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大宋从娱乐开始 > 第四十八章 被震撼到的赵佶

第四十八章 被震撼到的赵佶

小说:大宋从娱乐开始作者:信手摘仙字数:2550更新时间 : 2020-08-31 18:05:00
  北宋末年,朝政腐败,对外献币乞和,为解决财政困难,宣布将整个梁山泊八百里水域全部收为“公有”,规定百姓凡入湖捕鱼、采藕、割蒲,都要依船只大小课以重税,若有违规犯禁者,则以盗贼论处。

  贫苦的农民与渔民交不起重税,长期积压在胸中的对社会现实的不满终于像火山一样爆发了。

  在宋江等三十六人的领导下,铤而走险,率众攻打河朔、京东东路,转战于青、齐至濮州间,攻陷十余郡城池,惩治贪官,杀富济贫,声势日盛。

  江晨虽然没看过《水浒传》,但知道是在宋徽宗赵佶当政时期发生的,可是并不清楚宋江起义的具体时间,所以穿越到这里后没有去重点关注。

  而现在听说起义才开始没多久,便对这事好奇了起来。

  其实宋朝三百多年,农民起义大大小小有数百次之多,宋江起义只是其中规模与影响都较小的一次。

  但因南宋时编印出版了《宣和遗事》,把宋江起义史事演义化、故事化,明初又出现《水浒传》,将宋江起义故事描述得更加生动感人,因而使这次本来规模与影响都较小的农民起义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广泛流传于民间,以至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好像有个叫林冲的,是什么八十万禁军的教头。”江晨在马车上盘算着,梁山一百零八将被讲得那么厉害,如果可以招其中一些来用……

  回到仙乐楼,经过一番洗漱过后,两个孩子总算有了点人样,江晨让牛三去找了郎中来,给他俩检查了一下身体,除了营养不良外,没有什么暗病。

  两个孩子相差一岁,哥哥叫“郭平平”,妹妹叫“郭安安”,寓意平平安安。

  关雪梅对江晨收留他俩肯定是没什么意见的,但心里却不赞成去做这样的事,觉得可怜的话,送些钱就好了,近些年北边战事不断,南边天灾连连,大批难民、灾民涌进汴梁,又能收留多少?

  江晨当时看着他俩,想起了老李头的话:我发现你的时候,你是被装在一个塑料桶里,放在江边,如果我当时没听到你的哭声,你可能就被涨潮的水冲走了。

  圣母也好,同情心泛滥也罢,他就是这么做了,并不后悔。

  ————

  黄昏时分,赵杞在小内监的领路下,从丽泽门进入了延福宫。

  延福宫原来在皇城内后苑西南部,是个一般性建筑,后扩建时使用了延福宫这个宫名,又称延福新宫。

  这是蔡京以豪华宫殿,取媚于赵佶,召内侍童贯、杨戬、贾详、何诉、蓝从熙等五位大太监,分别监造。

  五幢宫殿,你争奇,我斗巧,追求侈丽,不计工财,宫内殿阁亭台,连绵不绝,凿池为海,引泉为湖,文禽奇兽等青铜雕塑,千姿百态,嘉葩名木及怪石幽岩,穷奇极胜。

  赵佶为此写下《延福宫记》,由画学弟子王希孟刻石竖碑。

  把赵杞一直引到御前,小内监低声唱道:“景王到!”

  这时赵佶正与高俅等人,在一片空地上蹴鞠。

  他没有停下来,只是微微挥了挥手,表示“知道了”,接着踢他的蹴鞠。

  赵佶头上戴着软巾,身上穿着团领窄袖的袍子,腰上束着丝带,衣服的前摆被掖扎在绦边上,下身穿着长裤,脚上穿着一双丝质的布鞋,而其他几人也是差不多的穿着打扮。

  这种圆领窄袖袍,同时将前襟用丝带系住,是蹴鞠常用的服饰。

  该袍的下摆在右胯进行掖扎方便进行剧烈活动,还能将四肢充分解放出来,将其活动范围进行大幅度扩展,以便在进行蹴鞠运动时,蹴鞠者能够充分发挥四肢的柔韧性。

  赵佶玩其他活动时,也喜欢穿这一身。

  忽然间,蹴鞠结束了。

  赵佶接过太监递来的面巾,擦拭汗水,游移的目光和赵杞恭敬的目光相接触,他笑出了慈父一般的笑,然后以亲密的口吻问道:“杞儿,这么晚进宫来所为何事?是不是又在外面惹事了?”

