可他们难受地喘不过气,不哭,他们能憋死自己。

        朝廷这次清算八个一级大世家,中小家族不计。皇上确认,他们不是神仙的代表,也不是神秘不可知。他们就那么不到两万人,拥有全大明的财富——光银子接近四个亿,皇上从来不知道这片土地这么富有!

        山西商人算什么?

        国库和私库算什么?

        西洋人有银矿算什么?

        皇上粗粗看完六部九卿、锦衣卫、东西厂发来的信件,转头看徐景珩。

        皇上天天操心百姓吃喝,天天烦恼国库没有银子,自己没有银子,如今一下子这么多,有点儿懵。

        八月初五日,皇上在孝陵祭祀他爹,大雨瓢泼而下,五六万人跳起来欢呼,南京人、全大明人一起冲进大雨里,和禾苗、土地、花

        草树木一样,张大嘴巴迎接大雨。

        老天爷,你睁眼看着,我们皇上好好的,我们都好好的。

        老天爷,你睁眼看着,我们皇上好好的,我们都好好的!

        大明人喝一口雨水,热泪和大雨一起流下面颊,冲刷干渴的身体,一起吼,一起哭。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在2021-06-09  03:08:52~2021-06-10  21:35:47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雪  1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iquge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