  赵杞行了一礼,委屈道:“爹爹,儿臣就不能是想您了,来看看您吗?”

  赵佶以那种对赵杞一切都十分熟悉的语气道:“有事说事,没事就去换了衣服来,让我看看你的脚法有没长进。”

  赵杞点头道:“好的爹爹。”

  等他换好衣服过来,赵佶对高俅道:“爱卿替朕检验检验这小子的脚法。”

  高俅恭敬的道:“臣领命。”

  赵杞活动了一下,对高俅道:“太尉可不能故意让小王啊。”

  高俅微笑着道:“殿下放心,臣定当全力以赴。”话虽这么说,但实际上不会不让,只是不会让得那么明显。

  踢了几轮过后,赵杞已是汗水淋漓,停下道:“太尉不亏是我们大宋蹴鞠第一人,小王佩服。”

  高俅谦虚的道:“殿下过奖了。”

  赵佶笑道:“杞儿,你也踢得不错,比起你那几个哥哥,要好太多了。”

  得此夸奖,赵杞是乐开了花,趁着赵佶心情好,取出一张纸来,双手奉上道:“爹爹,您看看这首词如何?”

  赵佶笑道:“原来是作了一首新词,来向我炫耀,好,让我来看看。”

  其实赵佶清楚他这个儿子在吟诗作对方面的能力,所以并未抱太大的期望。

  然而,当他展开纸张,才看了第一句,就知道这首词不简单了。

  赵杞望着时而皱眉、时而惊叹、时而怒目的赵佶,心里七上八下,心道:这首词是好词,那是毋庸置疑的,可爹爹为何一句话都不说呢?

  高俅在一旁斜眼偷瞄了一会,看了个大概,虽面色如常,但其实心中已是惊叹不已。

  整篇词,气盖山河之势,英雄气色横溢,语言朴实粗犷,音调高亢悲壮。

  这时,赵佶张口一句一句的诵读了出来,等读到“天福耻,犹未雪。”的时候,想到仍在被敌国欺压的燕云十六州的子民,他的眼中似有怒火在燃烧。

  这一句“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雄壮之势,字字掷地有声,豪情气概宛如潮水一般涌上他的心头。

  读完最后一句“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时,那满腔忠愤,丹心碧血,更是直冲他的肺腑。

  如此胸襟,如此壮怀,如此气概,当真是前所有的绝句,用字之妙,当世罕见。

  赵佶大喝一声:“笔来!”

  小内监急忙招呼侍卫,搬书案,拿纸笔砚墨。

  只见赵佶运笔灵动快捷,一气呵成。

  没一会,以他独创字体书写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完成,笔迹瘦劲,至瘦而不失其肉,锋芒毕露,富有傲骨之气,如同断金割玉一般,别有一种韵味。

  赵杞不忘拍赵佶的马屁,道:“爹爹的字,又更上一层楼了。”

  赵佶沉声道:“这词是你写的?”

  赵杞赶忙道:“不敢欺瞒爹爹,这词是柴叔夏的结拜弟弟江晨,今日在芳林园所作。”

  “柴叔夏?”赵佶回忆了一下,似乎想起来了,确认道:“是崇义公之子?”

  赵杞答道:“是的爹爹。”

  赵佶皱眉道:“我记得他不过二十出头,他的结拜弟弟,不是更年轻?”

  赵杞回道:“看上去也就十九二十岁的样子。”

  这么年轻,而且又不是军中之人,如何写出这样气势磅礴的词来?简直让人不可置信。

  赵佶问道:“真是他所作?”

  赵杞点头道:“儿臣亲眼看他在墙上写出来的。”

  “墙上?”赵杞好奇的道:“当时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

  赵杞便从在小亭子听到梁祝故事时说起。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iquge99.cc